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善之光 ——《关爱》编后记


同心同行    万事万荣  
      当您对着《故乡万荣》的时候,浓浓的春意弥漫周围,遥遥的祝福悄然来临,都是吉利事,都是吉利话…

 有幸参加《关爱》的编辑工作,受益匪浅。以前只是在"关爱”群里面点滴了解山西慈善博物院的一些活动,对“关爱"没有整体的感受和体验。当我翻阅着这些爱心满满、激情荡漾的文字时,心情无比激动,为万荣有这么一个慈善组织而骄傲,为有众多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而感动!

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于2016年9月起开始实施。山西省慈善总会外联部部长李锡堂,把握时代的脉搏,怀着一颗慈善之心,借李家大院的善文化善基地,精心打造了山西省慈善博物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这是一件惊天动地、顺应人心的大善之举,乐善好施的万荣人,一呼百应,儿童之家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让孩子们体验亲情,感受爱心,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慈善,是个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善为美,以善为德,乐善好施的民族情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山西画报社记者刘戍梅老师的《我的慈善缘》写到自己参加慈善活动,深受感动,“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我和慈善结缘了,尽管忙于工作,四处采访,甚少和大家互动,但是却有了一份惦念,有了一份责任。”可见慈善是有感染力的,慈善在人心里扎了根,就不再是激情,而成了一种责任!

郭冬棉老师的《爱上万荣》,深深打动了我。她的人生格言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择善而居,广交善友郭老师是垣曲人,通过慈善事业,结识了山西慈善扶贫办外联部部长李锡堂同志,便毫不犹豫地投入慈善事业。她在文中这样写道:“山西慈善博物院关爱儿童志愿者群,就像一个爱的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爱心志愿者;就像一股爱的暖流涌入这里,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爱心。”“爱上万荣,爱上山西慈善博物院留守儿童之家,爱上慈善事业。”

姚冰老师是夏县人,爱好文学、书法,是山西省书法协会会员,夏县书协、作协副主席,经文友的介绍进入了山西慈善博物馆的志愿者群,了解到在万荣县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工作之余用爱心一点一滴地关心着另外一个特殊群体——年幼的留守儿童。他几次来到万荣,参加“关爱”活动,让妻子给留守儿童织毛衣,给儿童之家捐赠习字本,他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写的《福缘善庆》就是一篇爱心满满的慈善记录。

李红伟老师的《大善之光》,高度评价了善文化,他在文中写道:“大事有多大,尺寸没法量;小事有多小,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到。扶一扶体弱的老人,帮一帮年幼的孩子,谁都可以做的到,不做心灵就会干枯,做一做就会绽放生命的花朵。”是的,“莫以善小而不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得多了就是大爱。善爱若春,孩童如花,善无大小,不可等待,善无止境,关爱永恒。愿我们每个人都常怀慈悲之心,多做善事,多献爱心!

本书收集的文章,大多出自志愿者之手,讲的都是自己参加关爱活动的亲身感受,读来真实可信。万荣县中医院防保科科长马丽云写的《当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记述了做爱心妈妈的心情,文章结尾时她呼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希望每一个有爱心的朋友,都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让我们一起携手关爱留守孩子,愿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灿烂。”这是何等高尚的心灵呼唤!

尚丽洁是一个年轻干练、充满朝气的中学老师,她是最早的志愿者,而且是儿童之家关爱协会的秘书长。儿童之家的大小事务都需要她来料理,平时她要上课还要带孩子,可想她的工作有多辛苦。但她一心扑在儿童之家,当爱心妈妈,把爱送给留守儿童。《做一名志愿者,我很幸福》一文是她写的“百名留守儿童体验城市活动”。她详细记述了这次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最后总结道:“志愿者对孩子们无私的爱和关怀,让我难以忘怀,领导们对我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收获颇丰,磕磕绊绊的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第一次做慈善,感觉幸福原来如此简单,不求回报的付出,原来也可以如此快乐。有一种幸福就是付出,做一名志愿者真的很幸福。”这是思想境界的升华!

