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级输在了起跑线?别慌,父母应该知道这6个秘密

一年级最大的挑战是,

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准备好。

但是很多父母没法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

总是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儿园阶段,都认可“爱和自由”,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不需要识字、算术和英语。

这样想有错吗?我认为没有什么错,如果你对爱和自由没有误解,你就会发现:学龄前,不是不学习,而是有特定的学习任务。

他们需要在漫无目的成长过程,度过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并且,心理学家认为:5岁之前,一个人重要的人格便已经初步形成,并影响一生。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啥都不能学,而是在玩中学,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可是很多父母幼儿园啥都不学,到了小学,态度就突然发生180度大转弯。一进到小学,就希望孩子学业优异、考试名列前茅,给自己带来荣耀。如果是这样,90%的父母会失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人。

所以,小学阶段低年级,是做衔接的时候。而不是人手一个天才孩子,一到小学,孩子就能上足马力,加速超车。

既然是做衔接,就要懂得学习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未必是循序渐进,还可能是厚积而薄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好像植物一样,你只要准备好土壤、肥料,给它阳光雨露,它自然会长大。

如果学龄前没有抢跑,那说明他将学龄前该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可以走更远的路。

小学有小学的任务,没有抢跑根本不用慌,而且也有好处。

比如我的女儿,在入学前,从没学过拼音,班级里这样的孩子不超过5个,所以她一开始要认真学,才能跟得上。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不但锻炼了她的决心和意志力,还让她诞生了这样一个信念:哪怕自己没提前学过,也不必害怕,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学好!2年过去了,她学任何东西,都抱着这个信念,这对本身慢热型的她,真是受益一生!

作为父母,你要在大部队里,

保持好自己的节奏,不要慌。

如果大部分孩子都提前抢跑,你已经没有提前抢跑,那么别慌,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放眼看看,有哪个成大事者的成就原因是提前抢跑?相反,倒是有不少伤仲永的例子。

但在内卷的这些年里,大部分的老师都默认,孩子进入小学的时候,已经提前学过了。那么,一对比,你们家零基础的孩子,就会显得相对落后。这个时候,你和你家孩子可能会被老师关注更多。

注意啊,我说得很含蓄,是被关注更多。可能你和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否定和被质疑。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让孩子的老师知道,孩子在学龄前的状态。

我记得我女儿在一年级学拼音这个阶段,孩子的老师就频繁在家校练习本上写一些很严厉的评语,还给我打过两次电话。

我看到这些评语之后,都会转化为鼓励孩子的语言,比如:

“老师说,今天默写不是很理想,可能是复习得还不够扎实,让我们讨论一下可以怎么改善。”

“老师说,你今天默写有进步了,她相信你明天还会继续进步!”

我如实告诉老师,孩子之前没有基础,但是现在每天都在反复学、反复默写,她非常认真和努力,在追赶大部队。老师反而来鼓励我说:“别着急,慢慢来,我们学校不会因为孩子学过就会加快进度,还是会按照教材进度走的,你放心!”

换位思考,大家想想,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的孩子,但是老师绝对不会讨厌努力的孩子。反而那些自以为是,自认为什么都懂,上课不认真听,还影响别人的孩子,是老师最反感的,你同不同意?

所以,过多抢跑,在低年级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上课都是学会了的,注意力无法专注,误认为学习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复习和预习;比如误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牛。

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感觉,从长远来看,未必是好事。到了三年级,课本难度加大,这些不恰当的观念,和对自我定位的过高期待,反而容易让孩子一蹶不振。

不过,我还是要郑重提醒一下,不是说抢跑就一定不好,也不是说零基础就一定好,这不是绝对因果关系。作为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要关注孩子养成了什么能力、养成了什么品质素养。这才是更长远的教育之计。

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别慌!

曾经有一个学员分享说,她小时候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她妈妈来接她,她和同学一起走出校园,同学看到妈妈后,就立刻哭了,说自己才考了90分。她在一旁看了觉得很好笑,考90分为什么要哭呢?这是当时她内心的想法。于是,她妈妈立刻问她,你考了多少分?她说考了60多分,她妈妈听了后当场就给了她一耳光,说,人家考90分哭,你考60分还笑得出来?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场景这画面,现在说出来是很搞笑的,但是当你身在其中,你是家长的话,很多时候可能会被一种羞愧感袭击到:我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思进取?怎么这么差劲?

其实,这样的情况特别多,很多孩子不是能力只有60分,而是没开窍。你去问问一年级的孩子,什么叫考试,很多孩子不懂,更别提什么考试技巧了。

我记得有几次,我在家陪我女儿默写,都是全对。但是去学校一测试,错很多。我问她为什么,她跟我说,因为来不及,手忙脚乱的,最后很多字写了一半……我闺蜜家女儿,读一年级时,听家长群里在讨论考试成绩,去问自己家孩子,她一脸茫然说:啊,什么?

