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管理的道与术

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管理的道与术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40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父亲建议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指着围篱上留下的钉孔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也会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啊!”男孩终于懂得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生无论是在心智发展还是情绪管理上,都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试错的年龄阶段,离开了成人的引导,心智发展会滞缓,情绪管理的能力难以习得。故事中的父亲如果对儿子的坏脾气听之任之,而不运用具体的策略,精心引导儿子认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子就不会有意识地学习情绪管理。实际上,小学生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引导,甚至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情绪管理课程。

情绪与情绪管理的概念认知及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情绪和情绪管理。一说到情绪,我们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表示具体情绪的词语,如激动与平静、欣喜与愤怒、开怀与沮丧等等,甚至会在眼前浮现某人出现某种具体情绪时的样子。那么,心理学上是怎样给情绪下定义的呢?关于情绪的定义,有多种表述,基本可以表述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尽管对情绪有多种各不相同的定义,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分组成的:其一、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既有看不见的内部变化,如心跳加快,又有看得见的外部表现,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这些变化都是情绪的表达形式;第二、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即任何情绪都不是无意识的,情绪主体对具体情绪的体验是真切的、鲜明的;第三、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进而形成相应的态度。第一个成分告诉我们情绪需要管理,因为它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后果,第二和第三个成分告诉我们情绪管理是可行的,是有章法可循的。

什么是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这个名词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进行及时性的辨识和调控,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良好的情绪管理的本质,就是在情境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动起此刻真正有利于把握事态的情绪。情绪有突发性的特点,虽包含着认知的成分,但大多是感性的产物,出自自我保护的本能,却有时会置自身于不利的境地;进行情绪管理,就是让理性及时参与进来,对情绪做出判断和调节,以利于真正的自我保护并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一个善于进行情绪管理的人,遇事冷静,心态积极,能够主动地与人沟通,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收获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

(一)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实施情绪管理课程

由于心智发展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小学生对情绪缺乏理性认知,没有成人引导的情况下,大多缺乏情绪管理的自觉,更欠缺情绪管理的基本能力。一个儿童,如果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笔者遇见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大多数时候积极乐观,与伙伴、同学打成一片,一旦遇见不顺心的事,尤其是与伙伴、同学发生小矛盾,就会歇斯底里地哭喊,弄得别人不知所措,哭喊累了,自己还会沮丧半天。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多了,就有伙伴、同学开始躲开她了。但是,她弄不清这是为什么,更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个时候,她需要的就是有人让她认识情绪并帮她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

儿童情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情感发展取决于人的生物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并与之相适应。2-7岁的儿童是情绪辨识和认知从萌芽到完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普遍缺乏情绪管理的意识,也很难通过成人引导培养情绪管理的自觉。7-11岁的儿童不仅能够辨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而且在情绪体验中开始感受到情绪管理的价值,并能在成人引导下学习进行情绪管理。这个阶段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效果,受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保罗·哈里斯在《儿童与情绪》中指出:“和5—6岁的儿童不同,8岁以上的儿童经常会提及应该停止思考或者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请6岁、9岁和12岁的儿童回忆各种充满压力的情况并解释他们做了什么来‘帮助或取得情况进展’。与年幼的儿童相比,较年长的儿童更可能提到针对情绪本身的策略。”书中的研究结果与笔者多年的观察带到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但在目前社会情境下,中国很多8-10岁儿童的情绪管理并不简单与情绪认知的程度相对应,而是明显受到“自我中心”的影响。

从认识和辨识情绪,到有意识地控制、调节情绪,小学生情绪认知和管理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或家长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时期的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班主任,结合儿童的实际和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情绪管理课程,十分必要。

