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365】山东名校联考:别把做“真实的自己”当成放纵的借口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龚新定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学一线青年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并获得一定成绩。热爱阅读与写作,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理念:教师发现学生,学生发现知识,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本试题来自2021年山东高三名校联考作文,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以肖骁在《奇葩说》中的话语作为引发考生思考和写作的真实情境。“做真实的自己”有两方面的理解:第一,做不虚伪、不受外界规矩约束的自己,体现为拥有更多自由的状态;第二,做随心所欲的散乱、放纵的自己,体现为无约束的颓废状态。材料中“但”字后面的内容是思考方向:面对最放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还做不做最真实的自己?考生应针对此情境展开联想和思考。要紧扣材料审题立意,不能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是本题的典型任务,这一任务的核心是对肖骁话语的理解,不能选择“肖骁”或“奇葩说”这样的人物或节目来立意。“阐述你的观点”,这一指令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肖骁的观点饱含深意,体现着题目的价值导向。“最放肆”“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隐含着命题人的批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它不要求人们完全拘束自己,又不是让人们完全不受约束,做散乱、放纵的自己。考生对此要联系现实,理性思考如何去更好地把握自己。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做真实的自己”,大前提没有错,但题目的重点在于:面对“最放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还做不做真实的自己?“最放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自己,这是一次开放:是彻底放纵自我、毫无约束的自我状态,还是甘于平庸、不求上进的自己?还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甚至不惜牺牲别人保全自己的小利益的自己?……这就有了不同的立意侧重点,考生可在反复思考、权衡中作出理性的选择。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在立意角度自由的基础上,此题的联想和思考也是开放的。对于“最放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真实的自己”,我们还做不做最真实的自己?材料只是一个触发点,可以产生很多联想及思考,或者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者是现实中引人深思的事例,都可以在作文中适当使用。比如托尔斯泰,面对曾经的自己他要赎罪,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再如卢梭,他写《忏悔录》,这是真实的自己,还是新的自己?我们自己面对“最放肆,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真实的自己”该如何选择?如此,每位考生都有话说,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题

本题属于思辨类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借用肖骁的话,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暗中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常提“做真实的自己”,其实是想不受外界各种规矩的限制和压抑,能够无拘束地自由生活。然而,“真实的自己”也可能是过于散漫放纵、没有追求的颓废状态。二者形成的矛盾,正是考生构思立意的落脚点。实际上,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勇于追寻真实的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升华自己,绽放光彩。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真实、自由不等于放纵、无底线和堕落。

2.自律才能自由,不做自己瞧不起的自己。

3.追求心灵自由不等于放纵自我。

4.做真实的自己不是自我放纵,而是做有追求、有规划的自己。

5.既要身心自由,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6.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自我。

······

偏题立意:

1.活出自己的精彩。(偏题,缺乏对“真实的自己”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偏到活出精彩上)

2.真实的自己也许不完美,但那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偏题,没有理解“瞧不起”在句中的意思,没有紧扣材料中的矛盾关系)

3.自由位于规则之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跑题,重点变成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

下水文 

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自我

赤壁一中语文组 龚新定

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面对这样的自己,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真我,成就新的真我。

追求真我,不是自我颓废、懈怠的理由,而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动力。

诚然,追求真我使人们摆脱压抑和虚伪,但“真实的自己”很可能是一种散乱放纵、无约束的颓废状态,令人萎靡不振,甚至对社会有害。所以,我们对它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俄国文学里的贵族知识分子中,有一类“多余人”角色,他们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们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浪费自己的才华,这样人生便没有多少闪光点。现实中的我们,偶有较长的闲暇时间,是不是会陷入同样无作为、无规划的散漫颓废状态呢?又怎能避免危害社会的事件发生呢?这样的“真实的自己”想必我们都不想看到吧?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丧失不见,美好的前途和灿烂的人生更是空谈。

与其追求连自己都瞧不起的真我,不如去完善真我。

如果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最放肆,也是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追求这样的真我,不如去努力完善自我。你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这并没有消除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的拖延癌,你谈论未来也会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但是,只要一接触到真的计划和实际工作,癌症就会被触发,什么事都不能立刻去做且准时完成。拖延让你一事不成,你还要做这样的真我吗?如果你恨这样的自己,那就改变自我,成就新的真我。

完善自我,成就新的真我,这才是对真我的敬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悉达多,一个乔达摩。哪个是本我,哪个是真我?黑塞《悉达多》里的悉达多,跌落温柔富贵乡,不再持斋,不再思考,他酗酒、赌博、纵欲……年华渐渐老去,他在厌恶、悔恨、绝望、恐惧中觉醒,战胜了“贪嗔痴”的欲望,重又回到一个赤诚天真的真我。从婆罗门到沙门、商人、船夫、父亲,从俗世到逃离,再到入世,到再次逃离而出世,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终于找到了精神上的终极归宿。

 努力完善自我,成就新的真我,这才是最真实完美的真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方法|写新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作文365】天一大联考:启人文之智,开科技之花
【作文365】八省联考:兼相爱,幸福来
华师一语文名师预测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
新材料作文拟题失误及其良策
高考临场作文如何规避“雷区” 范文示例解析(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