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电影学阿德勒(1):嗝嗝老师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观影系列节目第一集。
羊梨观影是我继羊梨拆书之后推出的新的系列栏目,在这里我会聊聊那些我认为值得一看和一聊的电影。我会优先选择那些在不同程度体现了阿德勒学派价值观的影片,配合前面的拆书节目,巩固我们对阿德勒学派的认识,加深理解。当然,这个过程免不了会剧透。如果是没看过这些电影的朋友,强烈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来看我们的观影笔记。
在这个系列栏目的第一集里,我想聊一部与阿德勒学派的精神契合度非常非常高的印度电影佳作——《嗝嗝老师》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其实看完很久了,在之前的拆书节目里也用到过很多次,不过一直没有空提笔就影片本身写点什么。直到前几天在青芝坞吃晚餐,偶然发现隔壁桌有一个6、7岁左右的小男孩竟然跟电影主人公一样是妥瑞氏症患者,才终于决定动笔。
什么是妥瑞氏症呢?简单来讲就是会有一些自己也控制不了的动作和声音。比如电影中女主人公奈娜不时会有脸部扭曲动作,并伴随发出类似“jia”的怪声。我遇到的这个隔壁桌小男孩,会发出“ga”“ba”这样的声音,同时脸部有微小的抽搐动作。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妥瑞氏症,包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从来没有想过,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跟奈娜一样的妥瑞氏症患者。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特殊小孩?对于这样的孩子和家庭来说,人生无疑会难上很多很多倍:孩子会面临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嘲笑,求学求职也要难上加难;家长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背负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特殊人群的现实困境,但又没有沉溺于描述苦难,而是从女主人公奈娜和9F班学生的故事,带出了“教育是什么”、“如何面对自我缺陷”和“如何获得幸福”这三个更为积极的主题。
先说第一点“教育是什么”。
影片从女主人公奈娜因为先天疾病求职屡屡被拒开始讲起,不断穿插闪回她小时候的故事。
患有妥瑞氏症的她,无法控制自己发出的怪声,从小就被同学们嘲笑,说她声音像老鼠、像狗叫,还模仿她的声音和动作。老师也抱怨她的怪声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干扰了正常上课秩序,建议她去特殊儿童学校读书。
在这样连续被几所学校劝退以后,她的父亲和母亲也产生了分歧。母亲坚持说她是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有权利接受正常教育;父亲却觉得应该为她找一所特殊学校,家庭矛盾不断加深。
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嘲笑和转学之后,奈娜来到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遇到了一位承诺将她当做正常孩子对待的老校长。老校长接纳了她,并且扭转了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她的歧视态度。
在《幸福的勇气》拆书节目第一集,我们讲到了教育不仅包含学科知识,更包含阿德勒所讲的“人格知识”。老校长对奈娜展现出来的尊重、包容和爱护,就是在身体力行地教授这种“人格知识”。
教育,并不只是教孩子们如何拿到高分,更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教孩子们如何看待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尤其是该怎样对待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
再说第二点“如何面对自我缺陷”。
有感于老校长教育之道的奈娜,也励志要做一位像老校长这样的教育工作者,长大后拿到了教育学和理学双硕士学位。却没想到求职五年,都因为这一天生的缺陷无数次被拒之门外。
就在她自己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命运的转折点又一次悄然到来——有一所学校答应让她来试试。不是因为看中了她的能力和知识,而是因为她要负责的这个9F班学生,已经气跑了7位老师,实在没有老师愿意来了!
