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统计局>>杜金岩等:发挥优势 加强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杜金岩 孙宏艳

  以齐齐哈尔地区经济为总体,我们把齐齐哈尔经济划分为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具体来说,齐齐哈尔区域经济的总体就是7个区的总和,县域经济的总体就是9个县(市)经济的总和。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是齐齐哈尔地区经济发展之“两轮”,二者协调发展关系到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齐齐哈尔市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019年末,全市区域面积44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5%;区域户籍人口13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5.36人。全市县域面积37816平方公里,占全市的89.5%;县域户籍人口39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4.59人。2019年,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都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从主要指标对比来看,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各有特色,差距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区“小”县“大”

  1.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偏低。2019年齐齐哈尔区域GDP和县域GDP总量分别为472.38亿元和697.9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40.4%59.6%。区域GDP与县域GDP比重相差19.2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区域GDP比重下降了0.2个百分点,县域GDP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2019年,齐齐哈尔市GDP总量最高的县(市)是讷河市,GDP总量最低的县是克东县;GDP总量最高的区是龙沙区,GDP总量最低的区是碾子山区。

  2.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县域。2019年,全市GDP同比增长6%。其中,区域GDP增长6.9%,县域GDP增长5.8%,区域增长速度高于县域1.1个百分点。区域、县域人均GDP分别为36021元和17648元,分别增长10.9%11.5%。区域人均GDP是县域的2倍。

  3.区域产业结构层次高于县域。2019年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6.430.063.6,与2018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0.6个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2019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44.118.037.9,与201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0.5个百分点。齐齐哈尔作为农业大市,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仍占较高比重,比区域高37.7个百分点。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比县域高31.3个百分点。2019年,区域和县域经济中的二产比重出现小幅上升,而三产比重均有所下降。反映出产业结构还没有达到优化。

  (二)规上工业区“重”县“轻”

  2019年,齐齐哈尔市区域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比为87.3%。县域规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占比为82.1%。从增加值总量和行业分布看,都体现了区“重”县“轻”的特点。

  1.区域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多于县域。2019年,区域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县域多40.4亿元。区域和县域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9.7%40.3%,区域比县域多19.4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区域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了7.1个百分点,县域比重上升了7.1个百分点。

  2.区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县域。2019年,区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6%,七区增速“34降”。其中,富拉尔基增速在30%以上,昂昂溪增速在20%以上,龙沙区增速在10%以上;下降的四区是碾子山、梅里斯、建华和铁锋。2019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7.4%,九县(市)增速“72降”。其中,三县增速在30%以上的,分别是讷河、龙江和泰来;四县增速在15%以上,分别是甘南、依安、富裕和克山;克东和拜泉两县下降。以上数据反映出区域、县域工业生产不均衡,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县域增速的2.8倍。

  3.两大支柱产业相对集中,各居一域。2019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02户,其中,区域124户,县域178户。从八大行业分布看,装备工业主要集中在区域,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域。2019年末,区域有装备工业企业43户,占全市装备工业企业的91.5%2019年区域装备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装备工业增加值的98.7%。县域有食品工业企业110户,占全市食品工业企业的79.7%;县域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食品工业增加值的77.9%。八大行业分布见附表:

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八大行业分布

行业名称

全市

区域

县域

企业数(个)

企业数(个)

行业增加值占比(%

企业数(个)

行业增加值占比(%

合计

302

124

59.7

178

40.3

装备工业

47

43

98.7

4

1.3

石化工业

18

10

61.9

8

38.1

能源工业

53

20

65.6

33

34.4

食品工业

138

28

22.1

110

77.9

医药工业

1

1

100.0

0

0.0

林木建材

36

16

47.2

20

52.8

冶金工业

3

2

85.3

1

14.7

其他行业

6

4

81.4

2

18.6

  (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区“降”县“增”

  截至2019年末,齐齐哈尔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8亿元,其中,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6亿元;县域33.2亿元。区域和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4%45.6%。区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比高于县域8.8个百分点。2019年齐齐哈尔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2.8%。其中,区域下降13.6%,县域增长14%

  (四)区域税收全面下降,县域税收总体增长

  截至2019年末,齐齐哈尔市实现地方税收收入50.7亿元,下降5%。其中,区域地方税收收入29.3亿元,县域21.3亿元。从地方税收收入增幅看,区域地方税收收入下降13.8%,县域地方税收收入增长10.5%2019年全市七区地方税收收入全部负增长,降幅最大的是富拉尔基区,下降45.6%。九县除依安县(下降9%)以外,其他八县实现税收增长。2019年,市区税收下降是受大规模减税降费、房地产等行业影响;而县域税收增长主要来源于食品工业。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工业实现利润49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3%,而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域。飞鹤乳业等食品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拉动了税收增长。

  (五)两大需求增势县“强”区“弱”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2019年区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0.3%;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GDP比重为16.2%2019年区域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7%,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7%,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8%。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高于区域36.5个和1.1个百分点。

  (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差距较大

  从居民储蓄存款来看,2019年末区域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34.0亿元,县域为816.1亿元。区域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7.1万元,而县域仅为2.1万元,区域是县域的3.4倍。

  二、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比较分析,发现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区域经济对周边县域的辐射不够。2019年齐齐哈尔区域GDP占全市的40.4%,在全市经济中占的比重偏低,龙头作用不强,很难对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中,2019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44.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18%,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37.9%,低于全省5.6个百分点。在全省67个县中,有15个县三产占比超过50%,其中6个县三产占比超过60%。而齐齐哈尔市九县三产占GDP比重都在30%-45%之间。第一产业比重偏高是县域经济固有特点,但齐齐哈尔市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反映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三)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规上工业的行业分布看,区域与县域产业转移的机制尚不完善,渠道还不畅通,相互借助对方要素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二者未能产生良好的互动。从从产业布局、项目投资、研究开发等方面看,区与区、县与县之间也缺少合作,最终影响区域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为了发展壮大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齐齐哈尔市出台了《齐齐哈尔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策》,这必将对促进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但是要实现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区域、县域加快融合,增强互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一)发挥各自优势,打造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县域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方面发挥基础作用,区域在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信息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区域、县域比较优势,立足各区、各县自身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发展条件好的区域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形成区域、县域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打造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二)壮大区域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带动能力

  齐齐哈尔目前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区域的发展相对不足,区域吸纳农村人口、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还不够强大。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发挥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扩大辐射的空间范围,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从而提高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能力。

  (三)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县域自我发展能力

  202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对新形势下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县域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做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增强科技支撑力度,进而增强对区域产业转移、技术辐射的承接能力。

  (四)加快体制创新,促进区域和县域协调发展

  一是为农村劳动力向本地城市区域的流动和就业拓展空间;二是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和竞争力;三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区域科技人员支持农村的发展,鼓励区域资金与县域生产要素结合,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开辟新的创业渠道。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讯:2018年上半年成都GDP总量6870.68亿 同比增长8.2%(图)
北京市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22省市晒出2015年上半年成绩单 重庆GDP增速全国第一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强: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门槛再创新高
2012年牡丹江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位列全省第一
2018年第一季度昆明各县市区GDP排行榜:五华总量第一 安宁成黑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