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县笔会 ▏于克南:二坝湿地由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虽然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是它又似一条不受束缚的水龙,四下流淌,泛滥成灾,给两岸百姓带来了沉重灾难。1851年,也就是黄河第6次大改道之前,黄河在丰县境内决堤,惊涛骇浪,咆哮如雷,预演了一次北徙,由南往北,冲出一条百里大沙河,也冲出一个二坝湿地。

黄河三次决口

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南河道总署官员周洽徒步考察黄河,沿着黄河大堤经蟠龙集一路往东,其《看河纪程》云:“(九月)初七日,从蟠龙集东南行里许上堤,东行十余里孙家寨,至堤尽头李道华双楼下堤,皆泥水路十馀里。”孙家寨今名孙寨,位于丰县城南大沙河镇境内。这条古老的大堤至今仍依稀可辨,局部西南——东北走向,经二坝村、唐林村、包楼村和孙寨村然后弯曲往东。后来这段大堤经历了三次黄河大决口。

咸丰元年(1851),黄河在二坝村西侧决口,清光绪本《丰县志》云:“大沙河,咸丰元年,河决砀邑蟠龙集,东注三十里,至食城北,东北折,由华山西在丰六十里入沛邑之微山湖,河宽数里。”黄河在此来了一次急转弯,不再流经萧县和徐州,浩浩荡荡,全河北注,灌入微山湖,冲出的河面居然有数里之宽。

大沙河

更详细的记载则是《丰县志》中的灾祥篇,三年三次决口,历历在目,“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河决砀山县之蟠龙集,集界砀北,踰集里许即入丰境,决口据上游县城适当其衝,幸集中坊肆栉比,溜壅而东以渐,而北遂径华山、戚山入沛县之微山湖,余流旁溢,逆泛侵淫,及县城之东,於是县之东、南、北举为泽国。是年冬,河道总督杨以增、两江总督陆建瀛同注节工次,募民夫十余万塞之。二年正月,塞而复决,工旋罷。嗣奉严旨诘责,遂於是秋广购料木竹石,及冬复大集民夫施工。三年春,决口闭,流民相率复业,忽於六月初八日,故口复决,水骤至漂溺,人畜无算,然,是年二月,粤匪已陷省城据之,自是大江南北日议兵事,於河防不遑兼顾,遂置焉。”

黄河决口后,咸丰皇帝派了两名得力干将前来堵塞,一个是两江总督陆建瀛,一个是河道总督杨以增,两人从咸丰元年九月开始,率领民夫十万日夜不停围堰打坝,原以为很快就能堵住决口,岂料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咸丰二年正月大堤合龙,还没来得及庆祝,黄河就开河了,洪水再次把大堤决开,一夜之间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两江总督陆建瀛因此被降级使用,《清史稿》记载:“咸丰元年,河决丰北,命建瀛往勘,奏请以工代赈,偕南河总督杨以增督工。二年,以盛涨停工,降四品顶戴。”这次围堰打坝花费不轻,杨以增在奏折里请求各种费用合计450万两。

此后,黄河从丰县境内整整流淌了一年,直到咸丰三年(1853)正月二十六日,赶在枯水季节总算是把大堤合龙了,黄河又复归故道。但是,时隔不到半年,咸丰三年六月初八,黄河又活生生地把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再次摆在人们面前,这次决口比前两次带来的灾难还要沉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陈家坝遗存

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不久捻军盘踞蟠龙集,朝廷一心剿匪,也就无力兼顾黄河治理,任由黄河泛滥。要不是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一路改道北去,丰县百姓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年苦难。从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黄河决口至咸丰五年六月二十日黄河停流,黄河流经丰县时间长达三年多,大水茫茫无际,一时间丰县成了一片泽国。

两首灾后诗歌

来势汹汹的洪水给无辜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灾难,一年多的泛滥,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储蓄用尽,逃荒的逃荒,要饭的要饭,丰县人口大幅度减少,光绪本《丰县志》记载:“咸丰三年春,决口闭,村农连年废业,蓄资荡尽者十八九,至夏复决,民遂大窘,不数月,嗷鸿遍野,流殍盈路。”“五年夏,河西徒,流亡复业往往村无孑遗焉。”

沛县诗人贺广持经历了这场灾难,加入了流亡大军,留诗一首:“无家自顾同张俭,失路何人识马周。回首乡关何处是,歌风台畔大河流。”歌风台已经是汪洋一片,逃荒的人们如同东汉的张俭一样无家可归。张俭是因为正直得罪专权宦官侯览,为了逃命不得不四下投亲靠友,两者原因不一样,结果都是有家不能回。

