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当代已无太极拳​

-----武林高手-----

说起张三丰,四十岁以上的人肯定十分熟悉,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侠风盛行大江南北、华人世界。

在金庸小说里,武当派的老掌门张三丰是武林绝顶高手,无人能敌。尤其是他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更是独步武林,神秘莫测。

金庸小说里虚构的人物很多,武功夸大的角色更多。但是对于张三丰可能是个例外,金庸并没有夸大,甚至没有写尽张三丰。

历史上的张三丰是个货真价实的武林高手。

《明史·张三丰传》: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头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

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扬于世。

如正史记载:张三丰是东北人,身材高大,身体倍棒,不管夏冬,一件衲衣,一个斗笠,行走江湖,日行千里(比马还跑得快,有点夸张)。有饭吃时能吃很多,没饭吃,也能挺几个月(这大概就是道家的辟谷功夫吧)。

最厉害的是,以一敌百,生死相博,全部杀死,看来武功高强并非虚构。

说金庸先生没有写尽张三丰,是金庸只把张三丰当成一个武林高手来写了。张三丰不仅是个武林高手,还是一个全真道派的一代宗师。

-----全真宗师-----

道教全真派是除了正一派之外的第二大道派,与正一派平分天下道门,所谓“南正一,北全真”。全真派也是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派系林立,最著名的当属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其次差不多就数到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了。

早期,张三丰到处云游,作为一个全真道士,陕西祖庭(全真祖师王重阳的老家)是不能不去朝圣的。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修炼过一段时间,《陕西通志》也记载了张三丰的神异事迹。

作为全真派第二祖庭的青岛崂山,也是张三丰长期修炼之地。崂山太清宫三官殿门前有两株著名的耐冬山茶树,一白一红,后来成为《聊斋》故事里的香玉和绛雪的原型。这两株山茶就是当年张三丰种植的。

有了祖庭道气的滋养,张三丰最终来到武当山,创建全真武当派,成为一代全真宗师。

清人全真西派掌门李西月编撰了一部《三丰全集》,里面包含了张三丰的八卷著作:《大道论》、《玄机直指》等。

可见,张三丰不仅是个武术家,而且道教理论、文字功底也非常了得。

张三丰由内到外的修炼修养是很成功的,关于他的年龄素来是个谜团,但不管确切数字是多少,肯定是属于高寿的。

据《明史》《名山藏》《明史稿》以及李西月的《三丰全集》等书记载,至洪武初时,张三丰已经120岁左右。

道教还流行一句话: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这是讲张三丰的师承,这里的希夷就是北宋初华山高道陈抟,是张三丰的师祖,师徒孙三人,竖跨了宋元明三个朝代,难以置信。这里面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他们的高寿是这种说法的基础。

朱元璋曾经通过张三丰的一个弟子召请张三丰入朝,这个弟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可以说三番五次,下诏迎请张三丰,还亲自写信说:朕久仰真仙,谒思亲承仪范。

以朱棣之精明这样穷追不舍张三丰,说明张三丰至少活得明朝开国初期,以至于朱棣心存侥幸希望能一睹张老神仙风采,没准能传授点长生秘诀。

也许是张真人心高气远、远离权贵,就是不见。也许张真人刚刚活得洪武开纪,已经羽化登仙,朱氏父子自然召见不到。后世明朝皇帝对张三丰礼遇有加,明英宗诏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大真人”,宪宗封之为“韬光尚志真仙”,世宗封之为“清虚元妙真君”,熹宗封之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明史记载,张三丰曾经跟人说武当山:“此山,异日必大兴”。果然到了永乐期间,朱棣下旨大兴土木,营建武当山各处道观,还封武当山为“大岳”,位在“五岳”之上。

朱棣对武当山情有独钟,最根本的原因是武当山供奉北方神玄武大帝,而朱棣曾经也是洪武朝时期镇守明朝北方的藩王。另外一个助攻因素就是仰慕张三丰。

-----太极拳祖师-----

张三丰这个“IP”到现在仍为世人经常应用,主要在于其创造的“太极拳”。

前几篇文章分别讲过,太极的原始萌芽在于远古圣人伏羲。伏羲在黄河和洛水边看到了《河图》《洛书》,于是创造了易经,出现无极和太极的理念。终究起来,无极和太极是一个意思。

后来的道家《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复归于无极。

儒家孔子作了《易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使得太极概念逐步明晰。

到了北宋初,华山道士陈抟精研《河图》《洛书》,结合老庄道家思想,绘制出了《无极图》。

再后来,陈抟的三传弟子周敦颐在无极图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太极图。

到了张三丰这里,又对太极进行了一个发展创造。他避开了周敦颐、朱熹等人的儒家思维,而是采用道家思维,把太极概念融于武术,最终创立太极拳。

太极的理念:阴阳调和,动静互生,刚柔相济,原始反终。

太极拳创立之后,逐步在华夏大地蔓延开来,各个派系开始展露头角。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明末清初的陈氏太极拳,清后期的杨氏太极拳。再后面的小派系就太多了。

但是,从张三丰创立之后,太极拳始终被继承,没有发展创造,并且每一次继承都呈衰减之势。

到今天,太极拳已经彻底沦为太极操,不仅失去了武术的精华,更谈不上太极的理念了。以至于经常出现在当代武术搏击中被秒倒的尴尬局面,沦为笑柄。

为什么?太极拳,根底在“太极”,张三丰把太极融进武术才使得他的武功如虎添翼。张三丰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是个优秀的道人,他真正理解了太极理念,并且用太极理念来加持武术。而后来的太极拳师们,没有道家身份或者不参悟道家理念,完全是世俗中人。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太极,只是从表面上机械地学习太极拳的招式,因此得不到太极拳的真谛。出现诸如陈长兴、杨露禅这样的太极拳高手,完全是陈、杨本身的武术天赋。换句话说,陈、杨不练太极拳,练其它拳术,也一样是很出色的拳师,与太极无关。

至于当代人,除了根本不知晓太极为何物外,更没有练习武术的天赋,甚至连基本的身体素质都不够强壮,这样的三无拳师,到搏击台上不被秒倒才怪呢。

既然真谛已经失传,那就当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也无不可。但是千万不要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能代表太极拳出去比赛,自己丢人事小,玷污“太极”名声事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转载]李光昭:太极桩功质疑之我见(1
修阴阳中和之气  钱惕明
武当功夫与道教文化
谈太极拳祖师张三丰及其贡献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太极拳演化定型的三段论/赵泽仁 张云 龙勿用
[转载]太乙五行拳技击特点及其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