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希特勒上台不到3年,就让德国瞬间脱贫致富,怎么做到的?

在b站或者是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上有许多关于希特勒的高燃混剪,有一幕是希特勒歇斯底里地对演讲观众吼道:“你知道一块面包要多少钱吗?25万马克,用车都装不下。”这慷慨激昂的演讲使得德国民众热血沸腾。

经上台后的希特勒一番大刀阔斧改革之后,德国从一战后的阴影中走出,摆脱了当时席卷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那么希特勒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使得德国在短短三年内就摆脱萧条并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呢?

简单一句话,“邻居种粮我造枪,邻居就是我粮仓”,但事实上关于希特勒的上台和他上台后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改革举措,不可能仅仅用这一句话就能够概括,这只是希特勒帮助德国脱贫致富的一个非常通俗简略性的纲领之一。

如果仅仅只知道这句话,那么即便我们处在希特勒的位置上也做不到这样的成果。

希特勒

民主的崩塌与希特勒的胜利

要知道希特勒的经济思想,就要先了解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而那一次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又带给了德国多大的影响。

一战德国战败以后,专制政府倒台,并且于1918年11月成立魏玛共和国,这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由于一战德国是战败国,所以被战胜国要求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是一种政治清算,但是在德国人看来,这是丧权辱国的。

《凡尔赛条约》不光要让德国割让国土,而且它的战争赔款客观来讲也高得十分不合理。因此魏玛共和国诞生之初就已经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

而且德国大量的煤炭资源也被法国和比利时在《凡尔赛条约》中占领,这使得德国偿还经济赔款更加困难。

《凡尔赛条约》

针对这样的窘境,魏玛共和国开始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首先是改革原有的货币政策,并且将最开始偿还战争赔款的消极政策予以否定,为了偿还战争赔款,当时德国政府默认增发货币。

而货币的无止境增发使得德国马克一跌再跌,以至于某种程度上战争赔款数额也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魏玛共和国对通货膨胀的管制使得这个漏洞得到修补;

而后又通过军事管制措施控制了极端武装暴动,使得德国步入了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此外,魏玛共和国还跟国外借了一些贷款,其中就包括美国所提供的大量贷款,也就是“道威斯计划”,它利用美国的贷款迅速发展经济,但是这也为后来魏玛共和国被卷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埋下了隐患。

魏玛共和国

1929年初,美国经济危机开始蔓延至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由于借了美国大量贷款也受美国影响,为了救自己,美国还把短期贷款从德国要回,这一举动使得德国的失业人口在之后一年内上涨至300万人。

本来德国是有比较健全的福利制度的,它一直自诩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的国家,不仅成立了失业保险局,设立了80万人份的常年失业保障基金,还设置了有60万人份的紧急失业保障基金。

同时,魏玛共和国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仲裁上也始终偏向于工人阶级,这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过度民主在制度设计上就暴露出了弊端。

魏玛共和国

在魏玛共和国,国会和总统是相互制约的,总统可以颁布紧急法令,国会可以否决紧急法令,总统和国会关系比较好的话问题尚且不大,但是如果总统和国会利益分配有了冲突,那么国家就会陷入互相否决的死循环之中。

同时由于赔付战争赔款导致的通货膨胀阴影,魏玛共和国在经济危机时也选择管制通货膨胀,使得失业进一步提高,反而助推了大萧条。

而且魏玛共和国的国会和总统在此时又发生了矛盾,使得许多利于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和法令无法得到推行。

德国民不聊生,给了希特勒上台充足的条件,而魏玛共和国力求民主,允许任何力量在国会取得席位,也为纳粹党后来在国会中取得优势提供了机会。

希特勒

纳粹德国经济思想与政策

魏玛共和国此时应该做的是上下一心,全力应对经济危机,然而各方利益都不允许哪怕一丝一毫的损失,所以导致大家在政治博弈中谁都无法占到便宜,一直陷入僵局。

首先,希特勒上台之后,将总统国会的权利都大大削弱,以至于后来直接改为了元首一人独裁。这种解决方式或许在今天看来是开历史倒车,因为专制在当代人眼中是远远不如民主的。

但是当时德国政局已经十分混乱,经济危机根本无人来解决,所以必须要一个政治强人出现,有效的压制各方的利益诉求,将全部力量投入到应对经济危机、解决民生和国家发展上来。

希特勒

同时希特勒又具有极强的个人领袖魅力,使得他可以轻松拉拢德国民众对自己的支持。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因为有了德国民众的支持,所以希特勒纳粹党所颁布的各种法案和条令都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这些法案与条例的有效实施又可以反过来拯救崩溃的德国经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使得他的支持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此外,魏玛共和国当时面对战争赔款和割让领土并没有严辞拒绝,使得德国的民族主义者情绪日益高涨,而希特勒为民众灌输的达尔文生存理念也使得德国的民族主义激增。

而且希特勒污名化民主共和,认为这会使得他们德意志民族的斗志被消磨掉,所以在希特勒上台之后,不仅无人反抗他的专制,而且大多都近乎癫狂地拥护希特勒所做的一切决定。

希特勒

希特勒也的确兑现了他上台前的所有承诺,可见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实现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靠的就是专制与独裁统治,使得全国力量集中在一起去应对大萧条。

当然,仅仅只靠独裁专制就使得德国经济复苏肯定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第二个法宝就是在维护私有制的基础上,由国家来干预经济。

魏玛共和国本身是资本主义温和派和工人阶级甚至是共产主义者等左派人士妥协的产物,而这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

换言之,就是一方面要照顾资本家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提高工人就业率。

所以当时希特勒一方面极力维护私有制,但是又说“民社党”(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这跟社会主义半毛钱关系没有,是挂羊头卖狗肉) 是在原则上“反对自由主义”的,这一理论渊源源自于德国的工业化历史。

