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在替你生病”,请别这样评价父母!

这次儿训练营开营时,有位妈妈说,曾经走了很多弯路,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确实出现了很多偏差行为。

当她带着这些问题求助时,一位咨询师告诉她:”你的孩子在替你生病。“

这位妈妈说这句话,至今还是哽咽的。

我听完后,很心疼她。虽然那一刻我是咨询师,但我更是为人父母。

试想,当某一次我没有照顾好孩子,他感冒了医生却告诉我:“你的孩子在替你生病,因为你疏于照顾他。”我会不会过度自责?而过度自责之后,我会不会变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甚至不知所措?

助人的工作,一定不能站在高高在上的视角评判他人。做父母,做的都是助人的工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排除这句话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醍醐灌顶,化危机为转机。但是对很多父母,这句话威力过大,父母未必接得住。

一个过度自责的父母,是养不好孩子的。因为当父母在孩子面前,是过度自责的,那么孩子就成了“施暴方”。这种压力,也是无法承担的。

所以,最好的关系,就是每个人都松弛地做着自己;最好的家,就是父母有责任感(尤其是父亲)和松弛感(尤其是母亲),孩子有被爱和被认可的感受。


01

没有完美的教育

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完美的教育。任何原生家庭都可能存在“伤害”,养育不是为了努力消除问题,而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将问题视为全家人成长的好机会。

怎样理解这句话?比如说,一个孩子偷东西了,一些父母就会认为:“这触及了我的养育'底线’!”

什么叫底线呢?就是碰都不能碰。

那碰了会怎样?碰了就会让父母自己感到恐惧、紧张、担忧、焦虑,甚至情绪崩溃。

正因为有这些情绪困扰,所以父母会将引发这类情绪的事件,设为“底线”,努力不允许这个现象发生、存在。

如果孩子不听,父母就会惩罚孩子。惩罚依然不听,就会升级惩罚,直到孩子因为恐惧、屈服。所以很多父母会说:“我要么不打孩子,打就要打到他怕!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这样的处理方式背后,父母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是:消除问题。

并没有立足在帮助自己和孩子成长的角度去考虑

如果立足在成长,那么可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

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去听听看,孩子为什么偷东西是过度缺乏物质带来的匮乏感,还是精神上的缺乏,需要去“偷”来满足需求?

实际上,心理学认为:少年惯偷,偷的都是心理需求。

一个9岁的孩子,偷钱买文具,是因为她没有零花钱,她强烈渴望着“想要和同学一样,可以自己决定买什么文具”的感受。

一个10岁的留守儿童,每次偷东西,父母就会从城里赶回家来批评他,所以,他也不喜欢偷东西,但过度思念父母时,就会铤而走险。

如果父母试着去关心孩子,就能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

真正去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画一条红线。多数未经学习过的父母,都会用这一条所谓的红线,让自己不至于情绪崩溃,让养育变得简单。

但不管你做得多好,孩子都会有他的想法。而孩子最擅长的就是观察,最不擅长的就是决策,毕竟没啥人生阅历嘛。

比如看到爸爸妈妈育儿分歧吵架,可能会想:

“完了!爸爸妈妈是为了我吵架!都是我给害的!我是个坏孩子,他们可能会抛弃我,我绝对不能再犯错。"

因此,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孩子,一犯错就打自己、无法放过自己。

可是父母有点育儿分歧,不是很正常的吗?

所以,根本没有啥绝对完美的教育,学习育儿,绝对不是找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习得一种能力,那就是成就孩子,成就自我的能力!一种能直面问题,立足在真实的有困难的生活,且活出幸福的能力!

02

孩子已经“生病“了怎么办?

当父母开始了学习,就会发现,过去的确用过一些错误的方式。毕竟本身也没有完美的教育,马后炮当然都能发现一些问题。

教育,常常是滞后的,但是不要紧。父母时时刻刻走在孩子前头,也是不现实的。

能善后,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很好的教育了。

我一直认为,只要秉承“我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的信念,育就会变得更简单。你就会保持谦卑,保持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就容易保持学习和成长,习得权威(对孩子有影响力),而不是威权(让孩子害怕)。

孩子已经出现很多偏差行为,甚至已经“生病”了怎么办?那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当然了,绝大部分父母都不会不管,而是通过打骂吼去管。

还拿小孩偷东西举例,多数父母未经过学习,一开始就会讲道理,讲道理没效果,就会发脾气:

”你不能偷东西知道吗?这是我的底线,一次都不能有!下次要是被我知道了,我直接打断你的腿!

