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参考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要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思维转化为具体形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最先是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来的,它是将思维放射性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一种图形技术,能够把大脑中的思维用图形的方式体现出来,有条理地建设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管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思维导图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行为表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并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就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操作,这需要思维导图的帮助,它能将学生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整合成图形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一般都会对教师讲的知识以记笔记的方式来学习,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顾记笔记,没有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那么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可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记笔记,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又会淡化。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在课堂上记笔记,则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教师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其积极思考,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能够联想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创建文件夹”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创建文件夹的相关知识用流程图的形式画出来,如文件与文件夹之间的关系、文件夹与子文件夹之间的联系等,如图1所示。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概念图,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知识更快速地记笔记,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创建文件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够将文件与文件夹区分开,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学生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能对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了解,并及时补充不足的知识内容,从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性知识。

2.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数、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较强,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知识教授给学生,还需要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整理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其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整合知识点,使知识体系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网页基础知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最美的北京”为主题,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让他们把对北京的认识用网页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对自己要制作的网页内容进行结构搭建,如图2所示。

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加深对北京这座城市的了解,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名家伟人都能够主动地去了解,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材料合理地应用到网页中。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网页制作基础知识的学习。

3.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知识,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知识框架。要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的新旧知识,就要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思维的引导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有关联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框架构建。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理解,构建信息技术知识网络。

例如,在讲授“微型计算机组成”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如果用微型计算机的实物来直接进行展示和讲解的话,学生可能在课堂上能够了解,但在课后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将学到的知识忘掉,所以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不可取的。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强化其记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对他们所理解的微型计算机组成结构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绘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对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有更深的印象,进而掌握整个计算机结构的知识网络。

4.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参考论文

学习多媒体知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讲授“多媒体软件应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应用步骤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来,在其自己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作为操作步骤参考,帮助他们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教学,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主题,让每个小组对其要创作的作品先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来,然后对各个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评价,接着让各个小组相互学习,弥补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组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质量,帮助其更加深刻理解多媒体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将这些作品的创作步骤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多媒体作品的创作知识,让其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437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柏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转码页面
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特级教师总结的43张化学思维导图,学霸都在用,可领取电子版
【新理念】思维可视化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