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七事变随想|再也没人叫中国人“东亚病夫”了,但更大的危机却一直被忽视

明天是7月7日,85年前的这一天,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侵华的枪炮打响,本已积弱不堪的中国在日本铁骑的践踏下,更是变得一片狼藉。

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因为列强们的野心,也源于当时我们太弱了,国力弱,身体也弱。鸦片烟、连年的军阀混战导致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普通老百姓常年都处于受疾挨饿的状态,所以当时的我们,被冠上了“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

而今,85年过去了,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国综合国力已经攀居到全世界第二,历届奥运会所拿金牌的数量也都名列前茅,人均寿命也越来越长,不会再有人敢称我们为“东亚病夫”了,但是,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却不容乐观。

1

国新办2020年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四类慢性病患病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与2015年相比,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上升了2.3、2.2个百分点,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上升3.7个百分点。癌症发病率由2015年的235/10万攀升至2019年的293.9/10万,其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癌症发病首位。

多少医生每天要接待上百个病人,忙得连水喝不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花金宝教授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我记得我小时候,周围哪有什么鼻炎、腺样体肥大、哮喘、过敏的孩子?而现在呢,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孩子一出生就鼻炎,一两岁多就哮喘。而体能却远远不及我们那会儿。

现在体重超标的孩子比以前也多得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1/10超重或肥胖;6~17岁青少年中,近1/5超重或肥胖。顺带一提,成年人的数据更吓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2

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医疗条件越来越高,但为什么患各种慢性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呢?原因非常多,比如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睡得太晚,重口味食物及精米精面吃得太多,不健康的零食和饮品吃得太多,没有运动习惯、日常压力过大又缺少降解的方法,穿衣不当,夏天过度吹空调、吃冷饮,冬天过度用暖气,抽烟、酗酒等等。

以前是缺衣少粮导致的多病,以弱为主,比较单纯,而今天则是过度饮食导致的多病,体内垃圾太多了,再加上不通,情况更为复杂,可见过犹不及。

3

而我认为,在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背后,是人们的观念。多少人的想法都是反正得了病有医生呢,输个液,吃个药,就能万事大吉。有多少人会在意自己是从什么上头得的这个病呢?

尤其是现在医疗保障的政策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疾病纳入保障体系,药品价格的下调也越来越多……我并不是说这件事不好,但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容易助长很多人胡作非为的生活习惯,觉得反正把身体糟蹋坏了也有药能治,就越发放纵了。

甚至还有老人,因为医保报销的比例高,觉得这些药不吃就吃亏了,于是一兜一兜地往家买药, 动不动就服一二十种。不在乎这些药对身体的副作用,更不会想还可以用更绿色的方法调理身体。

之前看到一条报道,北京一老人一顿药要吃60多种!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致病”。

所以如果人们观念上不改变,仍旧重视“治已病”,而忽视“治未病”,不去提升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重视日常保健,那么各类疾病发病的趋势必将越来越高。尤其是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要实现华夏子孙的强国之梦,身体素质是基石啊!

4

改变观念靠什么?本来是可以靠医生的,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有普及健康知识的责任,但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么多病患等着叫号,医生能说几句日常中注意事项就已经不错了,哪能把这个病的来龙去脉讲给你听?

我最开始做推拿的时候,就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讲,这个病是怎么形成的,一边推一边讲,耗费的精力不是一般大。所以后来我们就把各种疾病的来龙去脉写成文章,大家想了解这个病,看文章就可以了。

了解各类疾病的来龙去脉,不是让你变成医生,而是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病是怎么一点点形成的,只有知道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明白,到底应该如何生活、如何养育孩子。否则就算当时病被调好了,如果恢复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再度破坏脏腑的阴阳平衡,那么病迟早还是会回来的。

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的。当然了,如果大家由此开始对养生、医学产生兴趣,还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去学习更多内容,毕竟现在的渠道这么多,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踏上这条道路,自己受益不说,家里人、亲朋好友、邻里同事都会受益,健康的风气多了,慢慢就能压过各种不健康的歪风邪气。

5

还有一点,我现在越来越有个感触,中医要随着时代而发展。现在很多人都信中医,但却总觉得好中医难求,也确实是这样。开汤药需要精准辨证,需要医生具有颇深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是非常考验人的。但是外治疗法就不一样了,中医有着非常多的外治疗法,推拿、针刺、艾灸、穴位伏贴、香囊、足浴、足反射按摩、刮痧、脐疗、摩腹、熏洗、耳穴、经络、音乐、颜色等等,都是中医这棵大树上的硕果,而且这些疗法,很多都不用像开汤药那样精准的辨证,更不用通过脾胃来吸收,也避免了肝肾代谢。

就拿小儿推拿来说,算是需要辨证的了,但也只要分清是哪个证型就可以了,一种病症,顶多对应着四五个常见证型,能够覆盖大多数人群,像我们很多妈妈之前都是中医小白,一开始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去分辨,只要稍微用点心,后面自己就可以分辨了。

还有董氏特效穴,很大程度用的都是全息理论,那就更不用精准辨证了,很多学完儿推的妈妈再接触董氏特效穴,就觉得特别简单。而足反射疗法用的更是全息理论,根据病症确定是哪个部位出了问题,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反射区,用特定的手法去做就行,甚至你都不需要分辨,整个按摩一遍足部就可以,因为人体各个部位都是相互关联的,这么做只是多花点时间而已。

可见在汤药之外,中医里还有太多的宝藏是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并不全是那么高深复杂。

而更重要的,是中医会告诉我们如何生活,随着西医的发展,在如何保健养生这方面,中西医也有很多地方达到了共识,包括我之前所举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大部分是中西医都是反对的。

因此无论知识还是技术,我们老百姓想要获得健康,都不是只能靠医生,而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只要我们能够重视,就能把健康牢牢地把握在手中,让自己和周围人切切实实地受益。

85年前的硝烟已经消逝,我们不能忘了这段历史,但更要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变得更强大,无论对于国家,还是我们个人的幸福,健康都是基石,需要我们倍加重视。

近期导读:

小暑前后这样推拿  平安度过上蒸下煮最爱闹病的时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试试这个能解表补肺的药枕吧(内附详细配方)!
西瓜,被誉为天然的“白虎汤”,不仅仅是解渴、除烦、祛暑那样简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脑血管疾病成中国首位死亡原因——“东亚病夫”幽灵再现?
你见过哪些很厉害的老中医?
看中医,您真准备好了吗?
再不健身,我们将老得更早
你真的看对中医了吗?丨正安
学医杂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