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自驱力365践行计划第一次习惯养成团练互动,即将启动!
我反对成绩不好、学不动还去报班,因为那就是浪费钱。只有学得动,再去报班,才是雪中送炭,否则就是雪上加霜。
有时候要从身体上着手,身体影响心理;有时候要从心理入手,影响身体。而运动,正是连接身体与心理的最佳桥梁。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显著提升大脑的执行功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绪状态。
一个在身体上找到掌控感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中建立自信!
1、身体掌控感:孩子自信的起点
观察幼儿园里的孩子,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运动能力强的孩子,往往也是社交圈的中心。
尤其是男孩子,那些跑跳活跃、身体有力的孩子,他们敢于表达,勇于尝试,充满自信。这不是偶然,而是身体能力带来的自然结果。
当孩子能够自如地奔跑、跳跃、攀爬,他们的身体会分泌内啡肽,产生愉悦感。这种积极的生理反馈,会转化为心理上的自信。在运动中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的经历,会让孩子形成“我能行”的自我认知。
相反,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这种退缩不仅体现在运动场上,也会蔓延到学习和社交中,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在早年构建起来的“我能行”,在孩子学习后,会持续发挥作用,正向的循环会让一生都受益!
这一点我在工作中遇到相当多的例子,在陪伴一些ADHD的孩子时,效果尤其明显。注意,这不是说他们运动后就“好了”,像其他孩子一样了,而是运动后他们获得了以下正反馈:
他们普遍运动能力不错,所以在运动上,不但获得掌控感,还获得了优势感。
通过运动,专注力比之前有所提升,从而提升了学习力。
通过运动,心情变好,情绪调节能力也变好。
2、运动改造大脑:提升学习力的科学密码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促进大脑海马体新生神经元的生长,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运动时产生的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像大脑的“肥料”,让神经网络更发达。
在运动中,孩子需要快速做出判断、调整策略、克服困难。这些能力都会迁移到学习中。一个经常运动的孩子,更容易在解题时保持专注,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更重要的是,运动能够调节压力激素水平,帮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这对处于学业压力下的孩子尤为重要。
3、从身体到心灵的蜕变
我们发起“自驱力365践行计划”,邀请每个家庭(父母和孩子都动起来)每周至少坚持运动3-7天,每天30分钟左右。
这不是简单的锻炼,而是一次身心的重塑之旅。
而且这里不仅仅包含了提升孩子的能力感,还包括了推动父母能更好地放手,将更多精力从孩子里转移到自己身体上。
父母如果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就会有更多耐心,情绪更稳定,孩子不但能有好的榜样,还更能感受到父母给予的能量、情绪的平和,这些都能让孩子更能感受爱。和孩子一起保持运动,也会有很强的连接感。
大家可以感觉自己的喜欢和条件,去坚持某项运动,可以是:
基础体能训练:提升力量、耐力、协调性;
运动技能培养:球类、游泳、田径等;
户外探索活动:徒步、攀岩、定向越野;
团队运动项目:培养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挑战,让孩子在运动中不断突破自我,建立“我能行”的信念。这种信念会自然延伸到学习中,转化为持续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