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学男子残忍杀害双亲,逃离境外: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前段时间,又发生一起恶性案件,让社会把目光再次聚焦在家庭教育上。

8月10日,南宁警方接到群众报警,相思湖北路某学校宿舍楼发现1男1女,夫妻二人已在自家屋内死亡多日。经侦查发现,受害者亲属黄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且已逃往国外。

遇害二人为广西中均律师事务所律师和广西民族大学的教授,而嫌疑人就是他们的儿子。随后调查又曝出,家中的“空调被调低了,他(黄某)在家中住了两天才走的,8月4日二人遇害,到8月10日才被发现。”

不久后警方再次公布,潜逃至柬埔寨的黄某被抓获。

据记者采访,黄某曾在海外留学,听邻居说他近期休学宅家,父母曾试图邀请他以前的玩伴来开导他。陈教授的同事说,陈教授曾带黄某去看精神科医生。

新闻激起一片哗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周围人反映夫妻两人均为人温和,家庭年收入不低,黄某也是受过良好教育,到底是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才引发了这场悲剧?

警方并未透露过多细节,我们无法得知案件背后的隐秘,也不必妄加揣测。但是这个案件又给所有父母敲响了家庭教育的警钟,不要让缺失的家庭教育,将一个本应圆满的家庭直接推向地狱。

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件中提到,陈教授曾带黄某去看精神科医生。凤凰网报道,黄某的社交账号上显示其曾经表示过自己孤独,没朋友,“死了也没人关心”。

种种迹象表明,黄某存在一定的心理或者精神障碍。

这让小K想起5月的事件,女律师疑被15岁的女儿勒死,“因考试成绩不佳,担心家长责备”(点击可查看)。

明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是却又如此的类似。我们的孩子,心理和精神都承受着痛苦,我们的教育,正陷入一厢情愿的误区。有多少父母倾注了全身心的教育,却换来了孩子的厌烦和仇恨?

2020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报告指出,当代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家庭,其次是学习。

1.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总是在无立场地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予取予求这种观念在无意识间培养了孩子特殊的“自我意识”,他们总是在物质上被照顾的很好,每次索取都有求必应,所以一旦在某些小事上无法被满足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恶意。

2.家长的期待值过高,从不关心孩子飞的累不累,只在乎飞的高不高。中国的父母在不经意间已达成共识: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的什么都不用他们管。但家长们却忘了每个学生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学习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擅长学习呢?

他们在学习上对孩子有着超高要求,但是在生活中,又对孩子超低要求,这种落差,不仅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还会造成孩子内心敏感,缺乏责任感,严重点甚至会发展成心理扭曲和反社会人格。

3.不重视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莱茵说过,“存在等于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而我们孩子的存在感,却不是来自于他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学习表现。

学习的压力常常会使孩子表现出焦虑、失意、精神不集中、言行敏感等,他们在其它方面缺乏被感知,很容易没有清晰的自我,所以他们总会用一些极端或者特别的方式让别人看到他的存在。

所以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家长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有求必应,但要理解孩子的需要。

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是直接满足,而是先倾听为什么会想要这么做。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所有行为。当然你拒绝他的需要时,也要好好沟通,告诉他原因。

总而言之,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所有需要都是可以被提出被感受的,但是不适合的会被拒绝也是正常的。

2.多培养孩子的爱好,让他们感受其它快乐。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就是一定要我比你强才快乐。相对的则是“条件式的快乐”,即去掉了竞争的因素,满足了你想要的条件,你就能很快乐。更高级的是“无条件的快乐”,就是不需要外界任何条件,就能感受到快乐,这是很美的状态,大多数人不能容易达到。

我们应该知道的是,比“别人家的孩子”的强其实是低层次的快乐,而家长是最容易打破这个层次,让孩子跳脱出竞争式快乐的人。所以可以适时地让孩子多培养一点爱好,让他们感受各种各样的快乐。

3.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小知识。

当孩子出现一些特别行为,比如日常行为突然发生变化,对小事件反应过度,或突然愤怒、大喊大叫、流泪等,来吸引你注意的时候,家长应该引起重视,这其实是孩子释放出的小信号。

当然还有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就是家长应该主动的去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找到合适的教育观念,掌握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常用方法。当觉得解决不了时,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世界上最难胜任的工作可能就是父母了,但偏偏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入职门槛,也没有任何入职培训,大多数家长其实都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的成长。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健康长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父为母的忠告与建议(九篇)
广西一“富二代”弑杀亲生父母,警方通报来了
家庭教育里最可怕的是什么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功?
家庭教育中最怕的是什么?
#心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走偏,其实那是家长自己的焦虑! #家庭教育 #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