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引起脾虚、湿重的一大因素 却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喝水问题,觉得小孩子容易上火,多喝水能去火,还有利于排毒,所以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多喝水的习惯,尤其一到容易闹病的时期,更是会天天嘱咐孩子多喝水。但中医却认为,喝水应该按着孩子自己的需求来,一个原则——不渴不喝;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喝多少水更要根据情况来定,盲目地多喝水有时反而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和饭一样,喝进身体里的水液也需要经过脾的运化,才能变成滋养身体的阴津,如果喝的水过多,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脾胃总是加班加点地工作,996、007,透支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虚弱,运化能力自然也会下降。

而且喝进来的水液得不到正常的运化,就会变成水、饮、痰、湿这四大邪,也就是中医里说的“水毒”。

湿是一种潮湿之气,像雾一样,属于无形之邪,湿气多了聚合成水,水多了就会变成饮,饮多了就会凝结成痰,这是一个从弥漫到聚集、从清稀到浓稠的过程。

脾最怕的就是湿,湿一多,脾的运化能力就会更加一步变弱,当脾变弱,化生不了足够多气血,就会导致正气不足,这是体质下降、产生各类疾病的开端。

水、饮、痰、湿不仅留存在脾里,随着它们的队伍日益壮大,会在身体各处安家,成为酿生各类疾病的重要因素。

比如湿气重,就特别吸引外界的各种病毒细菌来体内入侵、滋生,包括现在的新冠病毒,就属于湿毒疫的范畴,还有急性肠胃炎、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等外感病毒和细菌的疾病,都源于体内湿气重。

再往长远了看,西医里讲的各种炎症,如胃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胆囊炎、胰腺炎、胆道结石、泌尿系感染等等,从中医的角度看,也都和水、饮、痰、湿密切相关。各种结节、增生、囊肿、肿瘤,也都是痰郁结合的病理产物。

痰多还会蒙蔽清窍,扰及心神,让人出现一些精神上的问题,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百病皆由痰作祟”。

而痰湿水饮由是很难去除的,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因为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所以,如果不想造成孩子脾胃虚弱、湿气重,就要守好第一个关口——不要让孩子过量喝水。

再说说很多家长认为的喝水能去火、排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体内津液多了,自然能平衡热邪、燥邪,也能调理大肠因热、燥引起的便秘,大便一通,体内的垃圾自然就排出去了。但前提是水液先要转变成津液才行,如果转变不成,反倒会成为“水毒”。

孩子在生病期间的喝水也是有讲究的。孩子在发烧期间,由于身体温度高会耗损体内的阴津,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但也要根据孩子自己身体运化承受能力来决定,不能一味地多喝。可以少量、多次地补水,为了让身体更好的地吸收,可以用加了盐的水或米汤。

咳嗽得分情况,除了阴虚引起的咳嗽之外,外感咳嗽、内热外感咳嗽、积食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都不要多喝水,水也要消耗脾胃运化能力,所以喝水不治咳嗽,有的还会加重。

虚寒体质不要多喝水,凡是寒湿、气虚引起的病症也不要多喝水。这类人群本身体内就水湿过多,或对水液的运化能力不足,因此再多喝水就会湿上加湿。

不渴不喝,渴了才喝,其实就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玩起来顾不上喝水,可以提醒一下,但不要要求,当孩子的身体需要补充津液,就会会给大脑发来信号,孩子自然就会喝的,何需我们再去辛苦地培养习惯?

妙手莲华直播预告|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推荐:

养育孩子本就辛苦,更糟糕的是我们使劲却使错了方向,结果南辕北辙,所以提升认知要比实践更重要,想要更好地提升认知,解决心中的困惑,推荐大家关注“牛妈的后花园”视频号,我今天晚上8点半会在这里静候大家,和大家一起聊中医,欢迎大家来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可以胖,但不能虚,这几种方法,帮你养一个健康的宝宝
不吃药不推拿,小朋友最可靠的健脾法!
儿科医生:这才是'宝宝杀手',拖垮脾胃还积食,做家长的要自觉
为啥有人狂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老中医说,这两者都有脾胃问题
“百病之源”——积食
小儿积食为什么会咳嗽呢?快试试这个方法,简单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