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西区故事》堪称经典?今年我最想看的一部剧

看完《西区故事》,总觉得它和其他百老汇音乐剧不太一样,明明是杰出的交响爵士和舞剧。

《西区故事》已有60年历史,却是第一次来到上海。1957年在百老汇首演后,连演732场。

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包揽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男配、女配、歌舞片最佳配乐等十项大奖,是歌舞片经典中的经典。

由于不是很喜欢电影版,所以一心盼着看现场。

这次来到中国的版本是目前全球唯一复排原版编舞的版本。由原版编舞杰罗姆·罗宾斯的学生——乔伊·麦克尼利(Joey McKneely)创作。


排练中的乔伊·麦克尼利

此版曾获得伦敦最佳复排作品及劳伦斯·奥利弗奖的提名;并收获了两个最受欢迎演出观众投票奖。乔伊·麦克尼利本人也获过托尼奖最佳编舞提名。

而音乐指导及指挥是大师唐纳德·陈(Donald Chan)。迄今为止他已为《西区故事》担任了3000多场音乐总监,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位指挥家。并且他在伯恩斯坦晚年与其相识,对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谙熟于心。

Donald Chan

美国音乐剧的一个转折点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西区故事》的原版主创:

编剧:亚瑟·劳伦斯 (Arthur Laurents),当时百老汇公认的第一编剧;

作曲: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纽约爱乐乐团时尚第一位“土生土长”在纽约的音乐总监;

编舞:杰若姆·罗宾斯 (Jerome Robbins),被称为美国现代舞之父;

作词:史蒂芬·桑德汉姆(Stephen Sondheim),后来获得了托尼奖戏剧终生成就奖;

制作人兼导演:哈罗德·普林斯 (Harold Prince),在三十年后他导演了《剧院魅影》。

他们每一个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珍贵老照片,左起:Stephen Sondheim, Arthur Laurents, Hal Prince, Robert Griffith, Leonard Bernstein,Jerome Robbins (Martha Swope/©NYP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众星云集,他们创造的音乐剧革新在哪?总的来说,黑暗的主题,复杂的音乐,延伸的舞蹈场景,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西区故事》被认为标志着美国音乐剧的一个转折点

或许你没想到,《西区故事》的剧情框架借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只是把背景放在正值移民热的50年代纽约街头,将家族之间的斗争转变为两个帮派的冲突——一个是白人杰茨帮(Jets),一个是波多黎各移民鲨鱼帮(Sharks)

这种改编把命题置于更广泛的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之下,时至今日,这些争端依旧没有消失

剧中有很多“阳台戏” ©Johan Persson

在那时音乐剧悲剧是罕见的。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百老汇音乐剧,就是一群人开开心心唱歌跳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西区故事》中有仇恨、暴力和悲剧结尾,可谓“跨时代的一步”。

导演麦克尼利说:

“在《西区故事》之后,人们发现,无论是精神疾病还是连环杀手,音乐剧可以讲述任何故事,可以表现真正的生活。”

两位主角托尼和玛利亚,扮演者Kevin Hack和Natalie Ballenger

我不知道首先剧透这一点是否合适,对古典主义的爱情不感冒的人估计要放弃这部剧了。(比如我就无法理解)

但如果你对爱情悲剧不感兴趣,我相信音乐和舞蹈还是能成功引起你的注意。事实上,《西区故事》带来的革命重点正是在编舞上。

©Johan Persson

在《西区故事》之前,舞蹈在音乐剧中地位很弱,大多只是用来烘托气氛。但《西区故事》的舞蹈的显然是叙事的一部分,角色的情绪也通过舞蹈表达。

比如两个帮派的街头斗殴部分,都是经过严格编舞,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要和音乐配合得分秒不差。如果没有这样的舞蹈,会很大地影响整部剧的叙事。

排练时的罗宾斯

和以前百老汇的舞者们相比,Robbins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来解释他们的角色,舞者们被激励得像演员一样对待,而不是仅仅是伴舞。

导演麦克尼利透露,《西区故事》其实有两位编舞,另一位叫做皮特·热纳罗(Peter Gennaro)。他参与了更多波多黎各移民鲨鱼帮的舞蹈动作,与杰茨帮的舞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全剧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舞会上两个帮派的“斗舞”:

