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感到身体不适,医生却说是心理问题
当一个人的心理痛苦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时候,他可能会将压抑的痛苦情绪转化为躯体症状,并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躯体的(而不是内心的)担心上,这就是躯体化的心理防御机制

躯体化现象开始被重视是在19世纪,那是西欧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社会严格的道德风气令许多人在行为规范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之间受尽折磨。

很多妇女在那个时期感到内心压抑、痛苦,但却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她们经常突然出现不能说话、瘫痪等症状,在那时被称为“癔症”

️ 如神经病学家布洛伊尔的一位患者“安娜·O”,与以往的生理治疗方式不同,布洛伊尔医生使用谈话治疗她,让她通过倾诉将内心的压力宣泄出来,并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

直到现在,在精神心理科,能常常看到一类患者,他们频繁奔赴于各个医院,不停的做各种躯体检查,尽管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仍然不能打消他内心的担忧。即使有躯体症状的存在,其严重程度也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

尽管症状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创伤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坚持认为自己只是有生理疾病


该情况的出现常与三个心理因素有关:


述情障碍

顾名思义,就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的身体就会通过症状“帮”我们表达情绪。如癔症患者常常双腿突然不能走路了,而这种双腿不能走路的“无力感”往往与患者内心的无力感有关。


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

不同于生理疾病,人们普遍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很高。很多人可以面对自己得了感冒、偏头痛、胃溃疡甚至癌症,但是无法面对自己得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逃避心理痛苦

另一方面,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理痛苦和创伤确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她们的潜意识宁愿把心理问题转化为躯体症状来表达,去面对自己的躯体疾病,也不愿意直面心理痛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能从“抑郁悬崖”夺回自己
​癔症:
这些症状需看心理医生
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卫计委颁发诊疗规范,首次纳入患者心理问题
心理 | 癌症治愈了,我那温柔可人的妻子却不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