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去了一趟精神科

陪朋友去了一趟医院的精神科,
然后偶遇了不少青少年,
当精神科电梯一打开,我就看到蜷缩在墙角的小男孩,大约12岁左右,
一直到我们离开,他都一直在那。
在诊室里,另一个中学生的妈妈,拿着医生开的住院单焦急万分,
孩子把头深深埋进胸前,
听到医生叮嘱:“一定要看住孩子,出事就是一瞬间。”我头皮发麻。

如果大家看到这一幕,或许会清醒很多,
什么都不如孩子的健康重要。

  

听完麻麻们的反应……
我特别为各位爸爸们捏一把汗,
其实,不管是母爱的羁绊,还是父爱的过于严苛,可能都会对孩子不利。
抑郁症离我们很近很近很近,不分年龄。



不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本没法谈教育的问题。
所以,做了两年心理咨询后,今天这篇文章,
我想让更多人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只是帮助成长,不等于心理有病
 
我每天要在微信回答很多问题,
一开始,我会给大家讲一些道理,
当这些道理,讲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发现,该讲的我都讲了,
可是翻来覆去还是那些问题。
然后再看看我自己,看看身边的育儿讲师们,
我自己不也在成长中吗?
有些道理前几年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不也不一样了吗?
同样的理论背后的讲师,
实践能力不也千差万别吗?

所以人们常说,
育儿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修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做到”的能力!
什么是能做到的能力呢?
没有什么武林秘籍,
最大的秘籍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解开过去的枷锁,成为能掌控自己行为的主人,
而不是任由情绪跑在了理智的前面。
做到这一点,光靠自己可能不行,
如果有专业的帮助,成长会迅速很多!


 
 
在妈妈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错的育儿书,比如正面管教、PET,可是看完后发现自己做不到。这给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更多的负担,因为明明知道不对,还这么做,徒增了些自责。 

我意识到解决育儿问题,先关注妈妈的自我成长,
这是促使我深入学习心理学的主要原因,
当然,第一受益人,还是我自己。

老潘因为在我学心理学期间耳濡目染,他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
心理咨询就像去按摩洗脚SPA,放松放松这么简单。
只要你有情绪,
失落、压抑、纠结、迷茫、暴燥、不安……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


不要让情绪累积,后果很严重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抑郁症“是一种病”,
但它其实并不像肺炎、胃溃疡一样的疾病,
吃个药,马上就好。
阿德勒心理学,工作的方向,就是带你找到一张人生新地图,
因为只有如此,你才能走出你原来的困境。

这次陪朋友去精神科,起源是因为胃痛,

是的,你没看错,是胃痛,
但又不仅仅是胃痛,全身器官都检查过了,没问题,除了胃有轻微炎症。
可是,她的反应,却头晕目眩、恶心反胃、血压升高、心悸、手发抖、后背发热、舌头发麻、全身乏力,失眠、要拼了命才能吃进去一点东西……发作时有一种强烈的濒死感:

   
 
起初,
我给他们家人的建议是去看看精神科,
大家都不认可
 
 
直到我们在连续几天的咨询后,她的情况开始好转,
急性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只剩下轻微后背发热、乏力感了,
食欲开始渐渐好转,
而心悸、血压升高、手发抖和舌头发麻、濒死感,这些基本消失,
她开始相信自己应该去精神科,接受一些药物干预。
(经过她和家人允许,今天把这些症状分享给大家)

为什么会胃痛?
其实,胃是情绪反应的一个窗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生气就胃痛,老胃病如果长期看消化科,也看不出什么问题,
全身检查都做了,还是查不出问题来,这样只会导致患者心理更加焦虑绝望,
身体反应更加强烈,
当负面情绪累加,很可能反射在身体的各个器官,
而胃是最常见的!

所以,身心是统一的。
如果在急性期,需要咨询+药物。
 


不夸张地说,
人这辈子,
都应该至少看一次心理医生,
因为它比身体的SPA更容易让人获得新生,
内心世界的冲突,
会让一个人的身体失去平衡,
而身心灵的统一,才会让人从内而外散发着快乐、自信和勇敢,
才能抵挡得住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
 
不要让情绪累计,这比你想象的危险,
别让孩子的负面情绪过夜,也一样比你想象的危险(请戳这里阅读:不要让孩子带着眼泪过夜)
 
去哪做心理咨询呢?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这样的,最牛的精神科医生,是在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
他们有医学背景,专业的医科大精神学科相关专业毕业,涉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有处方权,和心理咨询。
还有一种,叫心理治疗师,他们多数也没有处方权,但是可以做心理理疗。
而像我们这种,立足在心理学的咨询师,只能负责心理咨询,没有处方权,也不能做理疗治疗。