果不其然,第一节课,9F班的学生们就给奈娜来了一个下马威。第二节课、第三节课。。。情况依然没有变好。奈娜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被同学嘲笑的场景,不同的是,她现在不再会为此自卑。学生们模仿她的怪声写rap,以为会伤到她把她气跑,没想到她竟然不按套路出牌,反而跟着学生一起唱。等到学生们惊讶之下安静下来,她平静地说“好的,我们来上课”。
为什么这个缺陷再也伤害不到奈娜了?答案是:因为奈娜已经做到了自我接纳。
我们前面拆书节目里讲过,阿德勒所讲的自我接纳,是觉得自己现在虽然有缺点但是也有优点,优点>缺点,并且自己以后还能变得更好。而认命是认为自己的缺点>优点,甚至不认为自己有优点,并且自己以后也不可能变得更好。
奈娜的身上有两个客观事实:1. 这个疾病是先天的,现有医疗技术无法治愈;2. 成为老师是奈娜从小的目标,并且她也为当老师积蓄了足够的知识。第一点是她的缺点,第二点是她的优点。
自己有先天疾病这个客观条件不可改变,但是主观上,奈娜可以选择如何看待这个客观事实。她知道自己的先天疾病是她成为老师的劣势,但是她的学识、教学热情,以及她从老校长那里传承而来的人格知识,这些优点都能够帮助她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做得很好,那么当学生用缺点来攻击她的时候,她就不再会心虚和自卑,也就做到了自我接纳。
对于奈娜这样有生理缺陷的人来讲是这样,对于F班的学生,也同样如此。
偶然间,奈娜从校工处了解到了F班学生如此叛逆的原因。原来这些学生都出身贫民,因为某些政策原因才合并到了这所精英学校。最开始他们也努力想要融入其他同学,却因为出身而被其他师生排挤。当他们发觉正面的行为无法获得自己需要的归属感和优越感的时候,才转而变成问题少年,无视规则,挑衅老师。也就是我在之前《问题少年的真相》节目中所讲的第三阶段的问题学生——挑起权力之争。
对于F班的学生来讲,也有两个客观事实:1. 对比其他同学,他们出身不好,现在很叛逆  2. 他们改变不了其他学生的看法,但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继续选择因为别人的歧视就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去努力学习。
以前这些孩子和负责他们的老师都只看到了第一点。而奈娜,不仅自己看到了第二点,也帮助这些孩子看到了第二点。因此,故事的走向才发生了改变。
最后说第三个主题“如何获得幸福”。
对比正常人来讲,奈娜这样的特殊情况,要获得幸福的难度,无疑要高出不少。但是影片中奈娜却赢得了F班学生的喜爱,赢得了校长和其他老师的信赖。在影片结尾处我们看到,奈娜这位嗝嗝老师,已经成为了嗝嗝校长,在这所学校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收获了自己的人生幸福。
她做对了什么呢?对我们普通人,有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我认为奈娜获得幸福的关键在于,她做到了阿德勒所讲的“共同体感觉”。也就是我们在之前《幸福的真相》中所讲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上面内容中我们讲到了,她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不能改变的和自己能改变的,并在自己能改变的部分做到了最好,为自己争取到了当老师的机会。
他者信赖,奈娜也做到了。如果她在经历了被挑衅、真心被践踏之后,也像其他老师那样认为F班这些孩子无可救药了,那么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她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不辞辛劳一一走访这些孩子的家庭,走近这些孩子的内心,最终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伙伴关系。
他者贡献,就更不用说了。先天疾病所导致的怪声,在周围人们适应习惯了之后,并不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干扰。但她的真诚友善,灵活而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却是为人师表的模范,帮助F班的学生们取得了好成绩,帮助他们正视偏见、重建自信、实现了人生的自立。在对他们做出贡献的同时,奈娜也找到了自己的共同体感觉,也就实现了持久的幸福状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所以,如果朋友们对于阿德勒学派所讲的共同体感觉还有陌生和疑惑感,那么不妨好好看看《嗝嗝老师》。好啦,这部电影就讲到这里,以后我也会陆续分享其他影片的观影笔记,欢迎留言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秘密--肯定自己就是成功的开始
信心
观《放牛班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为什么同样是差生,结局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教学趣事
张学勇:当我们把自己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时,这孩子的未来也就这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