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德勒课题分离理论的正确打开方式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节目第十二集。

上期我们讲到克服讨好型人格的其中一种方法,是意识到当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时,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你可能“同意”或者“不同意”,所以你不必对拒绝他感到歉疚。

这里,就用到了阿德勒心理学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理论,叫作“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比如别人对你提出要求,你的课题是判断要不要接受Ta的要求,只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你想做的回应就好。至于Ta怎么来处理你的回应,他会不会感到失望,会不会认为你太不近人情,那是他的课题了。

课题分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很多棘手的问题,用课题分离来判断,可能会让我们豁然开朗。

但是,一件事来了,怎么来分辨这是谁的课题呢?阿德勒认为,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可以,谁来承担这个结果,那就是谁的课题,谁就有这件事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太难了!因为生活中,人跟人之间的牵绊,不是简简单单能够说得清楚的。尤其是在跟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板、同事这些人的关系中,不仅要考虑这个事本身该怎么样,还要顾虑对方情感上的感受,并且承担对方这种感受带给你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试试用课题分离的方法来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那些棘手的问题。


生活中,经常听到爸妈吐槽催孩子学习和写作业太痛苦了。孩子呢,也因为老被父母盯着写作业而感到不爽。

在“父母一个劲儿催——孩子被逼无奈地写”这种行为模式下,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越来越暴躁,孩子因为习惯了被人催,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反而会认为是在给家长学习,很多家庭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

那学习和写作业这件事究竟是谁的课题?们先来看看最终后果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不学习不写作业,会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成绩不好 → 考不上好大学 → 找不到好工作 → 无法实现个人成功和社会阶层跃升。

这个后果的直接承担人,阿德勒认为是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因此,阿德勒认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问题来了。这些父母真的没有意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吗?

现实中,在催促孩子学习时,相信不少父母都跟孩子说过这些话,比如“学习是给自己学,不是给我学”“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将来才能过得更好,不然就只能做些苦活累活,一辈子辛苦”。

在这个情境下,一方面,父母意识上知道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但是行动上忍不住插手,因为情感上害怕孩子将来过得不好;另一方面,孩子将来的人生状态其实也会影响到父母。假设一种比较极端点的情况,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找不到好工作,将来在家啃老,这个结果,同时会影响到孩子本人和父母。

如果说谁承担结果就是谁的课题,或者说谁在情感上对这个结果更感到困扰就是谁的课题,那孩子写作业这事儿就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父母还是孩子的课题了。

因为,虽然程度不同,但父母和孩子都会为这件事感到情绪上的困扰,也都会承担这个事情的结果。仅仅靠阿德勒说的方法,判断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就会很难进行课题分离。

所以,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在这里有必要打上一个小小的补丁,那就是应该看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主体是谁,谁去具体做这件事,那就是谁的课题。

在学习和写作业这件事上,无论父母有多想去帮孩子完成,都无法替代孩子去做这件事,那么写作业这件事就是孩子的课题。

在理念上完成课题分离,并不意味着实际行动中要切割得一干二净,放手不管。

阿德勒认为,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课题分离并不是说放任不管。放任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他认为,应该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学习和写作业而言,父母需要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同时也要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不爱写作业,这些原因理由是否正当合理。

如果不正当不合理就该想办法纠偏孩子的错误观念,如果正当合理就要帮助孩子构思具体的解决方案。类似这种思想理念层面上的问题,家长都可以提供援助,只是具体实施,需要以孩子为主体,在孩子允许认可的前提下家长参与协助。

阿德勒用这句话来形容课题分离,叫做“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我们之前也讲过,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只有当孩子自己想要学习、想要写作业、想要考好,ta才能真的学好。父母急,也要急对地方。


在工作中,你明知道老板定下来的KPI太高,老是完不成,经常被老板批评,让你感觉自己在被指责:“你为什么又没做到?”。因此,非常害怕跟老板汇报,每次都磕磕巴巴畏畏缩缩的。一次次下来,越来越没自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情景很常见吧?

接下来,我们就用阿德勒课题分离的方法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这个课题归谁?首先看谁承担结果。

KPI没完成,你和老板同时在承担这个结果。你承担的结果是,老板对你有不好的看法,你就无法升职加薪。老板承担的结果是,管理失败,业绩糟糕,可能会拿不到投资,等等等等。

既然大家都承担结果,这个课题不好分离是不是?这时候就要用上阿德勒课题分离理论的羊梨牌补丁:看具体执行的主体是谁?