但这次去精神科,解开了我很多疑惑,我以为精神科医生会给患者做心理咨询,加药物治疗,可是,事实上却是,有经验的医生,你能见一面,就相当不容易,你根本挂不上号。挂上号后,你的时间只有20来分钟,门外还人山人海,做咨询是不存在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他们只有处方时间,也就是意味着,你去找医生,医生只负责给你开药,心理的问题,你还是要找心理咨询师。

有人问我,你心理几级,很遗憾国考取消很多年了,但是做过人力资源的人都知道,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绝对不等于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相差太远了。

理论考试,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如果要考试必须用,但如果要实战,必须学实战,并且在用到时,忘记理论,去用心。(我省略复杂的过程,系统心理学理论基础,可以说和咨询师还很远,跟别提几天工作坊的那种培训了,然后要接触学派、要学习技巧、要实战、督导、不断学习、不断练习……费用至少也都是几十万了)。

不过,另一个角度,人人都能疗愈他人,有些人并没学过心理学,但是他能疗愈人心。因为爱,才是它的内核。如果没有爱,心理学只不过是一堆没用的知识和枯燥乏味的道理。

在我经历过专业训练之后,我更加懂得在工作时抛弃知识,去用心。阿德勒心理学有一句名言,用对方的耳朵去听,用对方的心去感受,用对方的眼睛去看。所以,真正在咨询师,绝对不能有套路,阿德勒心理学,也称个体心理学,正是因为重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同样是咨询婚姻,其背后的问题根源完全不同。
所以阿德勒学派的咨询师,学会听故事,是第一堂课。当你带着故事前来,我就会仔细倾听,和你一起工作,一起努力,找到那个让你走错路的关键路口,然后在黑夜里,继续往前探,渐渐看到出口的光茫。

我没有办法告诉你,我什么时候能解决你的问题,因为这取决于你的决心、行动和勇气,以及你所处的环境,等等。 我前面提到的这位重度抑郁症朋友,反应如此强烈,她的痊愈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而在我咨询过程中,有些影响她生活质量的某些执念,大半年过去了,还没实质性进展。但只要你带着困惑来,我就会带着爱和你前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再难的迷宫,也会有出口!

另外,这两年,我陪伴了大概五六个孩子,都是父母带来咨询的,年龄在10-14岁,效果都还不错,但多数时间,我会告诉父母,只要父母自己变化了,孩子就会很快变化的,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建议父母自己做心理咨询。对孩子,如果没症状,更建议去做沙盘游戏、去读绘本,用绘本做桥梁,进行心灵交流,让孩子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而产生心流体验。



走出你的第一步,去成长吧

心理咨询不是你抛出一个问题,
咨询师给你一个答案。
更不是你提出一个现实的困惑,
咨询师给你指一条明路(那是算命师傅干的事)。

咨询过程,
我就像你的一面镜子,
让你更加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知道该去向何处,
你在我这得到鼓励、支持,然后结束咨询后,
你要坚定去突破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正式工作之前,其实,我也不知道,在一场咨询后,
我们能走到哪里,走到什么地方,
但我会尽力让你在结束咨询之前,感受到比开始时,
更多的能量,
你带着这份能量,或许能继续前行。
其实,每一次当你陷入低谷,感到焦虑、不安、困惑或者焦虑的时候,
都说明你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如果能调整方向,
就会迎来转折,
这样的练习,比咨询重要百倍,
作为咨询师,正是给了你觉察力、调整的勇气和信心,付诸行动的能量。
 
 
如果你暂时还没做好准备接受心理咨询,
不妨试着找人倾诉,或者写下来,都是很好的疗愈。
或者去读书,去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今年蹦搭学堂的书单,有一半是针对自我成长)
如果你信得过我,可以当我是树洞(我的微信是pengxiaobeng01)。
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询,可以找我的助理蛋蛋约咨询档期(niumazl32)。

如果你想要通过自我学习突破,可以加入蹦搭学堂,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妈妈们,
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育儿是上天,给我们重生的机会,
让我们必须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
而不是想着怎么搞定孩子,那么,
一定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愿每一位读者,
都能活出从容与自在!
 
 
 
牛妈心语



最后再次通知大家,线下工作坊——活出从容与自在,线下幸福力工作坊在本月30号-11月1日,在苏州开展。倒计时8天。
限额10-12人,还有最后几天,最后几个名额,周末,我们要开始写作业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治疗的学派之分
关于心理咨询的思考——非知名咨询师的真情告白
厌学怎么就成了精神病?心理只是中国叫法,西方原本就叫精神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啥区别?如何选择才能加快孩子的康复?
【吐槽版】别再学心理学了
让干涉你的人见鬼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