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林文学】11087天夜夜连作研辽之大梦

11087天夜夜连作研辽之大梦

———自序

文/郭振有  

点击上方标识,边看边听,提升你的阅读感受

     《周礼》云:“观乎文以化成天下”。没有人类,就没有文化。文化对自然的认识和适应而产生,文化是唯有人才能创造出的智慧的结晶。仅就赤峰地域而言,就有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富河文化,及辽文化而瞩成于世。笔者在此所要谈及的是诸文化之中的辽文化。辽文化,既有别于其它区域的文化,一枝独秀,她又与其它区域的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密切联系,存在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总格局之中。

    (网络图片)

     学者和专家们认为,地域文化,或称“区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空间组合的地理人文学科,也是一个地域的民族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缩影。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积累起来的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髓,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凝聚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水有源,木有本,文化也有根。事实证明,只有源远才能流长,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就赤峰这一地域文化而言,不能不说辽文化是万绿丛中的一棵旺枝。纵观北方民族历史而言,赤峰地区是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辽朝的兴起与消亡都在赤峰这片土地上留有深深的印迹。一千年前,契丹人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临潢府)建立了大辽帝国。辽代的五京,在赤峰就有其中的两京:一为辽朝的首都一一辽上京; 一为辽朝的陪都一一辽中京。可以说,契丹在本土立国的二百余年间,其统治中心始终都在赤峰地区。也可以说,赤峰地区经过了它的发生、发展、壮大、衰退直至灭亡的全过程。

     (网络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辽朝当时是一个国力雄强、文物彬彬的文明大国。史言: “辽居松漠,最为强盛“。“命将出师,臣服诸国。人民皆入版籍,贡赋悉输内帑”(《辽史》卷70《属国表》)。辽曾经有过“ 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的盛况。近言之,辽在立国期间,茫茫的北方草原天然地成为孕育契丹等北方民族的巨大摇篮,同时也成为契丹等北方民族借以酿造人类文明的自然依托。是他们使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中原文化推进普及到了广大的北方草原,并且通过区域通道,把先进的中国古代文明又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如果说,中原地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贡献的话,那么辽朝,则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独到的功绩。历史证明,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就是通过契丹了解中国的。西欧文献“契丹”就写成Khitay,转写成俄语字母就是K H T A Ȟ (Kitai)。所以俄文称中国为K H T A Ȟ (Kitai )就是来自契丹。也有人认为,CHINA的音译也是源于契丹。

     (网络图片)

     世界通史认为,辽朝以后,东北亚、北亚、西亚、中亚以及欧州的一些国家的民族,泛称中国为“契丹”,其中道理,即在于此。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研究探释和历史评估,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尤其对辽文化的研究,更胜一筹。事实证明: 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来是流体性状。我,对辽文化的探讨过程,也可以说成是从偶然到必然、从单线自然形状到主观流动性状。这种流动性状的聚成也正是一位出生于辽上京故地(巴林草原)的热爱大辽风韵、有着契丹民族文化情结的老文人的初衷。而这个老文人正是鄙人也。老实说,对于创作,柏拉图有“神赐的迷狂“之说,可我这个辽故地的老文人认为,任何文学体裁与神性相同的,它与艺术都是另一种意义的宗教乌托邦。

     (网络图片)