“你要什么,就跟我说,这次就算了,下次再偷,就不能怪我打你了啊!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给我跪下,下次还敢吗?啊?!给我说!还敢不敢!“

最后,如果孩子还是屡教不改呢?

一部分父母会这样:“以后,你爱怎样就怎样,也别管我叫爸妈了,以后你做啥和我无关!

或者这样(刻意感动):“我和你爸(妈)这么辛苦不都为了你吗?结果你这样,对得起我们吗?”

这些完全不是在干预,而是在干!着!急!方向一旦错了,势必南辕北辙,越用力越离谱。

既然孩子在家庭系统中生病了,那起码就应该检视一下,系统中哪里有问题吧。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保持不变,在此路不通的迷宫中,重走老路,是找不到出口的啊。

所以,如果这时父母来找我,我只是一句话:“有没有可能,出口在你当下的认知之外的地方?如果道理讲了100遍都没用,那就放弃讲了100遍的方法,去找一个没用过的方法试试看!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是100次没用的道理,已经证明了确实没用,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总之,父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不做揠苗助长的事,不能因为着急就去拔孩子;

“有所为”: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不能袖手旁观。

03

干预是再教育、再引导

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正确干预的四个步骤,帮助已经陷入困境,出现严重拖拉、情绪化、社交问题大、厌学、畏难、自卑……的孩子,一步步走出困境。

步骤一:重构关系。

这一步的卡点是:父母不知道孩子为啥不喜欢自己,孩子不知道父母为啥不喜欢自己。再或者,双方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伤害了对方。

所以,知道自己不知道,永远是成长的第一步,且这一步,是最难的。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但只要跨出去第一步,后面就步步为营了。

步骤二:找到孩子“生病”的原因,和源头。

孩子发烧,不是病,扁桃体发炎,才是。所以,要找到让孩子“生病”的源头是什么,才能展开治疗。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在惩罚孩子发烧,告诉孩子:“发烧是不对的,不可以再发烧了”,恐吓孩子:“这样下去会出大事的!”

步骤三:帮助孩子觉察。

孩子发烧了,父母都在惩罚孩子,那孩子就会怪自己无能,嫌弃自己发烧,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无端发脾气、畏难严重、沉迷手机……

所以,如果第二步走对了,就可以告诉孩子:“娃啊,你是扁桃体发炎了,发烧不是你的错!”

孩子自然就不再无端发脾气、畏难严重、沉迷手机……

步骤四:再教育,再引导。

孩子已经深信自己无能,已经非常自卑,嫌弃自己了,他们是很难被鼓励到的。不是你说:“孩子,你很棒,你很聪明,你不差”,他们就会相信的。

何况,很多父母是打心底里不允许孩子发烧、嫌弃孩子发烧的,自然就会在孩子发烧时,表现出对孩子的嫌弃和不接纳,那孩子自然也很难好得起来。

所以,再教育、再引导,也是父母自我的再教育、再引导。

04

写在最后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

很多家里是不许生病的,孩子一感冒,家里四个大人先吵起来,那才叫头大啊。

真正松弛的家庭,是允许有问题存在的。

人很难被问题本身打倒,真正打倒人的,是遇到问题时,彼此关系的内耗,彼此指责、猜忌、怀疑、不信任、否定和抛弃……

孩子“生病”了,意味着家庭迎来了重生的机会,这多好!

不要再指责父母,尤其不要指责妈妈一个人!危机就是转机,问题的背后有无数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牛妈说:





今天是最新一期育儿训练营开营的日子。以上所有问题,都在我的训练营有详细的训练,包括最后落地的4个步骤,有15天的课程带领大家,希望大家在30天后有一张全新的育儿地图,相信这堂面向幸福的养育,是影响三代人幸福的成长课!祝福大家!

点击购课,加入我们:

(欢迎加入我们,一路同行,向幸福出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必读】教育孩子,只说教不管用,有啥办法让他能一次记住?
老师揪学生头发致皮骨分离:批评学生,必须要坚持两个原则
孩子“该打就要打”?李玫瑾关于惩罚的解释,是听过最好的答案
培养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这10条黄金教育法则
孩子有这4种行为,不能纵容,必须惩罚!
谈一谈,孩子的教育离开了惩罚会怎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