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经典——唐诗三百首(2)

  

   读诗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读诗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可以无形间影响到我们的谈吐气质,即使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终有一天它犹如种下一颗种子,要发芽的。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描述村耕生活时,我们不再只说白天要种田夜晚要织布,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以及一些质朴、简单的语言,我们会这样描述村耕生活景象: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当秋收的季节,我们也不仅简单的说出:瓜果都熟了,当人们都在田里忙呢。而会这样描述秋收景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常篱落无人过,惟有倾听蝴蝶飞。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我们欣赏洞庭湖美景时,不再只会有感而出:好漂亮,好美,而是脱口吟诵: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当我们走在初春的乡间小路上,我们会脱口而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花阴。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春天来临时我们会陶醉在: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怀之中。我更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浩瀚的中华典籍中,若论泽被天下,深入人心者,无过于《唐诗三百首》。那就让我们先从品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七。

     一、 本诗概述

 《感遇十二首—江南有丹橘》是盛唐诗人张九龄的五言古诗,诗人在诗中以橘自比,托物言志。诗中的桃李作为丹橘的对立面出现,影射当时当权得势的小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来抒发自己虽有高尚品质却不被赏识的抑郁之情。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二、吟诵:

   下面为大家吟诵一遍《感遇十二首·其七》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带来的韵律之美

          感遇十二首 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三、释义:

   下面为大家释义这首诗,来理解每一句诗的字面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诗的语言之美。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在江南种植有丹橘。经历冬天的严寒依然翠绿。

  诗开头两句,诗人颂扬橘树不畏严寒的精神,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此刻便联想到屈原的那篇《橘颂》一其中就有借其托物喻志之意。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长于南国,而张九龄也是南方人,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旧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就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可以明显看出其托物喻志之意。

   这两句我们可以引申了来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借丹橘来表述自己:在朝官里有着像我一样正直的文人,即使被谗言贬谪依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性。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岂:难道伊:语助词。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难道是由于当地气暖的缘故吗?自然是具有耐寒的特性。

   这两句是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文人的品德的写照。

  这两句可以引申理解为:难道是有着良好的环境吗?自然是我们有着坚贞不屈的本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荐:进奉意。

   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送到远方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山高路远,重重受阻。

   这两句诗人借用眼前的景物,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封建社会一个忠君爱国的文人,在遭贬的情况下,仍然不甘沉沦,依旧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可贵品质。

   五、六两句可引申理解为诗人本可以将贤良正直之士推荐给朝廷,可惜受到李林甫一流不良之人阻拦。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循环: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寻:寻求、追究

   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这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也是诗人对自身经历所发出的感叹。丹橘的遭遇,让诗人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感叹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树:种植意。

   都只说栽培桃树和李树,橘树难道不能遮阴吗?

   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来结束全诗:在前面,已写了橘树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果实,结果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表达了诗人对丹橘遭遇冷遇的同情,借此抒发对朝廷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更是在为贤良正直者鸣不平。这里用桃李来暗喻李林甫之流。这两句更是对朝廷听信谗言、邪正不辨的严厉斥责。

   最后两句对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可引申理解为:朝廷只听信李林甫一流的谗言,贤良正直的文人们难道不能为朝廷效力吗?

   四、白话文诵读

  下面用白话文再诵读一遍此诗,带着大家一起进入诗的意境:

   江南种植有丹橘。经历冬天的严寒依然翠绿。
   
难道是由于当地气暖的缘故吗?自然是具有耐寒的特性。
   
丹橘本可以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山高路远,重重受阻。
   
命运遭遇的不同,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
   
都只说栽培桃树和李树,橘树难道不能遮阴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颜唐诗三百首 之二: 感遇 江南有丹橘(1)
唐诗解读——张九龄之《感遇十二首》(其七)
诗词日历|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今日荐读 | 诗词详解:感遇二首(张九龄)
唐诗宋词学习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