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玩耍时起了冲突,身为家长该不该介入?

前几天,有这么一个报道#儿童抢伙伴玩具遭对方父亲殴打#引起了我的注意。

事情起因是这么一回事:

上海松江一家游乐场里,几个小孩在玩滑滑梯,其中一个小孩抢了另一个小孩的海洋球,其父看到后,扯着小孩就“啪”打了一个耳光,随后还把小孩扯出滑滑梯,吓得在旁边玩耍的几个小孩都一动不敢动。

随后,男孩的父亲就被刑拘带走了。那么,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起了冲突,家长究竟该不该介入呢?






在这个视频下面,网友们评论不一,但大部分都认为该父亲的处理方式欠妥

虽然抢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上看待这件事,用冲动的方式解决这件事。

如同网友@懒训may所言,小孩子之间玩闹起冲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要看具体是什么冲突,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不分轻重缓急上去直接打一顿,真能解决问题吗?

就像之前的#女儿裙子被扯坏,家长原价赔偿,三天后,孩子被整个幼儿园孤立了#一样。

  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刚上幼儿园,很听话,但有一天小女孩穿了一条裙子,被扯坏了,小女孩家长很不高兴,直接找幼儿园老师要求对方家长原价赔偿。老师也找来了对方家长,协商此事。

小朋友之间玩闹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应该随随便便扯别人裙子,无论裙子价格高低,都不应该这样做。

涉事家长虽然按照原价赔偿了3799元,但是全幼儿园的小朋友却因此疏远了小女孩,没人敢和她讲话,没人敢和她一起玩。因为无形之中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害怕不小心扯坏了裙子,也要赔偿几千块钱。

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可以放到第一件事上,父亲打了抢自己孩子玩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家的孩子到最后也没有人跟他玩了,因为害怕哪天也那样被打。

小孩子远比大人想的要敏感得多,所以此时家长的处理方式以及教育方法就非常重要,一旦处理不当,有可能会让自己孩子被同学主动“孤立”,影响孩子的童年,进一步影响性格的养成。

比如那位替孩子出头的父亲在一开始就打心里认定了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自己孩子的玩具被抢了,抢玩具的小孩犯错了,就应该好好教训一顿。

一次两次下来,孩子就会无意中认为我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别人都不能拿我的东西,如果别人拿了,我就可以抢回来。反正不用考虑对方的感受,你管我有没有错。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复刻家长的行为模式,用家长的神情、语态、举动,去对待事物,不仅是对于其他小朋友,最终也会反噬家长自己。

就像之前小k在知乎热榜上看到的这么一个话题,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

为什么?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做家长的首先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小事太多太多了,多到习以为常,平常都不会注意到。

比如有个知友举的例子就非常典型:

孩:今天太阳大,出门戴帽防晒。

妈:这还用你瞎操心,我不懂啊?

妈:今天有雨,出门带伞没有?

孩:不用你瞎操心,我晓得。

妈:好心当做驴肝肺,没点感恩心!

是不是看着很眼熟,仔细回想起来,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对话或者举动有很多。要知道孩子在养成行为习惯的时候,基本上是复刻父母的行为模式,父母有礼貌心怀感恩,那孩子一定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脾气爆炸,酸言酸语,孩子说话也会很冲,反过来,家长还会指责孩子在外面学坏了,不尊重父母。

其实,这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只是,他们浑然不知而已。

所以,如果你有出现这几种情况的话,请记得一定要及时规整你的言行。

1.孩子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说手机玩多了电视看多了

类似的场景非常多,比如孩子成绩突然下降了,有的家长就会第一时间说,“看吧看吧,让你整天看电视看小说,这下好了吧,被老师批评了吧,就你这副样子能考得上高中?”

其实,也许只是孩子考试的时候,身体不舒服,没有发挥好,但家长们却依据主观下了判定,第一次孩子可能还会和你争辩,但下一次却不愿意多和你说一句话。

当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先问问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不要一昧责骂孩子。

2.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反复强调坏结果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在端菜的时候,家长害怕孩子端洒了,就会一个劲儿地说,“你小心点!看着点路!待会儿弄洒了看我咋收拾你!”无意中给孩子增加压力,提高了弄洒的几率,一旦弄洒,就马上跳出来说,“看吧看吧,我早就说过让你小心点了,还不听,多大的人了,连这点小事都干不好,真是的”。

身为家长,孩子在尝试做新的事情的时候,应该给与鼓励肯定,比如“慢一点,稳一点,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当孩子成功后,再及时表扬一波,看似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有非常大的信心推动,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都不会轻易言弃。

3.无论何时都要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悲剧发生的源头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无论孩子多大,都是自己的私有物品

比如有的时候,家长一下班或者干完活回到家,就只会插着腰指着孩子说:“我天天在外面累死累活,你就这样回报我?”就算家长本意是想得到孩子的体谅,但这样的方式只会弄巧成拙,“你做什么了就累死累活了?”“难道你生我就是为了回报?”孩子带着这样的疑问却不敢发问。

所以,下次工作很累回到家,想要孩子体谅的话,就好好说话,比如“今天好累啊,去干了啥干了啥,xx,你过来给爸爸揉揉肩膀好不好?”你可能会说,小孩子又不懂工作,说这些有啥用,他是不懂但是他能体会到你的感受,这就够了。

结 语


为人父母,都想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绝对不仅仅是在他受委屈的时候为他强出头,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

等家长们真正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在乎孩子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孩子才会真正地成长,才知道如何为人处世。因为他从家长身上学到的尊重和关爱,足以应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现在还小,长大了就会好”是个彻底的谎言!
孩子上幼儿园受欺负 家长该怎么办
从事幼教行业5年的园长,为你揭晓孩子们真实的社交生活 | 真人书NO.15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怎么办
​会说话的高情商小孩,到底有多吃香?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拉开差距
宝宝就要“幼升小”了,家长要做好这几点哟,小学可不比幼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