这么一看,课题分离就很清楚了:

首先,制定合理的KPI、分配给合适的人、把KPI沟通清楚尽可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是老板的课题;

接下来,你领到KPI之后,怎么去想各种招儿完成它,这是你的课题;

然后,你发现这个KPI定得太高了,怎么都完成不了。对这个事实怎么处理,是跟老板想办法沟通,还是把这事烂肚子里到年底考核时再说,还是说破罐子破摔爱咋地咋地,这个选择主体在你,还是你的课题;

最后,当你跟老板沟通完KPI完不成这个事情之后,老板选择怎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KPI和完不成KPI的你,这个又回到老板的课题。

看到了没?课题分离,不是逃避责任,不是简单抱怨一句“老板怎么想是他的事情,我又有什么办法?”。是,老板怎么想是他的课题,但怎么跟老板沟通,怎么管理老板的看法,这是你的课题。

对于这个任务,事先你有没有说明需要哪些资源和支持、中间遇到问题有没有及时去跟老板同步并请求协助、有没有适时管理好老板的预期,这些都是你的课题。

当以上这些属于你的课题你都做好了,对于现在这个结果你已尽力了,你已经做了你能做的全部,在所有这些之后,老板怎么看,这才是老板的事。

课题分离的精髓,还可以用一句老话来概括,那就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认清自己的课题,尽力完成它,尽力改善你跟外界的交互。当你做到这些之后,外界的评价如何,那就不是你的课题了。

这时候你就可以坦然说出一句:他怎么看你,跟你无关。


最近一段时间,老婆公司架构大变动,被实质降职,可能还会面临失业的风险。她每次回家都长吁短叹,情绪低落。

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吧?

如果用课题分离的角度来看,老婆工作的问题那是她的课题,虽然老婆失业也会影响到老公,但是老公还可以离婚啊,离婚以后这个课题就完全跟老公没有关系了吧?这个课题,老公想要分离,绝对可以分离开。

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上一个案例里,我们分析到了,交互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课题。KPI完不成,你与老板的交互;另一半情绪陷入低谷,你与她的交互,这些,都还是你的课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讲过,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选择什么样的回应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交互方式,这些,就是你的课题。

相比于选择不管不问,相比于选择干脆切割,“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你完全可以选择跟老婆一起承担起来,同理共情,帮忙分析、出主意、提供情感安慰。

当你把这些都做到了,老婆在职场上怎么去面对风浪,那才是她的课题。

总结一下,这三个案例告诉我们∶

第一,在结果同时对两个人都有影响时,怎样进行课题分离。第一步先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来承担,如果这一步无法判定清楚,那么再看这件事由谁来去做。由谁去做,那就是谁的课题。

第二,课题分离,不是放飞自我,听之任之。而是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课题,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做到无愧我心。

第三,与他人的交互,良好有效的沟通、同理和共情,同样是你的课题。

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美国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写过一段著名的宁静祷文,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这里分享给大家:

课题分离,本质上也是在区分我无法改变的和我能改变的。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是我的课题,要表现出“岂能尽如人意”的雅量;而我能改变的那些事,是我的课题,则要做到“但求无愧我心”的担当。

这,就是课题分离的真相。


本期为《被讨厌的勇气》拆书系列节目第十二集,前面的节目请点击:

第一集:为什么说《被讨厌的勇气》值得一读

第二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第三集: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

第四集:关于情绪管理,这本书讲得真叫一个稳准狠

第五集:改变自己,首先需要一份战胜“叶公好龙”的勇气

第六集:自卑的真相

第七集:走出自卑情结的四种心理自救术

第八集:注重竞争的人生观,错在哪里?

第九集:为什么网上的论战往往会发展成骂战?

第十集:要不要看另一半手机?阿德勒心理学如是说

第十一集:讨好型人格的真相

如果喜欢本期内容,点一下在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被讨厌的勇气》(五)——“课题分离”让你远离不必要的烦恼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教你3个幸福真相
“课题分离”并不是很适合用在教育孩子上
别人的情绪主要是别人负责,这也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你如何获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书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