社会的发展,对农村家庭带来的困惑和无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卫峰霞老师的《无奈》,从“留守儿童的无奈”,写到“外出父母的无奈”,她在留守的无奈中,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二十年前的留守儿童,现在已经三十岁,但孩提时代爱的缺失,让她不相信社会,不相信感情,迷茫地走着哭着,披头散发。她埋怨父母:“你们给了我生命却不给我完整的人生,你们外出打工,想给我美好生活和幸福,但我残缺的内心,缝补不了我人生的完整……”这含泪的感叹,不是对亲情缺失的鞭笞吗?在打工父母的无奈中,她写到:“吻别年幼的女儿年幼的儿子,我便匆匆地离去,她小小的睫毛上,还残留着泪水,他红红的脸蛋上还写着不高兴,对儿女的不舍,让我心碎。但为了生活,我不得不含泪离去。”接着写道:“钱挣下了,可我为何越来越感觉到不安,儿女们看似幸福的生活,总感觉下面隐藏着不幸。他们疏远我,不愿意与我沟通,越来越冷漠,我只不过是个外人……如果,能够重新来过,我想我不会再离开他们,可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精灵,是尘世间纯洁的天使,是一个家庭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然而,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大量村庄成了老人孩子的留守地,这些孩子成长状况令人担忧。”这是卢丽霞老师 《折翼天使》的题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心理老师赵继英在《单亲孩子不再孤单》一文中,从孩子成长的心理形成过程,阐述了父母亲情的重要性,谈到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性,她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相当于植物与大地的关系,大地可以孕育万物,母亲能够给孩子充分的营养,让孩子茁壮成长。离开父母亲,就像庄稼离了土壤,怎能健康成长!孩子与父母沟通与交流的缺失,造成了亲子之间的心理隔阂,让孩子慢慢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感,依恋感。变得比较敏感,自卑。她呼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希望社会,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爱,尽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本书收录了十四首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留守儿童的心声,让人读来心酸落泪。高建民老师的《就是不觉甜》文字精炼,字字珠玑,“藤连树,树恋根,我想爸妈,泪湿襟。”“秋风起,秋风凉,日头落山我想娘;坐在门前石墩上,数着星星望月亮。”很直白地道出了留守儿童思念父母的酸楚心情。张汉东老师的歌词《泪花花,泪蛋蛋》写出了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互思念的情景,“爹娘双眸里泪花花闪”,“梦中孙儿眼里滚着泪蛋蛋”读了让人眼发酸,心纠结。

刘戍梅老师的《妈妈,我要你……》读来更觉伤感。“幽幽的悲伤,像苦咖啡没有加糖/深深的渴望,像向日葵追寻阳光/……妈妈我想你,却不知道你在何方/浓浓的夜色像深不见底的海洋/远远的星星,像微不足道的烛光/……妈妈,你还有多久回到我的身旁/思念如潮,泪水决提淹没眼眶/思念如潮,伤痛蔓延堵塞胸膛”

郭冬棉老师是一个热心的志愿者,她从垣曲历山,远远地来到万荣,就是为领毛线给留守儿童织毛衣。她写的《妈妈织毛衣》,就是以女儿的口气叙述了志愿者牺牲休息时间,编织毛衣的情景。编织的毛衣浸透了汗水,充满了爱心,让留守儿童穿在身上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人间的大爱之情!

本书还收集了九篇小说,都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爱,充满了正能量。薛国英老师的小说《留守小女孩贝贝》还在刊物上获了大奖。

另外,我们在关爱儿童之家,收集了十三篇留守儿童的作品,这些作品虽显稚嫩,但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声和渴求,真实地体现了她们在关爱之家的幸福感。

由于水平有限,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失误和错误,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编辑】       

【总编】    张建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驾起彩虹桥,流光溢彩暖人心
#关爱留守儿童留守 #爱心传递
“星光守护”关爱留守儿童 走进怀城镇龙湾小学
代理妈妈
暖心揭秘,902万个孩子的新年愿望清单上竟然是同一件事?? || 美好
爱心暖端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