希特勒

德国实现工业化要比英法等国更晚一些,为了实现后发制人,在工业迅猛发展中德国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思想。

这种经济思想认为英华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中忽视掉了“国家责任”和“国家力量”,认为国家在经济方面拥有无限主权。

而发展经济是为了给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只不过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能够有更多资金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取得更高的地位。

这种经济思想还利用英国的凯恩斯和美国的萨缪尔森以及德国人的克纳普等一系列经济学家的理论为其背书。

德国工业

因此其所产生的政策和纳粹德国的专制独裁统治相互配合,轻易就调动了大批工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德国经济迅猛发展,实现工业生产能力成倍提高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希特勒还跟国外借了大量贷款,来弥补资金不足的问题。

希特勒的第三个法宝是纳粹军国主义,由于德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工业能力大幅度提升,使得德国人民空前自信,民族主义的高涨也使得希特勒不得不发动对外战争,这也是希特勒一系列政策的最终落脚点。

民族主义想用的时候可以拿来用,但并不会因为你不再需要而立刻退出舞台。

所以过剩的产能和亟待偿还的国外贷款,以及纳粹德国内部的矛盾与危机,必须通过战争对外输出,并且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也可以进一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始积。

战场

资本主义想要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生产资料,要么通过对外发动战争,在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要么对内进行剥削压迫,德国二者兼而有之。

希特勒纳粹党一方面调动大量工人来修建公共基础设施来压榨国内工人的剩余价值,而对犹太人的迫害除为了调动民族主义选择假想敌之外,也是为了给犹太资本家放血以拯救德国崩溃的经济;

另一方面又不断的利用他占领的殖民地为其战争扩张进行吸血筹集军费,因此才有人调侃希特勒的政策方针是“邻居种粮我造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希特勒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经济举措使得德国的军工业高速发展,失业现象基本被消灭。

希特勒

对于贫困中的农民,希特勒也会予以救济,并且对农业极为重视,他建立了粮食基地,要求必须做到自给自足,使得德国农业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不受其影响。

在希特勒刚上台的前三年,在军事工业的资金投入所占比例连续上升。

1933年占23%,1934年占49%,1935年直接达到了57%,德国武器和军用装备的生产比1933年增长了11.5倍,飞机制造增加了22倍,军火产量在1939年时已经是英美两国总和的两倍以上。

然而,希特勒的经济政策虽然给德国走出大萧条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在德国短暂的繁荣中也隐藏着巨大隐患,将德国人民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希特勒

“经济奇迹”的不可持续性

事实上,希特勒的一切主张都已经在上文中点明,那就是为战争服务,这导致德国轻工业以及人民群众所需要的食品农业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出现畸形和缩减。

虽然在农业方面,希特勒一直主张自给自主,可是这种自给自足仅仅是为了发动战争需要的,而不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而提出来的,所以空有规模和速度这种外延式的上升而没有内涵式的发展。

德国军事工业持续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发展,这些做法也都被其他国家看在眼里,只不过英国前期一直以为德国不会进攻本土,所以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在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的带领下逐渐成长为了一个战争怪物。

希特勒

这样的战争怪物无论对于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德国人民来讲,还是对于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讲都不是好事,这种经济奇迹是不可持续的,只能够通过饮鸩止渴的方式延续奇迹存续的时间,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纳粹德国的军国主义扩张只能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来维持,一旦战争扩张受阻,就会使得国内的矛盾集中爆发。

因为全德国的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以供给前线打仗使用,如果打仗没打赢,那么就无法从敌人国土和敌国人民那里吸血来补偿战争成本,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

所以说纳粹德国在前期所向披靡,但是在苏联那里却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使得德国内部的矛盾和危机不断深化,最终濒临爆发。

战场

这也是伟人曾经《论持久战》时对日本的看法,认为日本的扩张最终也会因为陷入消耗战而无法自拔,使得国内出现动荡,而且二战前后全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高涨,纷纷掀起了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民族国家的概念使德国注定不能吞并邻国统一欧洲。

而希特勒的经济政策第二个缺点就是独裁体制使得纳粹德国内部经济缺乏足够的活力,只能依靠民族主义热潮来进行维持,没办法进一步优化军工体系。

同时德国也没有中美苏那样大的战略纵深和资源储备,使得德国的军事生产能力上限被限制在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处,而中美苏则拥有理论上最大的战时生产潜力,所以希特勒只能速战速决。

而速战速决也只能针对那些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和生产潜力暂时没有得到开发的国家。

希特勒

结语

回顾希特勒给纳粹德国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希特勒上台前后世界格局与德国内部政治格局的动荡,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世界对于二战的反思始终停留在民族主义叙事视角上。

认为一切都是由纳粹德国极端排油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导致的,却不思考其中更深刻的经济根源。

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纳粹德国发动二战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使得德国经济恢复举步维艰,倒逼德国右派和民族主义高涨,给了纳粹上台机会。

同时国际上对于共产主义等左派势力的打压,也使得纳粹德国只能走独裁统治军国主义这一条路,而无法走人民民主共和的道路。

坦白来讲,这并不是西方世界在反思二战时纳粹德国问题时不够聪明,想不到这一点,只是他们刻意对于执列强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弊端避而不谈罢了。


参考资料

[1]路芳 经济危机与希特勒上台

[2]邸文 论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前的经济思想

[3]肖汉森 纳粹德国的经济发展与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剖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滑落——骄傲的日耳曼人,为何突然堕入万丈深渊?
希特勒上台不到3年,就能让德国瞬间脱贫致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昙花一现的共和:魏玛共和国
凛冬将至:魏玛共和国的终幕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从一个少年的懵懂,到一条恶龙的覆灭
德国人真的被纳粹洗脑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