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摆脱“控制狂父母”?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如何摆脱“控制狂父母”?


文/晏凌羊

 01 

前段时间,我收到这样一条私信:

“我现在在外地,我父母经常打电话来督促我在工作之余学习英语和主流行业知识,但我心理状态不是很好,想要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心理知识及休息放松,而且我未来打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英语和行业知识对我而言无关紧要。然而,由于父母的不断打扰、侮辱、打压,我很难使心理状态变得更好。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我不接父母电话,我担心他们来我住的城市堵门,给我造成更大麻烦。我已将我的需求和想法都和父母沟通过了,但他们听不懂,只是强迫我学习他们认为对的东西,不学习就一直在电话里说,除非我说我学,才能挂电话。同时又通过道德绑架逼迫我节假日回家,可回家就要面对他们的侮辱打压,我不想回去。我该怎么办呢?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另外一个网友:

羊羊,我昨晚今早又和我妈大吵一架。我今年都本命年24了,刚来深圳还在找工作。昨晚我妈要和我视频,看到我没化妆又说我,还要求我今早化妆了拍照给她看,我当然不干,所以为这事昨晚和今早一直在吵。我妈的控制欲一直很强但我也不愿意听,所以我们经常会吵架。

上一次比较典型的吵架是敬酒事件。过年很多亲戚一起吃饭,我本来也正常地在敬酒,我妈非要一直盯着我,在旁边指点该给谁敬,我瞬间就觉得丢人不想敬了,然后我妈更来劲了不停哔哔,最后吵得很惨烈。

网友给我发这通私信时,贴了跟她妈妈的微信聊天记录。经典句式“我把你生养大,你那就是这样对我的是吧”“我要是出什么事,你后悔莫及”……

任何越界,都会引起别人的报复式反弹。

我要是这两位网友,若是感知到父母这样逼我,第一反应可能是:你让我往东对吧?对不起,我就要往西。

现在想来,我之所以那么讨厌做饭、做家务、收拾东西,很多程度上也是对我妈“控制我”的一种报复。我读书、工作,她没法指点,因为她啥都不懂,但在家里,在她所擅长的领域,她无时无刻不对我进行打压,那我就要通过唱反调的方式,彰显“我”的存在。

父母的强迫,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的“自我”受到挑战。孩子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我就是我,不是执行你意志的工具人、机器人。如何确保“我”的存在?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这样,我才能确保“我是我”。

父母为什么要控制孩子呢?说到底是因为急功近利,没耐心。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跟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强行干涉、控制,就是揠苗助长、欲速不达的行为。

一个人喜欢控制、干涉别人,真不一定是为了对方好,而只是为了缓解暂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焦虑。

很遗憾的是,这种道理,控制欲强的父母,是永远都想不明白的。他们的逻辑已经僵化,只习惯于沉浸在“自我感动”的付出中,感知不到孩子的内心需求,而且,这辈子恐怕都无法改变了。

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无惧冲突,捍卫好自己的边界。

 02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强调孝道,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敢反抗自己的父母,俨然一反抗,自己就不孝了。

还有一些父母,特别善于威胁,儿女不听话,自己就去寻死……

他们充分利用儿女的这些顾虑,把儿女控制得死死的。

可是,作为儿女,面对这些情况,你真的没有办法吗?

父母能用孝道绑架到你,是因为你认可了他们对于孝道的定义。换而言之,你把“孝顺”的定义权交给了自己的父母。

原本,你是戒尺的主人,可现在你把戒尺交给了他们,任由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惩戒你。

一旦你把定义孝道的主动权交了出去,那么,父母说你不孝,那你就是不孝;父母说你孝,你就孝。而你又着急做个“大孝子”,自然处处受掣肘。

再者,如果你的父母仅仅因为你不听他们的话,就要去寻死,那你仔细想想:这两件事之间,有因果联系吗?

“你不听话”,是你的事情;“父母寻死”,是他们自己的决定。这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因果联系。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把“寻死”的责任赖给你,这不是碰瓷吗?

为何你父母不会因为银行不给他们钱而在银行门口寻死?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寻死根本威胁不到银行。

他们非常清楚,威胁谁没用,威胁谁有用。因此,你只需要传达给他们“威胁我,没用”的态度,正常人都会有所收敛。

我也发现了,某些长期生活在“控制狂父母”身边的人,很难去捍卫自己的界限,产生与父母反抗的力量。

长期以来,他们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下成长,父母皱个眉头都让他们感到心虚、害怕。久而久之,他们已经形成了某种心理惯性和路径依赖。就像是沿着既定轨道走的火车,根本不敢脱轨,担心自己走上别的路途,就会翻车。

他们越是害怕这一点,父母也就越是能看穿并利用这一点。

就这样,他们一辈子都无力挣脱。

控制型人格的父母,最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孩子想要活出自我、摆脱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变讨好型人格的第一步,就是无惧冲突,甚至,迎接冲突。

