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那些消失的小店,都在这条路上复活了!

愚园路上新开的公共市集

把裁缝铺、修鞋摊、锁匠店都保留下来

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年初,我们写过一篇关于城中小店关门的报道。(查看旧文请戳这里)

对于那些曾带给一代人记忆的情怀老店,我们呼吁要放慢发展脚步,多留一些空间。

没想到文章发出没多久,意外收到许多留言,大部分都是表达惋惜的。

小店因租金等原因,经营起来尚且艰难,更别提传承了好几代的老手艺铺,尤其是锁匠店、裁缝铺、钟表店和修鞋摊等。

手艺活这个行当着实辛苦,新一代年轻人都不愿意子承父业。

再者,随着城市更新,马路上的摊位越来越少,正慢慢地被更迭,老店生存实属不易。

那么,肯定有人要问了,这些传统手艺注定会随着时代消失吗?

答案是:不一定。

梧桐树下修了80年皮鞋

祖孙三代都光顾这里

愚园路,是上海名气响当当的热闹地。张爱玲、现代文坛“三剑客”之一的施蛰存先生、电影演员祝希娟……无数的社会名流都曾居住于此。

戴着袖套穿着围兜的吴师傅,在1088弄的梧桐树下修了20年皮鞋。

邻居们都亲切地喊他一声,“小皮匠”。

一把板凳和一台老式补鞋机,组成了他工作时需要的家当。从早上5点天蒙蒙亮,他一直修到天黑才收摊,几十年如一日。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

在吴师傅从事这门手艺前,他的父亲老皮匠已经在愚园路修了60年的鞋。等到他接班,加起来整整80年。

邻居提到他,总夸吴师傅手艺好,价格公道。从不贪一分一毫。

不管是鞋底掉了还是脱胶等疑难杂症,只要经过他的巧手,再坏都能变得焕然一新。

也因为如此,排队来这里修鞋和嘎讪胡的邻里街坊,成了愚园路上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业务做的好,他还被报纸、新闻网站所报道,甚至成了点评网五星好评商户,引得许多年轻人不远万里找到这里。

从今年开春,吴师傅从大树下搬到了最近新开的愚园公共市集。

它是CREATER创邑继愚园百货公司之后,新创建的弄堂艺术生活体验空间,目的是为了保留传统,新旧融合。

人们来到这里,不仅能在吃到大饼、油条、粢饭、豆浆等传统美食,还能买菜,修鞋,量体裁衣,感受市井小巷里具有烟火气的一面。

住在七宝的王女士,下雨天专程来找吴师傅换鞋跟,“我们老相识了,一家子都在这里修鞋。”

“新搬的地方真不错,吹不到冷风,也不用再暴晒,小皮匠终于有了一个有屋顶的工作室。”

吴师傅自己说,以前是天黑,下雨就收摊,自从搬到这里,完全不用再担心天气的原因。

一小间的屋子里,还配备了空调,等到天气炎热的时候,还能开出来降温。

搬入公共市集后

家里再也不会灰尘满屋飞

在鞋匠店的左手边,是小赵裁缝铺。师傅赵云彪也是愚园路上远近闻名的老师傅。

他剪裁的衣服,不光深受邻居街坊的喜爱,就连美国驻华领事夫人、曾上过春晚的相声演员苗阜,都经常来找赵师傅一对一定制。

早年里,做裁缝是很吃香的行业。

在上世纪80年代,从老家江苏泰兴外出求学的赵师傅,下定决心要做一位裁缝。

16岁拜师学习打板、立体剪裁和摸清料作,18岁他便在上海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裁缝铺。

当时的店铺面积很狭窄,吃住和工作都放在一起,显得家里十分拥挤,“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2点才收工。”他一边讲话,一边手里还在不停研究着色卡。

“做裁缝呢,一旦有了客人,你就要接待,手里的活还必须要停下来,要是白天的活完不成,就得靠晚上去补。”

