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作者:罗玲



一首歌引发的思考


幼儿园的新年联欢会之后,老师请每位家长写一个对联欢会的反馈意见,节后交上来。其实联欢那天,所有的家长已经填写了一份详细的对幼儿园总体的意见表。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幼儿园应有的态度,我也很珍惜这些沟通机会,每次都认真填写。联欢会在我看来很成功完美,实在想不出什么意见,所以只写了一些感受。



晚上孩子睡着后,睡前一起看的联欢录像中的一个细节跳出来,让我想了想。然后我越想越多,最后爬起来披上衣服,在反馈意见的背面又补充了几句。我这人实在,而且我相信老师们都是真诚的。



这个细节是,当时孩子们集体唱一首歌,叫《不做小尾巴》。其中有一句:“妈妈上班它要去,羞呀羞呀,不听话。哎呀呀,哎呀呀,羞呀羞呀,不听话。哎呀呀!”我清楚地记得我女儿旁边那个小胖小子伸着小手霸气地指着虚空、痛快地唱:“羞呀羞呀,不听话。”活像文革小将在批斗谁!我觉得这首歌不好。羞辱,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不是好的引导。我女儿从小在我这几乎没听说过“羞”这个词。



这让我又想起她一两岁时,有别人跟她说话里有“笨”这个词。她当时几乎什么都会说了,但我解释说,她恐怕不懂什么叫“笨”,因为我没机会跟她用过这个词。



这个细节确实让我想了很多。我们的儿童歌曲中,有好多跟我们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不相符的地方。比如,我不喜欢《我是好宝宝》,做好宝宝当然好,但是我不喜欢歌里说教的方式。我还不喜欢《粗心的小画家》,让孩子太在意画画的对错,就限制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很多国内的故事书、绘本、动画片里也有同样的问题。我在国外时曾听说有华人朋友为了让孩子学中文,回国时想买动画片的碟,但发现没什么可买的,因为一些片子没有娱乐性;另一些片子内容不好,里面的情节和对白放在国外的环境里,给人很奇怪的感觉,不太好理解,甚至是粗鲁。在国外的生活中,通常孩子不会那样说也不会那样做。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假想一首英文儿童歌曲里唱“Shame on you! Shame on you!”——那得是多么黑色幽默和变态啊!





纪律教育的差距


很多歌曲和故事里出现的不好的内容,其实原本目的竟是为了说教!所以,由这首歌,我又想到了幼儿园和小学里的纪律教育的方式,觉得这里有很大问题。如果跟国外比较,就觉得问题更大。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跟国外比,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似乎对纪律要求很严格,我们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不自由受拘束。但是从纪律教育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孩子却是纪律表现更差。过去我提到过,在国外时,我总感觉外国的孩子更懂礼貌。这里面或许有总体国民素质的影响,但更多也是教育的差异造成的。如果单看在学校的纪律情况,我感觉也是国外的孩子表现更好。我有一个在美国中学工作的朋友,她说,学校里常常出纪律问题的,其中很多是刚从国内出来的小留学生。她和同事们都觉得,中国的小留学生更不遵守规则、不尊重老师、行为更放肆。



为什么竟然会这样呢?



我仔细去想具体纪律教育方式上的差异。记得我小时候,上课是要求手背到后面坐着。现在的小学怎样要求呢?很多学校大概是要求把手放在桌子上吧。另一个主要的纪律要求就是课堂不随便说话,发言举手。



国外呢?且不说日本,就以我们认为比较给孩子自由的美国为例。美国小学都有哪些纪律要求呢?



表面上看,很多纪律要求差不多是一样的。但如果深入考察,我们会发现具体做法很不同。



首先,美国对孩子的纪律要求更多、更具体。比如,课堂不说话,美国小学里,老师会给学生讲清楚,课堂上,哪些情况下可以说话,哪些情况下一定不能说话,为什么不能说话,怎样才能不影响他人,当自己有事情需要引起注意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在基本礼节方面,美国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对孩子有很多具体的礼节要求。其实,幼儿园老师是把这些要求当作社交技巧教给孩子的。比如,碰到别人、打喷嚏、咳嗽都要说对不起;老师或家长跟你说话时,孩子不能打断,不能看别处,不能翻眼睛或做出不好的表情;与人交谈时要目视对方、语气委婉、微笑;要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因为这些词有魔力,能让别人乐于帮助你。所以如果进到美国的幼儿园里就会看到,虽然孩子们不是双手放腿上端坐在那里,但通常大家是在有序地做活动,而并非我们想象的乱作一团。