     一言以蔽之。我就是依附这一“宗教乌托邦”来琢磨、研究辽文化的。家乡的文友都知道: 我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搞业余文学创作,基本上都是写反映农村牧区内容为主的小说题材(1985年12月,辽宁春风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牧人情》);后来又先后发表过中短篇小说40余篇,报告文学60余篇,并编辑成册出版。编写发行的文稿800余万字。截止2002年前共计出版各类图书21部,大多数都是农村牧区题材。直到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出版的《巴林通》、《巴林情》、《巴林圃》洋洋180万字三部六本书中才撰写了契辽文化、蒙元风情为题材的内容。这表明我的笔端开始探写千年之前契丹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故事了。究意为什么?我自己也懵懂,反正对契丹大辽的人和事像对待古董似的,从心底深处自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痴迷.....于是乎,我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着手翻看辽史、搜集资料、考究遗存、撰写稿件,一点一篇,日积月累,差不多利用14年时间才编著出版了反映契辽、蒙元的人文历史、人文风情、人文传说的《巴林通》、《巴林情》、《巴林圃》三部曲。读者会惊喜地发现,这位“山药蛋”式的巴林土作家所著的书中包含了不少契丹内容的文章。可以说,这是为之创作下一部《太阳契丹风韵录》的试笔和铺垫。可读过这套丛书的都知晓,书中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 一为契辽文化;一为蒙元风情,各占一半。可要完全写成契辽内容的图书,就要重新拟稿,况且还要将此书写成百科全书,那更是相差之甚。专家学者清楚,辽代的历史文献很不完整。契丹民族消亡后,直到一千年后的今天,虽然书写契丹大辽的文章好像天女散花,看似五彩缤纷,视之繁星点点,模模糊糊,不成条不成片,根本形不成一条清晰明亮的“银河系".....说到底,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地、系统地记录契丹·辽国方方面面集大成的百科全书。故此,个人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个“大任”——就是凡酷爱契丹史志、大辽风情的文人学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担当此任。正如辽金文物考研专家王未想先生所言: “现在需要有人把这段历史(指契辽)通过清晰明快的语言普及给大家......”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探讨现在的,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办到; 可考研千年之前的,犹如雾里看花、海底捞月一般,仅凭辽墓出土文物和残缺不齐的所谓载辽史料推测和研释,是很难完全做到的。俗语说: 物以稀少为贵,文以探古为宝,辽文化,就是千年之前的古文化。故此,怎么探,如何探?这确实是现今摆在国内外考研辽金史的专家学者一道新的课题。

      (网络图片)

      诚然,老朽的微信号是: “我是字匠”。铁匠、木匠,我是字匠,听来好笑! 不过,顾名思义,就是摆弄文字的“匠人”。下面,如何通过摆弄反映契辽生活、风土人情、一切一切、方方面面的文字,将此集大成的“功课”作好、作成! 我,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字匠还是有信心,不忘初衷,梦想成真!

     亳不隐瞒地告之,《太阳契丹风韵录》(契丹·辽国百科全书)初稿早于十多年前的2005年6月份就已写完。当时初稿共计20辑 ,即:第一辑、契丹渊源; 第二辑、契丹风情; 第3辑、辽朝建置;第4辑、上京览胜;第5辑、大辽遗迹; 第6辑、契丹文物; 第7辑、历史人物; 第8辑、宗教信仰; 第9辑、文化体育; 第10辑、契丹音乐; 第11辑、契丹礼仪; 第12辑、 契丹风俗; 第13辑、契丹饮食;第14辑、 契丹服饰; 第15辑、契丹住所; 第16辑、契丹路行; 第17辑、器皿用具; 第18辑、契丹节日; 第19辑、民间拾零;第20辑、民间传说。初稿完成后,并于中秋节之后送交赤峰市辽金史协会会员、辽上京博物馆馆长王未想先生修改审定。我承认, 当时的书稿只不过是自著的《巴林情》书中部分契丹内容的翻版,仅为二十辑、28万多字左右,很不全面,也不系统。但王老师却给了很高的评价:“……他把(指我)这些支离破碎的资料搜寻、归纳,以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干练笔锋表述出来,让大多数人为之耳目一新,确实难得可贵啊! " 我想,这是对我这个愚拙的老文人的鼓舞和鞭策,也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吹和勉励。还再一次肯定我,“这真是做了一件多年来期盼而没有人做的一次工作。振有先生为传播辽文化、了解契丹人做了一件重要事情。”

    (网络图片)

