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妈:春天,一定要让孩子这样玩!

台湾作家吴淡如曾写过一篇关于喂养女儿的文章,大致是这样的,她的女儿小熊是早产儿,出生后在保温箱里呆了两个月才出来,体质非常不好,经常生病住院,全家人和医生都小心翼翼保护孩子。吴淡如觉得这样不行,就不顾医生(西医)和家人的反对,帮女儿办理出院,然后带女儿去接触大自然。两岁的小熊“吃过沙,喂过羊,刷过马”,用她的话说就是“把孩子当放山鸡养”,过一段时间后,小熊竟奇迹般逐渐变强壮起来。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记得我们的学员刺猬妈写过一篇分享,养育老大的时候怕孩子感染细菌,奶瓶喝一次奶消毒一次,衣服恨不得一天换十次,七个人照顾一个孩子,孩子长到四岁多居然连跟头都没有摔过,可是孩子到四岁半的时候因为肺炎,支气管炎,前前后后共住院七次,经过查血查便拍片子、查过敏源,发现牛奶,牛羊肉过敏,然后就是抗生素、雾化、雾化、抗生素,可孩子却恶性循环一直不见好转。最后医生给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北京的空气不适应这个孩子,需要到空气适应他的地方生活!

于是夫妻俩不得不抛弃辛苦十年置下的家和事业,带着孩子去俄罗斯。在当地找到一位特别专业的儿科医生,给开的药方只有两项,一个就是忌掉所有感觉到能过敏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接触大自然,接触泥土,意思就是玩,怎么脏怎么玩,怎么开心怎么玩,调整他免疫系统。就这样严格忌口加上爸爸每天早起与他锻炼身体,三年来孩子没上一天幼儿园,就在农村玩,玩沙子玩土玩泥巴,身体慢慢得到了恢复。

 相关阅读:肺炎七次住院治疗无效抛家舍业出国治疗,谈我十年育儿坎坷路|三宝妈刺猬

1

所以,一些老人常说,要让孩子多接接地气才好带,这是很有道理的。就像我们小时候,没有各种花样繁多的早教机构,也没有那么多儿童游乐设施,每天就是在野地里疯玩,却比现在的孩子体质好多了。

大地上有山有石有水有花草树木,但最多的还是土,接触大自然、接地气,主要就是接触土气。在中医看来,土是个非常好的东西,不是好在它所含有什么矿物质、微量元素上,而是好在土的“性”上。

土的“性”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单拿一抔土来感受,你会看到它颜色中有黄色的调子,闻上去有股泥土特有的腥气,混杂着草木的味道,它不像水那么柔润,也不像金肃冷,也不像木那么条达,更不像火那样炽烈,它好像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我们一般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记得我一个朋友曾在终南山上住过一段时间,她说刚开始最大的感受就是那里的地气很厚,我当时还体会不到她所说的“地气”是什么意思,直到后来有一次去开封,下了火车以后,双脚踏上了中原大地,就突然明白了,那是一种很踏实、很厚重、很稳定的感觉,人在上面就像被托住一样,后来听当地人说,由于黄河经常发大水,历史上开封屡屡被淹没,每淹没一次,就在上面重建一次,所以现在的开封城下面叠压着六座古代城池,而城市也在厚厚的黄河淤泥上越来越高。

是的,只有很多很多土累积起来,我们才能感受到土的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气”,那是一种踏实、稳定、厚重、承载万物的感觉,虽然存在感不强,但却是万物的依托,少了谁也少不了它。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在五行上属土,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在不动声色中承载、支持着身体一切功能。所以脾胃之性与土的厚德载物性是同气相求的。和土地接触多了,脾胃就能得到滋养,得到能量的补充。尤其是“脾常不足”的孩子们,多接地气、接土气,更重要了。

2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医在治疗一些脾胃病的时候,还会让患者直接“吃土”。

被尊称为“儿科之圣”的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钱乙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一次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写了一服“黄土汤”的药方。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然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么。”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中医认为“五行”当中的土对应的脏腑是脾,黄色对应的也是脾,所以黄土入脾胃,对脾胃有很好的功效。

有一种黄土叫做灶心土,也就是过去农村土灶里面铁篦子下面的土,要使用老灶,而且是一直燃烧树枝木材秸秆的老灶,燃烧煤炭的是不可取的,有一种极品灶心土被称之为“伏龙肝”,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胃病的治疗。

达到标准的更是极难寻觅,要求数十年燃烧不断的老灶,扒开老灶之后,灶心土呈肝脏天然形状,颜色发紫红,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虽然现在寻觅不到“伏龙肝”,但很多老灶的灶心土,在治病时候还经常被用到。