沛县朱寨位于大沙河东侧十余里,这里也被洪水淹没,诗人朱敬持用诗歌记载了蟠龙集决口,虽然磐字有误,仍不失为一首绝唱,《磐龙口决》:“年未五旬经事多,水淹竟到砚田禾。笔犁高挂舌耕辍,懒唱无情瓠子歌。”西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黄河在瓠子决口,泛滥十六郡,丰沛县一并淹没,二十多年不能堵塞,汉武帝刘彻亲临决口,发卒数万人,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写下一首《瓠子歌》。砚田指的是砚台,古代文人以笔代耕,以砚代田,大水把桌子上的砚台都淹没了,可想而知这场大水有多深,不亚于苏轼知徐州那场大水,一个没过桌面,一个没过半个门板。

诗题为何写为蟠龙口决?这是因为决口位置就在二坝西侧的砀山县蟠龙集。当时负责这段大堤治理的河营驻地“三堡”也在蟠龙集,堡是河、道、厅、汛、堡五级河务管理部门中最小的单位,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咸丰元年闰八月,决丰北下汛三堡,大溜全掣,正河断流。”砀山县蟠龙集决口和丰北下汛三堡决口说的都是一个地方。

二坝地名由来

二坝湿地以二坝村为名,二坝村以二坝为名,二坝是不是黄河的第二道防洪大堤?

明清时期,治理黄河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堤,《清会典》记载:“堤之式,有大堤、有月堤、有越堤、有遥堤、有缕堤、有格堤、有撑提,以土或石为之。”据清嘉庆本《绘造江南清黄河道各工事宜全图》记载,这里越埝和土柴坝不下八道,对此,笔者和砀山县文史学者尉先生进行了一些深入探讨,尉先生提供了一张清咸丰十年(1860)《淮北地势官兵大营情形图》,这张图一目了然,再结合实地考察,可知潘家屯、石林、二坝三个村庄均位于黄河大堤之上,这条古老的黄河大堤确实是黄河的第一道大堤。

《淮北地势官兵大营情形图》

第一道大堤上的村庄为何取名二坝村?原来,清末的时候,在第一道大堤的前方又筑了一道大坝。清嘉庆年间(17961820)刊刻的《黄河本末图》显示蟠龙集、陈家坝、唐家林一线大堤的前方筑了一道御水坝。

《黄河本末图》

今唐家林改名为唐林村,陈家坝改名为陈庄村,这张图上两村之间的二坝村没有标注。可想而知,前方的坝子叫御水坝,后方的大堤叫二坝也就理所当然了。制图晚一些的《淮北地势官兵大营情形图》把这两道坝子一个叫丰工大坝,一个叫二坝。实地考察发现二坝至今仍保留了一段,二坝村就位于这段坝子之上。

旧貌换新颜

2015726日下午,笔者随市城管局原副局长张银河先生前来二坝湿地考察,我们一行4人,开车经丰县城、大沙河镇、李寨到达目的地。景区道路当时还在施工当中,整体规模已经初具雏形。在黄河决口处,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朝我们飞来,头顶黑色,嘴巴通红,一会儿在上空盘旋,一会儿朝下俯冲,清澈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上网搜查,原来这种水鸟叫红嘴鸥,头部变黑是进入繁殖期的表现,预示着即将飞回万里之外的出生地西柏利亚。

二坝湿地

619日,受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邀请,再次来到二坝湿地,不过这里已改名为大沙河国家湿地,丰县博物馆王伟馆长介绍,国家湿地是20195月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评估的。现在的湿地变化非常大,生态保护区、宣传展示区、游客服务区布局井井有条,虽说才过七年已是今非昔比。大沙河湿地馆即将对外开放,展厅内容丰富,有十里黄河堤、百里大沙河、千顷荷花荡、万亩梨树园等栏目,足足参观了将近一小时,感觉还是意犹未尽。

大沙河湿地馆

这次参观令人难忘,丰县的季郎友和于世伟两位先生也赶来了,季先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用30年时间收集、珍藏了5000多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科书,印证了中国教育一步一步迈向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于先生是丰县著名的文史学者,是我市依法保护文物先进个人。好友见面有说不完的话题。

由左往右 季郎友 于克南 王伟 于世伟

漫步湖边,清风徐来,阵阵荷香,舒服而又惬意。







谢谢收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冠乔:河决蟠龙集
丰县大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按下暂停键一月后,这里醒了……
黄河曾经路过的地方 | 作者:史先明
“地上悬河”蝶变“富民走廊”,徐州持续9年实施黄河故道综合开发
黄河太行堤名的由来
东营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