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动的语言”与“喜欢的语句”

第七单元:生动的语言喜欢的语句

第七单元重点读写目标中,侧重于读的目标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条目标,行为动词是“感受”和“积累”,两个动词指向的对象分别是“生动的语言”和“喜欢的语句”。解读这条目标,首先就要将行为动词和动作对象都当作概念捋清。

“感受”,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但没有解释什么是“感受”,“感受”与“体会”等有什么区别。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这里的“感受”意思应该是“受到(影响)”。同样是这版词典中,“体会”解释为“体验领会”。两相对比,相对于学习主体来说,“感受”似乎在主动性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主体能受到多大的影响,能有怎样的收获,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感受的对象;“体会”更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通过体验去领会。

目标当中,感受的是“生动的语言”,细心咀嚼,可以看出,这里要感受的语言已经先入为主地被认为是“生动的”了——到底哪些语言是生动的,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中也有列举和暗示。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追问和思考两个问题:那些“生动的语言”何以是“生动的”?课堂上通过什么方式能让这些生动的语言带给学生一定的感受(如果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变换为: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怎样的学习实践对这些生动的语言产生一定的感受?)。

“积累”一词,理解起来比“感受”要明确清晰,这是一个主动性很鲜明的行为动词。“积累喜欢的语句”,特别要关注的是两点:一是积累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二是“喜欢的语句”与“生动的语言”有什么关系。

有些语文老师可能会觉得,思考这些问题有些多余,不如将精力花在具体课文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上。笔者以为,厘清这些问题,恰恰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基础和需要。因为,我们是用课文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本身。为课堂的文本解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读出具体文本中有哪些适切的语文学习价值。例如,《大自然的声音》中,有哪些生动的语言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感受,有哪些语句会让学生“喜欢”并能主动丰富积累?文本解读时,就应该梳理得清楚明白了。

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呢?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语言是否生动,关键在于具体的语言能让他们感受到什么,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阅读体验——如果语言能让学生联想到具体的画面、场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能就是生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使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如果学生无法因此产生积极的联想和想象,无法感受到语言所描写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情趣、情感,也不是生动的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这几篇文章中,那些语言是生动的,学生在感受具体语言的生动之后,会喜欢上哪些语句并运用不同的方法主动积累,语文教师只要用心研读课文,大概就都有了自己的判断。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那些生动的语言,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去感受其生动。最主要的策略,是让学生读进语言情境中,去想象和联想,当具体的语言文字在想象和联想中,有了画面、声音、色彩、味道,有了让学生产生丰富体验的情趣,语言的生动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例如,《大自然的声音》中,写风,写水,写动物,每一句描写,都能让人遐思,都令人神往,因为这些声音是丰富的,是千变万化的,和大自然本身一样包罗万象,多姿多彩。写风,有“呢喃细语”与“充满力量”的对比;写水,从小雨滴到小溪,到河流,到大海,层层递进发展;写动物,从公园里,到大树下,到水塘边,地点不同,“歌手”不同,唱出来的却都是快乐的歌声。但仅仅这样的解读不行,在课堂上,要先让读懂,再读出具体的声音、画面,读出丰富的联想。“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如果学生不懂怎样的声音是“呢喃细语”,就不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也就无法感受到这句话是生动的。学生理解了“呢喃细语”,再边读边想象那声音,那树枝轻摆、树叶轻舞的样子,这句话的生动是形象的、具体的了。

生动的语言,有时在整体的语言情境中更容易感受到,例如,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啦啦”……有具体的声音,还有对比,这样的象声词运用,就让语言生动起来了。

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喜欢”就会在感受中生发出来,积累也就成了比较自然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师进民校,送教做讲座
三上第七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解析与课文教学解读
谈《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备课手记|三上七单元备课手记
基于语文要素下统编教材散文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课堂实录:《大自然的声音》(执教:胡文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