山西有一种古老的面食叫炒指,就是用土炒熟。

早在西晋末年,杂居内陆的各少数民族多受汉族地主豪强的奴役压迫。武乡羯人石勒因善于相马,结识马牧帅汲桑。两人志趣相投,便招募起兵,自号大将军。羯人原是匈奴入塞的羌渠部后裔,惯游牧善骑射,所以在行军打仗时一天能走数百里,在时战况紧急时,没有时间安锅造饭,士兵就得挨饿。为方便士兵生活,便设法给士兵带干粮,开先是带蒸、煮的面食,有时带在身上几天吃不完,就腐烂、长毛变了质。石勒就想了个办法,让人们把面和好后,擀成厚厚的饼,然后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条块儿,用水煮熟了再上火烤干,这样带起来就方便多了。后来,石勒手下的一个火头军试着用干土磨成粉,用铁锅将干土滚沸后再来炒这个面条,炒出来居然很有特色,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吃起来也香脆可口,特别经过一段食用,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药用价值,带着这个食品,无论走多远,只要常常吃一点,士兵就不会出现不服水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

后来很多背井离乡的人也会随身带上一些家乡的泥土。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说:“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妈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想这里不仅有调理身体的意义,还有很深刻的情感在里面。

在非洲很多地区还有在吃“土饼”的习俗,据说在一些地区的菜市场上会有人出售一种泥土,专门给孕妇和小孩补充营养。非洲人在吃土会将土中的杂物去除,用水和成浆,在放在阳光或火炉上烤干,杀死病毒。还有很多非洲人会将土和土豆等食物拌在一起晒干后食用。这是出于人类最本能的感知,一些动物也会主动吃一些土。

3

接土气的方式除了“吃”,更多的自然还是和土地肌肤相亲,让土地和脾胃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和谐共振。有个中医公案,讲到有个富家小姐生病了,吃不下饭,吃什么药都没有用。后来有个大夫,观察了一下,就在野外土壤比较肥沃的地方,挖一个大坑,让小姐坐到里面去。过了不久,小姐就恢复,有食欲了。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流行沙浴、泥疗,就是把人埋在沙子里、泥里面,或埋在土里面,都是让人接触土,调理脾胃等身体机能。

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没上过城里那么多花样繁出的早教,天天就是在地头上玩,晒着太阳,踩着泥土,身体壮壮的,极少生病。而且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全身的气机也像地上的草木一样通畅了、舒展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开朗。

春天,天地万物都在生发,而生发之气最浓郁的就是土地,所以带着孩子去野外玩耍吧,离开人工的城市,去野外,去爬山,去能长出一片片庄稼的地方,让孩子与土地、花草树木亲密接触,在太阳下,尽情地玩土玩泥巴,天地是个大的能量场,你缺什么,它就会为你补什么,孩子的脾胃变好了,气血充足了,气机通畅了,那么各种疾病也自然消失了。

不过这里要提醒的大家两点,一是在接触大地的时候,尽量穿老式的布鞋。

老式布鞋有一个特点,就是钉鞋底的时候,中间有一部分是露出来的,或者是不用胶皮底,而是用布纳的千层底,大家一般以为是出于轻便考虑,其实不是,足底涌泉穴可接收涌入体内的地气,如果我们穿一般的鞋,鞋底几乎都是胶皮底全部覆盖的,所以会隔绝地气的传导,让人体接不上地气。

另外现在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泥土的玩具在家里玩,一些商场里的儿童活动场所也会开辟沙坑,沙子是干干净净的,孩子怎么玩也不会弄脏衣服。但这都不是大自然中的泥土,玩泥玩土,实际是为了更好地接触地气,所以孩子只有在大自然中的泥土中摸爬滚打,弄得浑身脏脏的,才能真正地接触到地气。

其实现在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大力倡导让孩子“脏玩”,还专门推出了一个词:get messy,就是让孩子玩得更脏一些,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尽情玩乐,脏兮兮地、乱糟糟地,都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彻底摆脱束缚,打开感官,和大自然相亲相爱融为一体。

关于怎么玩泥土,相信大家各有各的高招,孩子们更会有无穷的创意,如果你愿意,尽可以和我们分享。

这个春天,让孩子尽情地玩土吧!

撰写:牛妈

编辑排版: @晏如

审校:@莲华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不好的人有一个妙方,可以多“吃土”
少林禅医:泥——被忽略的疗疾养颜佳品-黄土,治疗
五行缺土的人,正好借假期补补脾土~
千锤百炼灶心土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呢?那就从井底泥和灶心土说起......
灶底中心焦黄的土,竟是一味治胃寒的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