     可是乎,个人觉得,距专家老师的要求,还差之很远。

     铁杵成针是磨出来的,文字成章是改出来的。简谈之,从2005年9月19日开始对《太阳契丹风韵录》(契丹.辽国百科全书) 初稿进行了添补、润色、修改,并四易其稿。二稿,至2009年10月1日之前完成。在初稿20辑的基础上,又新增加7辑, 即: 辽汉臣与名士;辽军事与战争;辽经济与外交;辽科学技术;辽教育与科举;辽医药与医疗;辽帝与皇后。约增加了9万多字,达到37万余字。三稿,从2009年10月2日至2017年6月28日修改完,在二稿27辑的基础上又新分出、增加了11辑,即: 辽朝建制;辽城建设;辽墓墓葬;辽代遗存;辽壁画墓;辽碑文化;辽名家与居士;辽皇狩猎;辽故地植物;辽故地动物;辽亡后觅踪。此三稿历经(2009年10月1日至2017年6月28日)8年多时间,将二稿27辑扩展为38辑,字数也由37万余字增加到75万多字。值此,这下本以为“全书”全写完啦,可对照“百科全书”所要求的还差得很远。何为“百科全书”翻阅《辞海》(下)4048页得知了“百科全书”的注释: 以辞典形式编排的大型参考书,搜集社会科学和自然学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人名、物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分列条目、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并附有参考书目。此词源出于古希腊文(各方面的,和paideia(教育)合为“全面教育”的意思。有包罗较广的百科全书。如: 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法国的《拉鲁斯百科全书》、日本的《世界大百科事典》.......也有只收一个或几个学科的专业性百科全书,如:美国的《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等。

     (网络图片)

       通过阅读《辞海》上述对于“百科全书”的注释,对照可知,笔者要书写的《契丹·辽国百科全书》是“只收一个学科的专业性百科全书” , 简言之,即: 辽文化百科全书。由此可见,虽然仅是一个学科,但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说的就正像“百科全书”的定义所云:”......有包罗较广的百科全书” 这个“较广”一一笔者认为就是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不是事无巨细,而是事要必细。故此,要达到百科全书的“全”字,还要达到事要必细的“细”字,就要求笔者在“广”的方面求“全” ,在“细”的方面加“细”,也就是像在法释辞典强调的“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

     为此,要使自己书写的辽文化的百科全书,真正达到“全”和“细”,借此蜗居抗疫的两年多的时间,“躲向小楼成一统”。这个“一统”,就是把二稿逐章逐节, 甚至逐字逐句地进行甄酌,查遗补露,求全求细。同时,对于遗漏的部分,我每天每夜利用好老天(指天灾疫祸)赐给的机会,煞废苦心地在茫茫“辽海”中,上下而求索......甚喜的是,蜗居家里抗疫的两年多时间还真的“出活儿”(指写作),四稿在原三稿38辑的基础上又新分出、增加了19辑、扩展到了57辑,字数也由三稿的75万多字,增加到了152万多字,还搜集到380多幅图片。值此,《太阳契丹风韵录》(契丹·辽国百科全书)基本上全部完稿,分上、下两大部(每一部分又分2集,共4集,加之图片,每集40多万字)。

     (网络图片)

     上部目录 (第1辑一一第25辑): 第1辑、契丹渊源,;第2辑、辽朝设置; 第3辑、辽朝建制; 第4辑、辽“五京”建设; 第5辑、辽城邑营建; 第6辑、辽州县址再现; 第7辑、辽寺塔桥修建; 第8辑、辽上京览胜; 第9辑, 大辽风情; 第10辑、辽墓墓葬; 第11辑、辽代遗存;第12辑、辽碑文化; 第13辑、辽壁画墓; 第14辑、辽契丹文物; 第15辑、辽陶瓷器汇珍; 第16辑、辽多类器皿猎奇; 第17辑、辽佛塔藏宝, 第18辑、辽民族融合; 第19辑、辽名家与居士; 第20辑、辽汉臣与名仕; 第21辑、辽代史学; 第22辑、辽代天文学; 第23辑、辽崇尚儒学; 第24辑、辽信仰宗教, 第25辑、辽教育与科举。

