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珂:一个实习生的听课心得——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一个实习生的听课心得

◎史珂

    相信我在过往的二十几年里一定做了不少好事,才得以碰到可以每天在大咖身边学习的机会。先是有幸用视频记录了曹君老师的自主探究型学习课堂,后来又听了许多节李竹平老师的课。两位前辈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觉得,学习教育教学,亦小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

刚开始听曹老师的课,我只是把关键的教学步骤记录下来。以山水散文为例,曹老师把北京版第11册课文《林海》《鼎湖山听泉》以及第12册课文《草原》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意思的是,曹老师并不直接从课文入手,而是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五代山水画“荆、董、关、巨”的代表作、北宋“大山水”代表作、南宋马远的“12幅水土”以及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除此以外,还播放了台湾艺术家蒋勋的山水画鉴赏视频。从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故事出发,梳理绘画和写作的联系,然后再谈论现代山水散文写作本身。这一堂课听得我竟然有些痴迷,于是我课下请教曹老师关于这一套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她告诉我说,在暑假的时候,因为看了一大厚本的《中国美术史》而产生了这样的设想。但是有点唏嘘,想想我这样的教学菜鸟,怎么可能有看一大厚本的《中国美术史》这样的觉悟呢?虽然心里很想做出来跟曹老师一样创新又有效的教学设计,可是我还是决定把这个事情放一放。

曹老师离开以后,我开始听李老师的课。刚开始我觉得这个老师有点“懒”,因为他的课上没有课件,一支笔和一本书就“应付”了一堂课。有时候我因为其他事情耽误了听课,错过五分钟以后再接着听,我发现都是学生们在讲课,李老师说的话并不多。在两堂课以后,我就发现李老师并不是讲课本里全部的内容,而是只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的“核心问题”。这件事情让我感觉蹊跷,因为当时曹老师在分析北京版第11册课文《城市的标志》就提出过,只要解决“为什么作者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这个问题即可。

曹老师和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都以结果为导向,凭借一个或者两三个大问题就解决了一篇课文的学习。那么,新手老师如何抓住文章的核心问题呢,如何快速发掘一篇课文的写作目的以及纳入课堂的预期教学结果呢?李老师说这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原来看似轻松的语文课背后是深厚的专业和人文积淀。至于是否能拥有解剖课文,抓住核心问题的能力,目前而言也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

李老师的课就像白开水一样,不进入到课堂当中你是不能体会那种流畅的启迪思维的美感的。由于李老师的教学步骤可实施性比较强,我就模仿着李老师的课堂设计上了几节课。与此同时,我还模仿着曹老师晨诵课的课堂设计上了几节课。上完之后,我有点沮丧,我知道所有的教学步骤,但是仍有磕磕绊绊之感,学生的反馈也告诉我这几堂课是失败的。于是我反思了我的课堂教学,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我只拥有了课堂的“结构意识”,忽略了“内容”。想必很多新手老师跟我一样,一上来就非常想知道这节课或者这篇课文该怎么上,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而忽略了教学活动中的其他更本质的问题。

教学细节中的智慧

于是我变得越来越“贪婪”。我把李老师课堂中的师生对话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发现其实比较难的不是教学步骤,而是教学步骤之间的衔接,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互动。这样的对话互动启发我思考:如何确定语文课堂的边界?

以我所在的六一班为例,六一班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在教师抛出常规性问题以后,如何能够接住学生的观点并顺学而导,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抵达学习目标,这都是考验教师基本功和智慧的。你要知道,学生的回答对于新手老师而言是不可控的,而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决定了课堂的成败。下面我想展示一下李竹平老师所上的北京版第12册《穷人》的一小段课堂实录:

师:刚才乐微读的时候,不小心加了两个字,将原文“但我还是不愿意叫她妈妈”读成了“但是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有区别吗?

生1:意思好像一样的。

师:好像一样的,真的一样吗?如果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用“但是”和“不愿意”呢?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请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学生小声读。)

生2:好像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2:“不愿”是个人化的情感,好像不针对别人,“不愿意”感觉是外来的压力促使;“但是”有特别强调的意思,“但”是顺着上面的话说,一个小小的转折。用“但”和“不愿”让人感觉“我”对后娘的态度有了变化。

师: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3:就是不像开始那样抵触了。

师:xx读

生: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师:停!跟前面的内容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生:要转折,说下一个事情了。

师:并不是要转到别的事情上,要转到更具体的事情上了。

……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很新颖。其次,抓住了学生的朗读失误展开探讨。第三,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细腻的判断与深入引导。从短短的几句师生互动中,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学问。李老师在其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成就一段意义完满的课程,需要怎样的对话过程》中写道:在对话展开之前,教师心中要有清晰的目标,课堂上怎么聊,聊什么,要做到始终围绕目标,朝着目标,还要自自然然,从学生的学情、需要入手,做到大巧无痕。课堂的引导艺术尽在于此。

我突然想到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讲到洪七公与欧阳锋对决时,金庸写道:两个人守住门户,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高手过招的差池尽在毫厘之间。其实优秀的老师和新手老师的差别也秘密地藏在这些小细节中。

现在网络资源丰富,身处一线的老师不缺乏学习教学的资源,如何大体上设计课堂的教学环节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探讨的,但并不是没有抓手,因为可以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还可以咨询周围优秀的教师。但那些课堂之间的小细节,对于新手老师来说是值得关注的,因为生成是课堂的本质。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先试着多听听课模仿模仿吧。就好比你明知道在电视上也可以看到大明星,你还得花大钱去现场听他们的演唱会,花钱有花钱的道理。每天能够现场听李老师的课,免费涨了知识,丰富了头脑,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入标题 《葡萄沟》教学后记
让研读教材成为一种习惯
《怀念母亲》课堂实录3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我来评课(14)从童话里走出来的老师
第1435期【勇军专栏】倪文尖:语文课堂的宽度与厚度 ——曹勇军《老王》课例评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