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以来,为何湖南人才辈出?

无湘不成军!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首先自湘军开始。 历史上湖南虽然有周敦颐、王船山等大儒,但是总体上人才是比较少的。从湘军对抗太平军开始,人才呈井喷之势。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都是湖南人;民国时期出现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湘籍军政人才;在解放军中,湖南人占了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中的九位。这一现象,一直是史学界的热点课题。

首先,是湖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湖南地处内陆、三面临湖,自古以来就是“四塞之地”,民风不开。宋元以来,大量移民进入湖南,为湖南注入了开拓进取因素。湖南少数民族众多,他们坚韧、刻苦耐劳的品性与中原文化实现高度融合,这些,都使得湖南地区人民不甘于现状。明清以来,湖南地区农业得到大发展,不仅改变了落后地位,甚至还成为“湖广熟、天下足”的粮仓,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洞庭湖水道畅通、粤汉铁路修通,湖南与外界交往频繁,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化教育的鼎盛,帮助越来越多的湖南人走出家乡。

第二,湖湘文化的传承为湖南人才绵延不绝提供了精神养料。湖南文化总体强调经世济用,积极解决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夫之将经世济用之学推向极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将其发扬光大;左宗棠传承王夫之精神,自幼胸怀大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谭嗣同在推崇王夫之方面与先贤有过之而无不及。先贤们的思想,对辛亥时期革命党人也影响巨大。

第三,特定的历史条件为湖南人崛起提供了机遇。所谓时势造英雄,太平天国从广西出发,第一站到达湖南,在相抗的过程中,湖南人才井喷。鼎盛时期,湖南以一省之力对抗几十万太平军。这一过程中,湖南人的思想发生很大转变,以前他们认为“好男不当兵”、而且不愿离开故土,然而湘军将领几乎全是书生,此后许多文人乐于投笔从戎。到了甲午战争,湖南人发现需要重新奋起,当时湖南的新旧之争最为强烈,于是大批湖南人出国留学、参加新军,出现一大批建立共和的先进人物。不管是维新变法、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五四运动,湖南都是热点地区,都为湖南人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四,湖南人相互帮带、相互提携的传统。曾国藩提拔彭玉麟、杨载福、罗泽南、李续宾等底层人物,积极向朝廷举荐求官;曾国藩与罗泽南、郭嵩焘、李续宜、李元度、胡林翼等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亲家;其他如师生、兄弟、亲朋关系不胜枚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军幕后英雄骆秉章——大器晚成而又具有极高人望的廉政之人
帝国支柱:淮军与湘军有什么不同?
“湘军”名称的由来
石达开麾下第一勇将,屡次击败湘军统帅,后被木头砸死
金陵城有过定湘王庙
无湘不成军:曾国藩再次捕捉历史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