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六到八岁,这时候需要建立起对情绪的基本认知,能够辨识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带来的直观后果。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陪伴他们一起阅读情绪认知和管理的绘本,是必要的选择。这类绘本有很多,如《我的情绪小怪兽》《生气汤》《讨厌黑夜的席奶奶》等。在绘本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联系生活情境认识自己和身边人的情绪,用绘画等方式表达情绪;教师和儿童一起在教室里创建情绪角,引导儿童有意识地尝试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像生气、愤怒、沮丧等负面的情绪。这个阶段的情绪管理,主要目的是让儿童不断从感性上强化情绪体验,同时感受情绪管理给自己带来的直观好处,帮助儿童通过管理情绪达到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会学生积极沟通的方法和策略,是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做扎实的工作。低年级的儿童,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大多凭直觉或偶然事件的影响,固定在两三个伙伴之间,具有比较鲜明的排他性。因此,他们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由于缺乏安全感,极易触发消极情绪。所以,教师通过课程活动的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与更多的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促使儿童克服戒备心理,避免交往时的消极情绪。教师还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或者适时利用儿童间真实发生的交往情境,教会他们积极沟通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当需要时如何寻求同学的帮助,当发生争执时如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当不小心打扰到别人时如何积极解释请求原谅等等。这一切,都要课程化,要让其成为低年级教室里课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对儿童情绪认知和管理的引导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到了中年级,儿童八至十岁,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却同时有了主动探索同伴关系、与身边成人关系的愿望,这个时候,并不因为有了低年级的情绪认知和管理的初步经验,而拥有了必要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反,这个时候的儿童,有可能会更加情绪化。如果这时候依然通过直观具象的方式强化儿童的情绪认知,无疑是做重复的无用功;诸如“情绪角”一类的缓解、转移方式,也因为被儿童认为“幼稚”而失去了吸引力和帮助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这个阶段,针对不同个体的引导往往比统一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课程更加重要。结合儿童正在经历的情绪危机,通过有计划地强化情绪体验,引导情绪反思,达到提高儿童情绪管理能力之目的,是最适切的选择。

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女孩,我观察、了解到她是因为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她被情绪所左右,同时缺乏情绪反思的能力,显得脆弱而无助。长期下去,对她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她再一次在教室里出现同样状况时,我让无意间招惹她的同学向她道个歉,就不要再打扰她。等她心情渐渐平息下来,我利用课间时间,邀请她出去走走。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很不好,有点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走出教室后小声跟我说:“老师,我知道那样不对,可是……”她的话表明,她对情绪是有一定认知的,而且知道情绪需要控制。我冲她笑笑,说:“我明白,没关系,小孩子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然后,我让她回忆自己刚才激动、愤怒时带来的心理感受,分析一下旁边同学会有怎样的体会和看法,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面对刚才的事情,如果控制了情绪,调整了心态,事情会是什么结果。聊天内容既紧密联系小女孩遇到的事件情境,又充分考虑情绪所包含的三个成分,即回顾自己当时的身体变化、心理体验,分析判断自己情绪中对自己和对方的态度等。这么聊下来后,小女孩经历了情绪的重新体验和反思,最后开心地跟我说:“谢谢老师,我下次一定会管理好情绪的。”果然,再一次和同学产生矛盾时,她没有激动,更没有哭闹,而是先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了一会儿,然后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主动找闹矛盾的同学玩了。事后她还蹦蹦跳跳地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没有哭闹哦。”

等到班级里有几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学会了情绪管理之后,再在成长课上一起聊情绪管理的好处、方法和策略,往往就会水到渠成。交流时,让因为学会了情绪管理而受益的同伴现身说法,再共同协商将情绪管理作为成长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多数学生的情绪管理自觉意识得到了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也明显有了进步。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情绪管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探索合适的、积极的沟通方式和策略。良好的人际沟通体验与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在这个阶段,在整本书阅读中渗透情绪管理的目标,是很适合儿童需求的。例如,《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一百条裙子》等。另一种课程方式是结合戏剧课程,进行角色表演和体验,帮助学生在戏剧情境中体验具体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在人际交往、自我成长上的不同作用和影响。