另外,我们似乎花了更多时间在监督和维持纪律,而美国老师会花更多时间、用各种有创造性的方式去讲解、去训练。老师会在教室里做各种标识,跟同学们约定好一些手势,用各种颜色或笑脸等图案去标注纪律说明。有的老师还会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纪律问题,共同制定规则和奖惩办法。老师对低年级的孩子尤其会耐心地培训。老师甚至会教给一年级的孩子去辨别,什么样的音量是适合在室内讲话的,多大音量是在室外使用的。



再有就是,我感觉美国学校里,对纪律执行的要求更严格、更认真。我们的老师有时敲敲黑板或训斥两句瞪瞪眼睛就过去了,因为有教学任务要完成。在美国小学里,各种纪律如果违反,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惩罚方法。比如,如果学生跟老师顶嘴,那就要受到纪律处罚。



我们也说在楼里不许大声喧哗、禁止跑跳打闹,但通常是老师走过去了,就恢复原样了,下课铃一响,学生们照样是蜂拥着、喊叫着冲出楼。在美国小学里,学生就真得处处都排队,规规矩矩地走路说话,否则麻烦就大了。



此外,还觉得我们的纪律教育过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深入地跟品德和价值观衔接上。美国老师会跟学生探讨,纪律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律、有责任感、关爱、公平等等品质。老师通过换位思考、举例,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去执行,而不是为了不被老师抓住而执行。



总之,这样一比较,就觉得我们的纪律教育比较粗糙,所以效果不好。上课都背手或手都放桌上、保持整齐一致的姿势,这并不能算是教育好纪律了,毕竟,这是上课,又不是在排练仪仗队或团体操。如果学生都能比较自在地坐着,但能保证认真专注地听课并且不影响他人,这才说明训练得成功,因为孩子们学会了自律。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常说的修心,一味地忍耐克制还不是修炼好了,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更好。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当然其中原因很多。我们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对落后,这是个基本事实。另外也有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比较注重整体,因此容易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常常要求整齐划一,喜欢一致性。西方注重个体,更尊重个体需求,纪律规定更具体灵活。



此外,我还联想到另一个方面的因素,觉得也有一些关系,那就是,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更多从正面去考虑教育问题。比如,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去教给孩子具体的自律技巧;怎样从正面去讲这个道理,把道理讲得更生动,让孩子能理解、印象深刻;怎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等等,而不是从反面去考虑。我们的纪律教育方法,似乎过多从反面考虑事情,好像我们总是先认定孩子会违规犯错,把孩子当作一群小麻烦去看管、去对付,把力气用在限制、防范上,而不是正面教育上。





广义的正面管教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正面管教孩子的道理,我们对孩子要多肯定、鼓励,多给积极的预期。我手头就有一本美国教育专家简.尼尔森写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最初是1981年出版,很有影响。作者不仅是教育专家、执业心理治疗师,而且是7个孩子的妈妈。书里有很好的理念和很多具体方法,值得每个家长学习借鉴。



除了使用正面语言,多鼓励肯定之外,如果展开去想,我觉得我们还可以从更宽泛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正面管教。




对孩子有正面预期


孩子不是罪犯,我们不是警察。天下没有坏孩子。我们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预先认定孩子是好的、是无辜的。孩子不好的行为,都是一些深层问题的显现。就好比小树苗的叶子黄了,可能是缺水或有虫子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探查到那些问题,去解决了,然后叶子慢慢就恢复了。



对孩子有积极的预期很重要。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实验者给一位老师分配了一群素质能力均等的学生,然后老师被暗地里告知,哪些学生基础和能力强,哪些学生差一些。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学业表现真的出现跟预先评估一致的趋势。



积极的预期会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得到好的效果。




教育手段必须是正面的


什么样的方法不是正面的呢?羞辱、攻击、指责、威胁、恐吓、讽刺挖苦、抱怨牢骚、强迫、以威力或武力服人,等等。这些词听起来都很糟糕,但是我们能保证自己没有使用过吗?