活在这世界上,不怕得罪人、不怕被人讨厌,是成功者具有的品质之一。

以前,我多多少少有点“讨好型人格”。与人相处,老怕人家不高兴,会尽力照顾别人的感受。能忍三忍的事情,我绝对不会一戳就爆。往往等我要爆发的时候,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现在,我慢慢发现:其实,“讨好型人格”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给我平添了许多困扰,而直面冲突、不怕被讨厌,反而能树立我自己的边界,让我在面对外界时更果敢。

直面冲突,必须要经历一个血淋淋的撕裂过程。放在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中,也是一样的。

原本,控制型父母和讨好型孩子已经形成了共生关系,就像是你的肉上贴了一个创可贴,时间长了,创可贴已经长进了你的肉里。

你要将其揭开,势必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如果你怕痛,那么,创可贴会成为影响你身体健康的巨大隐患。

如果你能忍着剧痛把它撕下来,再让新的皮肤长出来,你才能获得新生。

 03 

之前,我也讲过我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

我妈本事小但控制欲强,若不是我的“自我”觉醒得比较早,我很容易被她的控制欲吞噬。

现在,我人生中所有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父母干涉不了我任何,而我之所以能活成现在这样子,也跟我自己无惧冲突、敢于反抗有关系。

我跟我妈关系最差的时候,有半个月的时间互不联系。


上次她跟我闹别扭回了老家,之后是漫长的疫情。疫情缓和点之后,她又来了。

这次来,她不再作天作地,我们终于可以比较和谐地相处了。

我和我爸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可逾越的代沟,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截然不同甚至相反,但是,一旦我通过反抗、回击,确立了自己的边界,而他们也愿意去尊重这个边界,那么,彼此和谐相处就不再是问题。

有鉴于此,对于那些与父母关系不大好的人,我有这样一个建议:
跟任何人相处,都不要惧怕冲突。有时候,冲突是确立彼此的原则、底线、疆界的方式。确立好了彼此的边界,你们才有和谐相处的可能。

持不同价值观的人,若是确立好了各自的边界,其实是可以相安无事的。

这种边界意识,不惧怕冲突、不惧怕被人讨厌的精神,应用到其他人际关系上,也能给我们带来益处。

连父母都不敢反抗的人,在社会上,在职场中,大概率上也要吃大亏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职场中给人穿小鞋的现象还挺多的。


所谓穿小鞋,说白了就是“区别对待”:别人能办成的事,轮到你去办,就各种卡你。

擅长给人穿小鞋的人,总能把各种政策、规定吃得透透的,你几乎找不到人家的违规之处,但是,你处处感觉到自己被刁难、被打压、被欺辱。

有些事情,可以办,也可以不办。轮到你,就是不给你办。这类人奉行的原则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偏生他们拥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

怎么办?忍气吞声么?不!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要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否则,你只会被人踩进污泥里。

一个人把你踩进去,旁人看到没代价,也会跟着踩。

你能忍到何时呢?

 04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我觉得反抗父母这事儿跟辞职一样,本质上也是双方能量、利益的博弈,而不是光靠喊几句口号能解决得了的。


如果你靠父母养活,或者需要父母提供的资源(物质资源、心理支持)才能过得好,而你又贪恋父母的这种支持,那你很难摆脱父母对你的控制。

就像辞职一样,你所供职的单位再渣、老板再恶心,但你就是要靠那份工作过活或充面子,那你还能有啥反抗的资本?

像我这种情况:我爸妈农民,一辈子穷得叮当响。我从17岁开始就没用过家里一分钱,17岁之前拿了奖学金还能反哺家里,加之我的自主意识从小就特别强
(谁惹毛我,我可以六亲不认)……那我反抗起父母来,就特别容易。

撕开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角斗场、博弈场。在这个博弈场里,人们每天都在进行价值交换。为了遏制强势一方欺人太甚,人们发明了孝道、人道等道德和舆论标准,以维持弱势方的利益。

只可惜,更多时候,
这些“理”是掌握在强势一方手里的。

倘若你必须要仰仗父母
(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才能活得更好,那么,你被他们拿孝道控制,几成必然。

光靠跟父母嚷嚷是没啥用的,这世界上,自觉的人毕竟是少数。哪怕是家庭中,也是如此。

你若是得管父母伸手要钱、要支援,回头再骂他们管你太多,都显心虚。

电影《道士下山》中,张震说了这样一句台词:
“功大欺理。我的功,比你大!”想摆脱父母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变强大,强大到可以欺理(说白了就是,我有没有理,我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

这才是摆脱控制的核心要诀。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有清晰的自我边界吗?
浅谈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知行合一|冲突、混乱与稳定的人格「下」
过度控制是怎样让人失去边界的
自我边界:你之所以是你的证据 萤光心理 今天 我们身体的边界是物理性的,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心理的边界是虚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被觉察到。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要是心理的边界。 自我边界清楚,是健康人
熊玲:人际交往中你惧怕什么【修订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