有了中年级持续不断的情绪管理引导和体验,到了高年级,大多数儿童就拥有了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跟进的是,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探索多样的积极沟通方式,在流畅的人际沟通中体验友好交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儿童情绪管理的榜样

儿童在七八岁的年龄阶段,很多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方式,应对矛盾和交往危机的反应策略,都是通过“有样学样”的方式习得的。情绪具有感染性,尤其容易习得。情绪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需要理性适时参与进来进行管理,才能收获令自己和同伴感到舒服的结果。因此,成人在情绪管理上的榜样作用,对于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

强调情绪管理的榜样作用,还因为教室里的课程,如果仅仅限于儿童的同伴相处,或者仅仅限于学校环境,课程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做出榜样的不仅是教师,教师还要针对具体儿童的情况,有策略地引导家长积极成为情绪管理的好榜样。笔者曾经遇到一个三年级的男孩,情绪易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虽然每次冷静下来后,能通过回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积极反思,也努力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效果不明显。后来了解到,男孩的妈妈在生活中就从没有情绪管理意识,几乎每天都会因为琐事对男孩或家人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摔东西、侵犯别人身体。我抓住一次机会,与男孩妈妈真诚地探讨了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男孩妈妈意识到了自己负面榜样的危险性,下定决心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学期后,男孩的情绪管理意识强了,能力明显提高了,和同学的交往和谐了。

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一个班级里,学生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状况呈现在教师面前,有时会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接不暇。所以,每天每时每刻都是考验教师情绪管理的时候。早上走进教室,你是否阳光灿烂地与学生们打招呼,迎接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儿童;学生上课溜号,作业没有认真完成,你能否心平气和地提醒他们,真诚地倾听他们的理由;学生屡屡犯同样的错误,你能否设身处地地理解他(她)的行为,并耐心地给予帮助……而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间突发的冲突,教师会以怎样的情绪状态介入或应对。

控制音量,是教师情绪管理的积极表现之一。课堂上有学生不遵守纪律,或者课下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闹矛盾,教师气急败坏的表现首先是声调的提高,语气里的愤怒。如果教师经常这样,学生就会以为自己遇到类似情境,也是可以如此表现情绪的。反之,亦然。

不分青红皂白,只要学生情绪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冲突,教师就先批评一通,再进行一通说教,方式显得简单粗暴,同样是在像学生传递负面情绪,给学生情绪管理做出了负面榜样。

教师情绪管理的榜样,日常中多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但有意高调做出的榜样,也十分必要。例如,告诉儿童自己为什么面对他们的错误、顽皮等不发脾气,为什么遇事不急不躁,甚至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老师发脾气、着急忙慌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曾有学生主动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原因是以前的老师遇到类似的情况会生气。我就请他们回忆一下,老师的生气有没有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想了想,明白了老师不生气,才是最好的选择。

教师要让儿童从自己身上看见,善于积极进行情绪管理的人,让别人感觉更富有智慧,更优雅。这样,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更加积极地以老师为榜样。

当教师发现班级里大多数儿童在自己的引导和示范下,情绪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个别学生却出现反复或情绪管理没有任何改善,就要深入了解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如果发现问题出在家长身上,教师要有策略地引导家长积极进行情绪管理,为儿童做好榜样。我曾遇到过一个男孩,聪明伶俐,却常常被负面情绪所左右,每天激动、沮丧、发脾气频繁发生,无论是情绪管理课程,还是聊天引导,树立榜样,对他都没有效果。了解到他的表现基本就是妈妈的样子的翻版,我将他的爸爸妈妈请来,以孩子的成长为中心展开真诚的探讨,家长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决心努力改变。后来,家长转变了,孩子的情绪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很快有了质的转变。

情绪管理能力往往会影响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甚至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幸福,关注儿童的成长,一定要用心用情用专业为儿童上好情绪管理这一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心理学方法
学习方法:20个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小学生版)
给老师您一个课程,带领孩子开展一段旅程
代转公考试《教育教学基础》答案整理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