©Johan Persson

编舞家的追求,进而提高了对演员在音乐、舞蹈和表演三方面综合素质的要求。这也给之后的音乐剧树立起一个典范。

在《西区故事》中,演员们芭蕾功底很重要,男孩子们动辄踢个180度或腾空飞起,而西班牙口音的女孩子们个个热情似火性感又可爱。

©Johan Persson

在第二幕有很多片段更感人。

不同“帮派”、不同肤色的舞者穿着统一的白色衣服,不再仇视和斗殴,围成圆圈共舞。同样的肢体和动作,没有隔阂,那是男女主两人梦境中遥不可及的世界。

©Nilz Boehme

全能音乐家伯恩·斯坦

在音乐上,《西区故事》也是可以看出鲜明的“派别” 。古典、爵士、以及代表移民的拉丁舞曲。为了写出满意的曲子,伯恩·斯坦还去波多黎各住了几个月。

比起一些百老汇剧目来说,《西区故事》的歌曲不够流行倒是真的。不管是《Maria》还是《Tonight》 或《Somewhere》《America》,都太难唱了。

到后期,团队的其他成员不得不要求他削减越来越多的复杂的歌剧元素。

这就要怪伯恩·斯坦是位全能音乐家,他曾说:

我不想早早安于某种专业,那样我会无聊死的。我想指挥,也想弹钢琴,我还想为百老汇和好莱坞写音乐,也想写交响曲。

我想不停地尝试,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音乐家”,这个词太美妙了。我还想教学,想写书和诗歌。我觉得我可以,并且能处理好所有这些工作。


的确,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所有的工作都难不倒他,但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纽约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音乐总监。

他在任的12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1958-1969),他也被称为“桂冠指挥家”,确立了他一流指挥家的地位。

在他作指挥的时代,论地位和能力,与他抗衡的只有卡拉扬。但他们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对立面。

卡拉扬专攻指挥,而老伯追求完美和全面。他投身教育、参与创作,用巨大的热情拥抱音乐的不同领域。

著名女高音克里斯塔· 路德维希与卡拉扬和伯恩斯坦都有过深入的交往,她对两人做出如此评价:

卡拉扬总是不断索取,而伯恩斯坦喜欢给予,给予,再给予。我们可以说,卡拉扬只是通过他的音乐与人交流,而伯恩斯坦则要求自己投身到多姿多彩的艺术和人生中去。

卡拉扬

后来的事我们都看到了,诞生了这部音乐剧——《西区故事》。

当然,伯恩·斯坦还准备了一套乐队版本《Symphonic Dances from West Side Story》,一贯他的交响爵士风格,中间居然还打起了响指,之前还以为是剧情需要,原来响指也作为一种乐器

《西区故事》最令人愤怒的是,即使有人死亡之后,帮派斗争依旧一触即发。当然最后该进大牢的进大牢,药店老板的质问依旧回响:“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停止?”

但是编剧没有指责任何一方,甚至用一首歌的时间,让帮派成员们说了说他们破碎的家庭和混乱的生活。我们只希望在这个时代,少一点偏见、憎恨和暴力,少一点这样的青少年。

最后说一些八卦,《西区故事》剧组曾经促成了一对情侣,他们又恰巧分属于“两个帮派”。

当时严格的罗宾斯刻意禁止两个帮派的演员相互接触,甚至安排他们在不同的房间进行排练,以便制造两个帮派演员的真实冲突。但这一切依旧没阻止爱情的萌芽,鲨鱼帮演员Chita Rivera和杰茨帮帮演员Tony Mordente相恋并结婚。

所以爱情果真是永恒的主题啊。

©Johan Persson

最后引用一句外媒的评论:

“如果你今年只看一部戏,就选《西区故事》吧!”

——《巴黎人报》

今日尬聊话题:今年还剩最后一个月了,你还会去看哪些演出呢?你又在期待明年哪些演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修伯恩:其人、其作、其团
音乐剧-中国爱音客 >> 文章 >> 原创评论与名家专栏 >> 费元洪专栏 >> 正文
关于“西区故事”的故事 (上)
百老汇不再上演音乐剧《西区故事》丨让我们再次重温经典
什么样的音乐剧称得上“活久见”?
马修·伯恩版《灰姑娘》颠覆老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