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的思考:解密伊利股份和海天味业估值差距的奥秘(七)

上一篇我们主要聊了伊利和海天的定性和定量之尺,然后得出一个范围,

即如果按照市场先生的定价是正确的情况下,正常的伊利是应该给予低于海天的估值,目前市场先生也是这么做的;但在考虑极端情况下,比如一定有一个大致区间,当海天的估值X处于这个区间时,海天明显高估;还有一个区间,当伊利的估值Y处于该区间时,伊利明显低估,很明显有Y<X,本篇就是来尝试解决这个X的下限是多少,Y的上限是多少的问题。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本篇我们的分析不知道会不会犯芒格先生所认为的锤子错误,但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手里如果有个锤子还是好于没有锤子不是,至少有了锤子之后我们不会犯大错,可能会错过大机会,也可能会犯小错,但不犯大错就有希望长久呆在资本市场中。

因为在现实中还是会发现有很多朋友容易犯一些手里没有锤子的错误,可能随便抓一把稻草就当锤子去使用。比如短期看企业过去日和周K线图来设定买卖价格,长期看到企业的财务指标,直接线性外推增长率,PEG理论的套用,如此机械地使用,投资有这么简单么?

所以,本篇希望打造一把可以很明显排除企业低估高估的锤子,即企业低估时我们就纳入证券池做好研究和准备,高估若感觉有伟大企业的话就适当卖点,不是伟大企业就拜拜的投资之道。

但是想在解决X和Y之前,我们需要把上篇最后一个市场先生考验我们的问题给解决了。

1.海天味业目前估值87倍可以永远高于伊利股份33倍么(目前换成了99倍高于伊利29倍)?

因为海天味业是2014年之后上市的,我们统计一下海天味业和伊利股份2张持股图如下,即为

海天和伊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图

海天和伊利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化图

其中如伊利十大常流通指的是除了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以及个人之外的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之和,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持股相对于企业的管理层,高管和控股股东更容易来回变化流通,同样海天十大常流通也是指前十大股东内的机构投资者。

以当前来看,海天味业过去6年第一大股东为海天集团,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为呼和浩特投资(因为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不是个整体,说白了是港股通的所谓海外投资者),简单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各自第一大股东持股情况来看,海天集团持股海天味业过去6年一直持股在58%左右,呼和浩特投资持股伊利股份基本维持在9%附近波动,首先得出海天味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更为集中,从第二张图中可以看到海天味业对外流通股成功包含在了伊利股份之内,即海天味业的对外流通股更少,伊利股份较多,具体是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尝试绘制一个图,用一个矩形面积来分析这2家企业的流通股差异。

如上图所示,分别以没有股东和全体股东以及时间上过去6(为方便计算按6年来)年绘制红色矩形如上所示,矩形水平方向计为300(即每一年计为50单位),高计为100,则总面积为30000,分别把图中从下至上的线条间围成的面积计为A -E字母标记。

则毛估计算A的面积为 =  10 *300/2 = 1500,B的面积为略小于20 *300 - 10 *150 /2 -A = 3750,C的面积为40 *300 -20 *300/2 -B -A =3750,D的面积80 *300 -C -B -A =15000 ,E的面积为30000 - 80 *300 =6000。所以很明显可以看出,

对于海天味业来说,E的面积是其前十大股东之外的其他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所占比例,即为6000/30000 = 20%,而A的面积是其前十大股东之内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则A +E是海天味业过去6年理论的流通股占比,可以当做是所谓这家企业每天资本市场中普通投资者买卖的筹码,即为1500 + 6000/30000 = 25%;

同样对于伊利股份来说,图中的D+E面积是其前十大股东之外的其他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所占比例,即为(15000 + 6000)/30000 = 70%,而A+B的面积是其前十大股东之内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则A+B + D +E为其过去6年理论的流通股占比,即除了C之外的股本为(30000-3750)/30000 = 87.5%。

同样图中的除了E之外的A -D是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即为(30000 - 6000)/30000 = 80%,图中的A -C是伊利股份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即为(1500 + 3750 +3750)/30000 =30%.

综上,对于海天味业来说过去6年前十名合计持股比例为80%,伊利股份为30%,海天味业集中持股程度远远高于伊利股份,而从对外释放的可供流通的筹码海天味业为25%,伊利股份为87.5%。

对于资本市场的交易者来说,同样一池子水,海天味业股本流通是闸门开启一点,节约用水的流动;而伊利股份的股本流通方式是,当水管爆裂时,向四周随机喷射的状态;

即海天味业的估值长期高于伊利股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定价权在5%的机构手中,而伊利股份的定价权在87.5%的投资者手中。所以问题就非常简单了,海天味业的高估值是建立在机构投资持股比例相对比较集中的前提,伊利股份相对较低的估值是因为其股价由87.5%的散户以及部分机构投资者共同决定。

最近的思考:定性定量摆正后再看海天和伊利价值(六)

一方面持股比例来看海天味业可流通股稀少,物依稀为贵,另一方面,海天味业持股定价权相对单一,机构投资者内部分歧相对较少,而伊利股份关于企业股价分歧较多,就容易出现一些捎高一点就有机构抛售的行为发生,长期无法给予较高估值。

好了,终于把上篇的一个小问题说明白了吧,那么X和Y的估值到底应该给多少,由于篇幅所限,只能下篇再继续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兵学堂: 投资理念:为什么卖出伊利和洋河而加仓茅台? 目前持股前三大重仓股依次为贵州茅台、中国平安...
这些野蛮人,证监会终于看不过去了!
向左减持,向右举牌,投资者该往哪儿走?
野蛮人寻潜在标的公司:37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低20%
伊利、格力、TCL,谁会是下一个万科
伊利股份,成为我的第一重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