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寒湿,找找身体里的“五苓散”

最近,小编和同事在谈论寒湿。

在北京,一些小区开始陆续供暖了。而在古代,没有暖气、冬天非常寒冷,现在保暖设施和条件好了,为什么反而现代得寒湿的比例不降反增?看完本文,相信您可以找到答案。

俗话说“寒湿不分家”,寒气总是伴随着湿气。

湿寒多为脾虚导致。若体外空气潮湿寒冷,而人体有本身阳虚怕冷,“寒湿之邪”便会趁虚而入。

衣服湿了就不能穿了,即使穿了也会很难受。

人也一样。当身体内部水分太多时,如果这些水分无法被身体及时通过劳动、运动出汗或利用,也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造成身体内的“湿”太重,遇阳虚(尤其脾肾阳虚)则成“寒湿”,遇到脾虚多痰(多消化不好)的人,可发展成“痰湿”;其实,有的人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大便黏腻,舌苔白厚,胖大齿痕舌,多提示身体阳虚寒湿水湿;如果饭后不消化、容易困、痰多,又可能伴有痰湿,或提示身体痰湿!

很多人会问此齿痕舌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讲,容易出现齿痕舌的人,舌体都普遍胖大,因为舌体胖大受牙齿的挤压,长时间而形成齿痕,因此,齿痕舌和胖大舌多同时存在,身体也会比较肥胖,容易肌肉松弛,容易会出现水肿浮肿的现象。

寒湿的人气短懒言、身体浮肿、饮食减少、容易腹泻、畏风寒、冬天四肢冰凉,怕冷,一派阳虚寒湿征象。

01

寒湿,除了与生活环境相关之外,最密切相关的,无非就是入口的东西——饮食。

现在的人,夏天贪吃冰镇的食物,冬天又吃反季节蔬果或性味寒凉之品。一年四季都大量贪吃含糖量较多、打了激素的水果,或是打了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的肉类,生活饮食没有节制,高油、高盐、高糖,导致了现代人的身体湿重、寒重。

在医疗行为方面,抗生素的滥用,也会让人的体质发生改变。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到时候抗生素就不能用了;抗生素一般可以也破坏人体正常的菌群,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如霉菌、耐药菌等,到时候很可能会产生多重感染。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国人年人均输液8瓶,走进大小医院,到处都是挂着吊瓶输液的人。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会损害听觉神经而导致耳聋;最常用的青霉素可造成过敏性休克,可会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等会使体内耐药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最容易受害的人群就是那些免疫力弱、抵抗力差的新生儿、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于宁博士说: “给病人输进去抗生素后,如果量太大或是长时间的应用,患者会出现白腻苔,并有一些寒湿内阻的症状。中医的学者根据临床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总结出大部分抗生素是属于寒性的药物,如果滥用或是应用不当,有损伤人体阳气的危害。”

除了抗生素,现代社会的人通常面临的心理压力也不可小嘘。在中医里,肝克脾土,如果情志伤,也可导致脾胃伤,导致脾虚。

02

身体内一旦有了寒湿,就像一件干衣服由于受潮而变成了湿衣服,衣服会变得沉重、阴冷。而用什么方法让湿衣服变干呢?

中医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方子——五苓散(张仲景的方子),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组成。

文小叔更是将之赞誉为“治水第一方”。但是,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子通利的方面太多,对于因湿致虚的人并不适合。全方针对膀胱气化不利的蓄水证,说白了就是阳气不足、小便不通。而事实上,对证是当然可以用的,但很多寒湿的人未必都是小便不畅,未必都需要通小便。

中医治病讲究“纠偏”,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用药、用量过多,或者不对证,必然矫枉过正,引起新的疾病产生。

其实,最直接、最天然的办法就是把身体“拿到太阳底下去晒”。

人体也需要经常晒太阳,尤其是晒背。因为背部有人体两条重要的经络——督脉和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如果没有太阳的阴雨天,我们完全可以请出中医的“小太阳”——艾灸。

《黄帝内经》云:“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这是说西北方气候以寒冷为主,这些地方的人容易产生寒证。有温经通络、补充阳气作用的艾灸,就是从北方产生。

人体的关节对气候最为敏感,所以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另外,心脏不太好的病人和咳喘、哮喘的病人也要注意,在秋冬时病情容易加重,也应多给身体艾灸。

03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推荐以除湿下穴位:

通胃穴

取穴:大腿前面,通肾穴直上二寸处。穴性:健脾和胃、滋阴潜阳主治:慢性肾炎、糖尿病、腰痛、高血压、肠胃炎、胃痛等。手法:按揉或直刺5分-1.5寸,直刺3分治口干立解。

配穴:通肾、通胃、通背三穴,一般都任取二三穴下针,形成董氏特有的倒马针法,可补肾、健脾、通调水道、利水消肿。

还可以艾灸以下穴位(十四经穴):大椎穴 它集合了三条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汇于督脉。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阳气, 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足三里穴、阴陵泉穴 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痰湿重的问题就要健脾。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配合起来可以调脾健胃。 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丰隆穴 配合足三里穴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另外,用苍艾灸熏腹部,能补气、暖肠胃、祛胃肠寒湿。对气虚、脾胃虚寒、腹泻、小腹冷痛、痛经、小腹内有肿块的人都有很好的效果。用来熏屋内空气,防疫、除湿。但只是用艾条熏小腹,时间久了会造成气滞,很多人容易上火、脾气急躁、烦躁、胸闷。熏完小腹后只要记住再熏腿上的穴位,将小腿上的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腿部穴位处上下来回各熏10-20次,将气引下去,就不容易上火了。艾灸后要注意补水。并且要喝些温热的开水以及温性食物,这样不仅促进血液循环及补充能量,补充阴津,又可以促进身体毒素及废物的排泄。对于脾胃虚弱者,寒湿、痰湿重的人来说,也是很容导致“三高”的危险人群。除湿就是养护脾胃。饭后食物停留在胃中,千万不要饱食后倒头就睡,一定要慢慢地行走数百步,让胃气输送到脾,通过脾的磨谷让食物被吸收,养成“饭后百步走”的好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拍拍这个部位就知身体湿气重
食物分阴阳,吃对才健康
十个胖人九个虚,还有一个是……
负日之暄,补阳之法
全丨高清舌诊图解(一)
找到这些穴位“使劲打”,健康养生就成功了一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