我女儿从3岁开始变得更懂事了。3岁以前,她有过一次在超市耍赖。她通常不会因为非要买哪样东西而闹,但有一次不知为什么就不高兴了。我当然很生气,先是威胁说我要先走了。我也知道这样说很不好。然后又训她几句,发现也没用。后来蹲下来,用尽量平和的语调问她想什么呢。慢慢过一会,她也恢复一点理智了,说她渴了。其实,有时小孩就是需要一点时间去表达而已。大人催急了,他自己就混乱了。闹,只是混乱情绪的一种表现。



威胁、恐吓、指责等等手段之所以不好,不仅因为它们对孩子心理有伤害,还因为它们基本无效。而且更糟糕的是,这些都是坏的样板。你威胁孩子,孩子转身就能学会威胁你、威胁别人。




建设性地教育


建设性地教育,这个说法细想都有些可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手段确实不是在建设,而是在破坏。



教育,我们应该把力气用在教给孩子技能和方法上。比如说,只有你教给孩子怎样处理负面情绪,孩子才会少闹一些。你教给孩子怎样拒绝、怎样表达不同意见,孩子就会少一些无礼行为。教给孩子怎样看待失败和错误,孩子心理就会少受打击、少一些挫败感,多一些收获。教给他积极的自我评价,他就少一些自卑。教他自律方法,他就少一些纪律问题。



孩子是在等着我们去教他。我们不去教,或者没教好,出了问题,我们有什么权力去批评指责他。



遇到问题,其实惩罚都没有很大必要,要关注的是怎样解决,以后怎样改进教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为此感到痛苦呢。因为恐惧而听话,这总是下策。




从正面态度出发


正面的态度就是信任、尊重、关爱、支持和帮助,反面的态度就是怀疑、贬低、失望泄气、对立……



当我们本着尊重、关爱和信任这些正面态度去对待孩子时,我们的方法就不会是去捆绑限制,我们的管教就不会伤害到孩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的积极态度可以传递给孩子,让他也以同样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他的世界、他的人生。




正面管教能否做得到,关键取决于我们这些大人是否有正面思考的习惯。如果我们眼里看到的更多是积极的世界,那我们才有足够多的好东西去诱惑孩子、去逗引他向前,而不是在后面催促他、逼迫他。




正面心态


讲一个我自己的小事。我刚出国时,曾进修教育学。当时同学里多是当地中小学教师,还有一位同样来自大陆的老师。一次,我们逐个到前面做教学演示,演示之后互相用纸条写评语。我看自己的纸条时意识到,他们写给我的多是积极鼓励的评价,而我写给他们的多是挑毛病提意见。课后我跟那位大陆来的老师一沟通,她说她也是一样!所以我总结这里面很有文化上的关系。



似乎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化里,对人更苛刻一点、对事情更悲观一点。现在关于积极心理、积极情绪这方面的书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我感觉很多人都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过在网上,我还常常看到一些不够正面的做法:围观、讥讽、嘲笑、攻击、揭短、挑刺、刻薄、传谣、煽风点火、坐观虎斗……每当看到一些有名气或有知识的人在微博里口无遮拦的表现,我总是感到一点心寒……



其实,我们的文化中,正面态度的东西也很多啊。



比如,我常说教育孩子要隐恶扬善,这个隐恶扬善就是很好的正面的做法。



隐恶扬善据说来自这个故事:古代的舜,年轻时在雷泽湖边看到别人捕鱼,年轻人欺负老人体弱,占了鱼比较多的地方。看到这种情况,舜每天自己也去捕鱼。捕鱼过程中,一旦看到有年轻人对老人谦让的做法,他就大家赞扬,逢人就讲;看到跟老人争抢的,他也没有过多批评和劝阻,甚至还遮掩,给这些人留有悔改的余地。这样坚持几年之后,当地的风气慢慢就变好了。《礼记?中庸》里说:“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弟子规》中也有“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样的话。我觉得古代的这些话都很有道理。一个社会也像一个孩子,多关注正面的东西,正气就会生长,正气足了,邪气自是无处藏身。



前面提到跟国外教育的比较,有时我觉得,社会的文明程度的差距,就是人们的正面心态的差距。文明的社会里不是不能有批评,但批评应该是善意的、健康的、有建设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文明很简单,文明就是更多的人心里有了更多的善意和正向能量。



新年伊始,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我们的整个社会都正气更足!更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 (豆瓣)
勤思考、谋出路
保护教师教育学生的权利
守护教育初心,坚持不动气的教育
这本书,之前看了一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