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农村缺什么?缺一种耕读传家的精神,缺一种文化补充和输入

现在农村缺什么?不缺吃喝,而是缺一种耕读传家的精神,缺一种文化补充和输入。

之前回到农村老家,有四点直观的感受,一是记忆中的很多树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和房子,环境改善了;二是年轻人少了,村里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显得很冷清,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挣钱;三是饭桌上的菜肴更丰富了,老百姓日子富裕了;四是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各种现代化家电家具,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我总觉得在这整体改善的背后,缺一种东西,就像一个打扮得体却没有感情的漂亮女孩,缺一种灵魂,缺一种能够吸引你留下,让你出走半生仍然盼望归来的一种文化吸引。

在古代,官员退休致仕,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不论曾担任过多高的职务,最终解甲归田,荣归故里,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甚至开堂讲学,教育后辈,把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感悟,以及人生经历都传授给家乡子弟,确保代代相传,家族兴旺。

而今祖辈传承的晴耕雨读没有了,农耕精神也渐渐散去,人们满脑子都是发财暴富梦,尤其是年轻人,恨不得一口把所有的饭都吃进去。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思想,也将直接影响着下一代。

钱成了衡量一切的价值标准,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智慧,就快被铜臭掩盖没了!曾氏家族,代有人才出,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曾手书一副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过去,长辈都会教导晚辈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地道。

有人说过,汉字简化,一语成戳,“郷无郎,麺无麦,爱无心,親不见”,短短几句话,却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说了出来。

我很喜欢孟子说过的一段话:“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就是那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的由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好的家风传承,正确的处事智慧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钱成为了唯一的衡量标准,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在农村缺什么?不缺吃喝。而是缺一种耕读传家的精神,缺一种文化的补充和输入
重温耕读传家
耕读
耕读教育的理念肇始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农家许行首倡专业的“耕读教育”。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所说的“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即深刻指明了耕读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耕读教
耕读传家
刘永才:《​耕读传家久 心宽日月长》主播:军歌嘹亮一中国羽墨飘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