所以,各位爸妈千万要淡定,我见过很多一二年级没开窍,考试十几分的,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特定原因的,其中很有可能一部分就是连考试是啥都不知道。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孩子是什么,如何应对,适当做一些刻意练习,提升速度、总结一些经验技巧。

考得差不要紧,要是把自己定义为能力不行,失去自信了,那就比较麻烦了。

你信任孩子,孩子就能做好!

别急着反驳我!很多父母可能想说:我信任孩子,孩子就能考100分,拿第一?不可能!就连孩子看到这条都会反驳我:阿姨,这个真不行啊!我连自己都不信。

很多孩子在学龄前是没有抢跑的,一些父母心里也知道,跑起来需要时间。可大多数父母是什么心态呢:我的孩子啊,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至于很差。可结果呢,一个班50个孩子,有第一,就有第50。谁能打包票说自己孩子是第几呢?

一开始,一些父母还能平静对待,过了一个月两个月,就慌了、乱了、眼睛开始盯着别的小孩了,开始对比了,焦虑了。

而你的这种变化,一点一滴全都会传递给孩子。你焦虑了,就一定没法对孩子有好的情绪,所以孩子就会感受到你的不信任。一旦孩子感受到了你的不信任,他就会对自己产生一些评判,这种判断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否定的。

真正能帮孩子走得更远的秘密是能力。没有“永恒的分数”,只有“持续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孩子的父母需要承接的东西是不同的。有些父母可能比较顺利和平稳,有些孩子可能一开始状况百出。

我家儿子在刚读小学时,就是状况百出的孩子。以前,我会觉得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但现在我认识到了,就算我准备再充分,还是会有那些问题,因为他就是他,我不能横向比较。

有些孩子,在书写方面会比较顺利,有些孩子在“上课坐得住”方面会比较顺利,有些孩子会在背诵上比较顺利。所以横向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你得知道,什么东西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那就是习惯和人格品质的塑造、内在驱动力的培养。

这些东西,都急不来,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获得,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没关系,就算花掉六年,六年后孩子身心健康,还对学习持有热情,有内驱力,而不是靠你管出来的,那现在的这点坚持,不是很有必要又很值得吗?

所以信任孩子,孩子就会做好,不是说孩子立刻就能做好,而是因为没有人想辜负信任,被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就一定会持续努力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

可能很多父母认为,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孩子。一般来说,品学兼优的孩子,老师喜欢肯定没错了。但具体一点,更多老师喜欢的是思维活跃、热爱学习、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潜力、关心他人的孩子。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一方面,作为成年人,多数都能比孩子看得更远,和孩子互动是有趣的,充满活力的。不论孩子成绩好不好,只要他是积极向上的,热情的,关心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任何老师都希望这样的孩子班级里越多越好,那么班级管理起来也很容易,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

有潜力的孩子,会让老师更有成就感,看到一个孩子在自己的教导之下不断在进步和迸发出更多能量,那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一上学,暂时成绩不好就特别焦虑。一个可爱、惹人爱的孩子,和一个成绩很好却因此过度焦虑,生怕自己被人超越而变得狭隘、丝毫不敢放松的孩子,前者更加让人放心,更加让老师喜欢和放心。


小学是学习的基础,
但小学的知识和成绩并不是基础。

《夏山学校》中提到,学校里有的学生10年没有上过任何文化课,但最后为了去大学深造,用了2年学完需要的课程并考上了大学的孩子,而且这种孩子在夏山学校还并非个例。

所以我一直认为,小学的知识和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基础。当然,没有一个孩子读了6年书啥都没学到。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基础是走得更远的能力。

那么要走得更远,就一定要:通过克服困难,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付诸行动,懂得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实践的重要性;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集体负责,在集体中要关心他人,发展社交。

要得到这些东西,如果孩子长一万年,肯定都能学会。

但是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通过学习这件事,获得这些品质和能力。

学习无疑是困难、枯燥、乏味,且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并且在集体中,还不能只顾自己学习。这个过程,挑战巨多、困难重重,孩子会遇到很多挫折,然后在这其中,构建自己。每一次问题的出现,就是遇到台阶更上一层楼的绝佳时机。所以,父母既不能放养,也不能独揽大权、替孩子做主。

我们要作为一个好的观察者,能撼动孩子灵魂的那个灵魂,推动孩子这朵云的另一多云。而不是傻玩六年,一句“快乐就好”,就过去了。

这是上天赐予你的一次机会,不仅仅是重读小学,而是陪伴和参与一个生命,实现自我蜕变!

牛妈心语

养出有幸福力的孩子(深度营)正在招募中,开营倒计时!详情请扫码咨询。

我是牛妈彭小蹦,公众号:牛妈彭小蹦(ID:pengxiaobeng),两个孩子的妈妈,画漫画的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专委会理事,出版书籍《成长,不慌张》,8年专注家庭关系成长路,2年心理咨询,1000多篇文章,和几十万妈妈的成长故事,一起活出从容与自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这些才是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5岁孩子要不要教他识字?亲身经历告诉你:学龄前识字到有多香
想要孩子成绩好只需做到这一点,不信?试一试就知道
学龄前不认字,上小学后成绩会被甩在后面?
警惕孩子偏科,应从学龄前开始
小学四年级的重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