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F-IFAA科研基金:蚂蚁金服想联合学术界做什么?


 这几年,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应用速度像开了挂。

两年前,马云在德国汉诺威会议上展示人脸识别技术时,“刷脸支付”一词还很新鲜,生物识别的实用性也饱受质疑,一眨眼, Face ID 成了各路手机厂商的新宠,指纹、虹膜、静脉识别都遍地开花,银行、机场、火车站,连超市都开始用上生物识别……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只能说,人类真需要这些技术,或者说,需要它来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在虚幻的网络空间,如何证明你是你?

马云刷脸支付和Face ID发布 ↑

网络空间与真实世界不断互相渗透,人们对身份认证的需求,显然会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各种智能设备的出现而提升。

想象这样的场景,你在超市购物,拿起东西就出门,支付系统自动识别你的身份并连接账户扣款;公交车上也没有了刷卡机,所有人直接上下;你回到家,智能门锁自动打开,音箱开始播放你喜欢的音乐;你下楼吃饭,刚坐下,点餐系统就自动列出你喜爱的佳肴,吃完离店自动结算……

开脑洞不用负责,科幻电影小说天马行空般描绘了未来世界的样子,回到现实,人们正努力构建想象中的未来,这离不开各项技术的支撑。

2017年10月15日,由蚂蚁金服作为发起单位的 IFAA(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联合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发布了一个专门用于身份认证领域的科研基金:《2017CCF-IFAA科研基金计划》。

介绍这个科研基金之前,先说说IFAA是做什么的?这还得从几年前生物识别技术刚兴起说起。

那时生物识别概念火热,众多设备厂商开始试水引入生物识别技术。然而问题出现了,厂商们采用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不仅没法通用,安全性也参差不齐,整个行业虽然火热但也混乱。蚂蚁金服发起了IFAA联盟,在生物识别、智能设备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

历经两年多时间,IFAA标准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标准,支持IFAA标准的设备数已超过10亿台,覆盖36个品牌,200余款手机设备。

如今,IFAA又想邀请学术界一起探讨身份认证领域遇到的问题,探索行业未来的发展。

科研课题一共8个,CFF-IFAA科研基金对每个课题直接资助10万元。笔者试图通过这8个课题,瞥见IFAA描绘的身份识别技术的未来。

1.基于行为建模的身份识别可能成为下一热点

人们逐渐发现,不光指纹、脸部特征,每个人举手投足的动作都不尽相同。比如,你拿起手机的倾斜角度、手指滑动屏幕的力度、幅度、速度、收起点位置和别人都不一样。这些都为人们探索下一代基于行为建模的身份识别提供了可能性。

行为识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仅难以窃取,特征获取也非常简单,重力加速器、触摸屏等都能成为其识别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它不和现有认证方式冲突,可以作为生物识别之外的另一道隐形防线,因此CCF-IFAA科研基金也将该研究课题纳入其中。

2.区块链和身份识别可能碰出火花

当下信息泄露情况严峻,人们对第三方提供账户密码、各类卡号、生物信息时,难免担心信息泄露。而具有去中心化、共识、隐私性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或许能为身份识别带来更多可能性。

例如,能否用一个区块链来标识用户身份,各类网站都直接从区块链中调用用户的身份标识,而不必各自储存一份账号密码或是其他信息。

目前区块链和身份认证的结合在技术和法规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一旦取得突破,区块链便有望为如今信息泄露现状带来极大改观,该课题也因此被纳入科研基金。

3.不止是人,设备也需要身份识别

不光人和人、人和设备之间需要身份识别,物与物之间也需要。本质上,他们都是“信任”的问题。

在物联网环境里,日常家居物件需要相互联动。智能门锁需要和电视机、音响、浴池连接,才能在你回家开门时自动播放你喜欢的电视节目、你喜欢的音乐、放好热水等你洗澡。实现相互控制和联动的前提是,这些设备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和授权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11移动支付占比首超90%,IFAA联盟揭秘如何让移动支付更安全
金融业欲携手蚂蚁金服谋变
支付宝刷脸支付技术终于惠及安卓用户
为什么说无密码技术是身份认证的未来?
手指静脉识别,能PK掉指纹识别吗?
李克秋:区块链技术与系统(内附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