“有时候客人还会说,‘师傅,帮帮忙吧,我明天急用’,这种时候,我只能通宵,没办法,裁缝都是这样的。”小赵师傅说。

自从把店铺搬进了公共市集,小赵的工作质量变高了很多。

以前工作与生活混在一起,还会影响到家人的休息,尤其是在堆满了料作的空间里,四周很容易积灰。

现在白天在公共空间工作,下班后能干净清爽的回家,自己的心情都变好了。

就连时不时上前来跟小赵打招呼的熟客,他们也都发出了“满灵额”的赞叹。

总有一处角落能保留传统

让它们焕发新生

两位师傅新店所在的愚园路公共市集,是近年来城市更新基础上的新产物。

它把传统手艺和美食都放在更具设计感的空间里。市集挨着车水马龙的社区,既方便服务居民,时髦造型又适合年轻人打卡和回顾传统。

自从市集开门迎客后,住在附近的阿姨妈妈们,都能买到便宜的菜和体验便民服务。

远远走来,藏在宏业花园弄堂里的市集,在保留粉墙黛瓦的中式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现代化设计。

市集一共拥有两个楼层,一楼主要为社区食堂、便民服务和超市。(便民服务就是我之前说的修鞋、裁缝、修锁等。)

二楼则是粟上海社区美术馆,能看展和欣赏书画。要是逛累了,也能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歇歇脚。

在一楼,右边是菜场,正前方是便民服务,而左边则是一些小吃店。

除了上面提到的2家小店,它们还邀请了愚园路上曾经关闭,街坊们都很惋惜的传统小店入驻到市集里。有开了很多年的山东水饺店、配钥匙店、老面馆等。

而右边的整个菜场全部用不同的马赛克拼接,巧妙地将菜场分了不同的区域,生鲜食品、日用品等日常所需货品一应俱全。

而且这个菜场“系出名门”——出自《漂亮的房子》设计师张海翱之手。

沿着阶梯而上,迎面就能看到美术馆外的泼墨长廊,其色彩灵感来源于刘海粟的《黄山光明顶》。走在上面,彩色的长廊会随着光线折射出不同颜色。

最近馆内还在举办“匠心艺展”。

策展方以“以匠人之心,琢时光之影”为主题,找来了山东水饺店的夫妇、上海宽紧带厂厂长等8组生活、工作在愚园路的匠人代表。

他们为老匠人们换上新装拍摄时装大片,以此来展现当代匠人的喜怒哀乐。


除了摄影作品,馆内还摆放着许多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樟木箱、蛤蜊油、收音机、老课桌。

走在里面,人仿佛穿越到了过去,回忆起许多旧时时光。

登门那天,我见到许多带着钥匙,拎着鞋子和布料来找师傅们帮忙的人。

许多人见面第一句话都是,“找了你好久,还以为铺位没了,原来是搬到这里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那种终于放下紧绷,难题得到解决的松弛感。

尤其是,当时有一位长发女孩冒雨冲进集市来买伞,但由于销量太好,修鞋铺里的彩色伞都售罄了。女孩面露着难色,心想我到底要不要买把男士伞救急。

小吴师傅见到此情况,一边安慰她,一边把伞价格又降了5元。等女孩转身走了,他朝我笑笑,“原本这种天气,我就算加价都是能卖出去的,但没办法,小半辈子都习惯了做事情不占小便宜,要实在。”

我想这就是街边巷弄里小店们独有的魅力吧。它鲜活有烟火气,又把人与人的心拉的很近。

这是任何网购都代替不了。

城市需要这些讲人情味的地方,也需要有人能坚持把它们传承下去,不管是以何种方式。

愚园路公共市集

地址:上海愚园路1088弄4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9:00-21:00


今日话题:对于传统手艺店入驻公共市集,你怎么看?

文 / 冷面

图片来自冷面和CREATER创邑提供,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礼平作品:记忆里那个小皮匠的故事(旧作整理)
来来来,一起到周巷最难找的老街上去走走
绝对私藏,八大精致旗袍店,老苏州的风华绝代
视频丨他,60年,敢将十指夸针巧
记忆中的老街坊
【老行当】探访烔炀古镇上的老裁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