     下部目录(第26辑一一第57辑): 第26辑、大辽战争, 第27辑、大辽经济; 第28辑、大辽科技; 第29辑、大辽外交; 第30辑、契丹饮食; 第31辑、契丹服饰; 第32辑、契丹住所; 第33辑、契丹器具; 第34辑、契丹路行;第35辑、契丹艺术; 第36辑、契丹习俗; 第37辑、辽朝节日; 第38辑、辽朝礼仪; 第39辑、契丹语言; 第40辑、契丹文字; 第41辑、辽代文学; 第42辑、辽代诗赋; 第43辑、辽代音乐; 第44辑、辽代文艺, 第45辑、辽代体育; 第46辑、辽代医疗; 第47辑、辽故地植物; 第48辑、辽故地动物; 第49辑、辽捺钵狩猎; 第50辑、辽民间传说; 第51辑、辽帝与皇后; 第52辑、辽亡后觅踪; 第53辑、北宋入辽使臣; 第54辑、古今研辽名仕; 第55辑、学者评价元修《辽史》; 第56辑、辽文物博物馆; 第57辑、契丹学研究。

     (网络图片)

      值此,这一大部头著作自1990年8月7日动笔至2020年12月17日完稿,前前后后历经30年零4个月零17天(总计: 11087天)地“爬格子”(因电脑打字不太熟练只能靠手写)之路啊! 而且四易其稿。此书囊括洋洋150余万字、480幅图片;分上、下两大部(共4册),总共57辑,百余篇文章。老实说: 大部分文稿是作者自己撰写创作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根据历史资料编写整理的,故称之谓: 郭振有编著。笔者藏书较多,在编著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报刊书籍(包括百度文库)的资料等。

     为何?自序的题目为: “1 1 0 8 7天夜夜连作研辽之大梦”! 其实有点过。一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二件最想要做的事情,矢志不渝。吾这位年过古稀的老文人,毕生都酷爱写作,痴心不改。至今已虚77岁了,身躯虽已离职退休,但头脑却没有停休,也有自己的梦想......正像林语堂所说:“ 人生不可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的。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生趣”。确实如此。对于我在有生之年要完成“研辽之大梦“仍笔耕不辍的作法,有的同学挚友却很是不解地劝我说: 何必呢?老郭兄,你都七老八十啦,还想写什么“百科全书”、填补什么中国历史的“空白”?这不是白日作梦吗?! 诚然,他是好心说实话。我,确实不年轻了,但人老心未老! 廉颇老矣,仍能挂帅出征; 吾身虽老,但脑能思、笔能动,况且还有驱之不尽的浩翰动力。这一动力,来源于我有着自己的春秋大梦一一那就是要实现研辽之大梦啊!众所周知,人人都有梦想,家有国有,毫不例外。往小了说,户户都有发家梦;往大了讲,国家有小康梦,民族有复兴梦。有梦想,就有追求的目标;有梦想,就有达到的信念,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勇气。可话又说回来,要想坚持下去,并非易事。世上唯有著书艰。但要记住: 世上无难事,只怕意志坚。

      (网络图片)

      上述只言片语,不过是笔者的点题之说,敬请赐教。

     此书究竞何时面世?我也不知道,主要还仍需进一步请专家老师帮助把关、润色、修改、审定,也请各界各方对于此书的出版发行给予支持和帮助,使之早日实现我们的研辽之大梦!

          写于2021年3月22日之午夜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文化之巴林文化
梦落繁华辽上京 | 一千年前的赤峰究竟发生过什么?
契丹遼文化
契丹辽文化 宗教探寻《印象赤峰》荣誉出品
辽代壁画:铭刻千年前中西交往的“契丹符号”
赤峰名胜古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