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北革命根据地
播报编辑讨论上传视频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根据地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辖区设有赤源、秀延、延川、延水、绥德、清涧、佳县吴堡神木等九个苏维埃县治。1935年2月,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统一为西北革命根据地。 [1]
中文名
陕北革命根据地
地理位置
陕西省北部
所处时代
革命年代
所属地区
西北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1万播放
02:18
【两点一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山河岁月#
目录
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
陕北革命武装和政权的建立
中共陕北特委的建立
编辑 播报
1927年7月后,中共陕甘区委撤消,中共陕西省委成立。省委委员魏野畴受省委指派来到陕北巡视,帮助恢复整顿组织。经过整顿,陕北地区的三个地委改为绥德、肤施(延安)两个县委。同年11月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委,统一了陕北的党组织。
1928年4月,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绥德召开,会议通过了政治、组织、农运、青运等决议,正式成立了中共陕北特别委员会,杜衡任书记,委员有杨国栋、冯文江、白乐亭、马瑞生等,焦维炽任团特委书记。特委下辖绥德、米脂、清涧、神木县委和榆林、延安、延长、横山区委,有党员360余人。8月,因在米脂召开的中共陕北第二次代表大会走露风声,陕北特委几个主要负责人被捕,敌人还搜获了会议工作报告和党团组织名单,特委遭到破坏。部分委员召开临时会议,决定由杨国栋代理特委书记,贾拓夫代理团特委书记。
1929年2月,在绥德县张家岔召开的中共陕北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分析了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认为革命形势暂时还处于低潮,陕北没有立即开展苏维埃运动的条件,党目前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民运动,巩固好学校阵地,积极开展兵运工作,会议决定分派党、团员到白军中去,用敌人的武装来武装自己。3月上旬,特委部分委员在清涧县高杰村召开会议,根据陕北遭遇大旱的情况,决定发动灾民进行抗租、抗税、抗捐、抗粮、抗债斗争,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并采取各种方法,建立党的武装。四五月间,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榆林城北红石峡召开。会议决定刘志丹任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并决定以刘志丹提出的创建革命武装采用白色、灰色、红色三种形式,开展党在陕北的武装斗争。到1929年上半年,陕北党的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4个县委、3个区委、91个农村支部,党员1050余人。
1929年10月,吉国桢接任陕北特委书记,张文华为团陕北特委书记。1930年9月底,赵伯平受省委指派来绥德,接替吉国桢任陕北特委书记。这时中共陕北特委再次划归北方局领导,北方局交通杨璞,中央新派的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孔祥祯和高维翰亦于9月底来到绥德。10月初,在绥德县城西合龙山举行了中共陕北特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合并党、团陕北特委和工会、农会等组织,成立以赵伯平为总暴动委员会书记,孔祥祯为军委书记,谢子长为行动委员会总指挥、刘志丹为副总指挥陕北总暴动委员会。12月,中共北方局派王林到陕北宣布撤销陕北总暴动委员会,恢复党、团陕北特委和各群众组织的正常工作。同时,将陕北的党、团工作归中共河北省委领导。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河北省委一度出现组织上的混乱。为搞清中共六届四中全精神和河北省委近期组织情况,1931年3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以王林、赵伯平、常应黎(常黎夫,当时代理团陕北特委书记)组成的陕北代表团赴北平,向原中共北方局负责人汇报请示工作。4月初,主持特委工作的孔祥祯发出了开展“红五月”活动的通知。因会议材料和进步学生名单被特务发现,敌骗取师生在在榆林中学操场开会并当场逮捕了14人,榆林县党、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6月,赵伯平回到陕北后,重新组织了中共陕北临时特委。7月,党、团特委机关由城市转入农村。特委成员分散居住,并分路巡视指导各县工作。1932年秋中共北方局撤消时决定陕北特委仍归陕西省委领导。10月末,由赵伯平、崔逢运(崔瑞生)、鲁学曾(鲁贲)组成的陕北代表团来到西安,与陕西省委联系解决陕北特委的归属问题。几经报告,陕西省委决定陕北特委仍归河北省委领导,调赵伯平到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工作。要求崔逢运、鲁学曾二人去北平与中共河北省委接洽,恢复河北省委对陕北特委的领导。
1933年4月,崔逢运、鲁学曾返回陕北。陕北特委根据中共北方代表和河北省委对陕北工作的指示,于7月23日在佳县高起家坬举行了中共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特委委员马明方、马文瑞、毕维舟、崔逢运、鲁学曾、王兆卿等和游击队代表,神木、府谷、佳县、绥德、米脂、清涧、安定(今子长县)等7个县的代表20多人。会议由代理特委书记马明方主持并做工作报告。会议抵制了驻北方代表部分“左”的错误指示,制定了切合陕北实际的斗争策略,明确提出在陕北大力发展游击战争,决定开辟安定、绥(德)清(涧)、神(木)府(谷)等三个游击区域,扩大和建立游击队;通过了陕北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组织决议案、军事工作决议案;选举新的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宣传委员马明方,组织委员毕维舟,军委书记王兆卿,农运委员张达志。这次会议是中共陕西历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标志着革命的武装斗争已经由以搞白色的形式为主转向全面创建红军的时期,对中共陕北组织和红军、陕北革命根据地乃至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陕北革命武装和政权的建立
编辑 播报
中央根据地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件和著作形成后,都通过各种渠道传入陕北并产生了巨大影响。1931年9月,阎红彦、杨重远率领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到达陕北后,中共陕北特委积极领导和支持晋西游击队的斗争,特委书记赵伯平派张资平传达指示,令游击队即在安定、清涧、延川、延长、靖边一带活动,并改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中共陕北特委和安定县委还派出十多名党团员和青年参加晋西游击队。1932年2月,延川区委决定选调党团员和青年骨干20余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3月12日,刘善忠、高朗亭、杨秉权、高文清等智取清涧县淮宁湾民团,缴获了民团邱树凯的六枝步枪。13日,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正式成立,刘善忠任队长,高朗亭任政治委员。不久,游击队清算绥德地主白登高,袭击永坪镇刘广汉民团,缴枪十余枝。4月,延川游击队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70余人、30余枝枪。10月中旬,陕北特委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明确其任务是“解除豪绅地主武装,武装工农劳苦群众,彻底执行土地革命,并创造陕甘新苏区”。
1933年4月下旬,陕北特委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强世清任支队长,李成荣为政治委员(后为杨重远)。5月10日,红一支队南下到达陕甘边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汇合。刘志丹为红一支队补充了枪支弹药。5月29日,红一支队在北返经过安定县(今子长县)谭家崄时,遭国民党地方民团包围,杨重远在战斗中牺牲。突围后的红一支队,在安定县杨道峁进行了整编。9月,红二十六军派魏武继任支队政治委员。此时红一支队已发展到80余人枪,辖5个中队,10多个赤卫队组织,在安定县西区和北区建立了小块游击根据地。9月,红一支队再次南下陕甘边,先后配合红二十六军攻打旬邑县张洪镇和甘肃合水县城。之后红一支队北返,在安定枣树坪、温家坡两次战斗中接连失利,强世清受伤被俘牺牲,魏武阵亡由白德胜代理队长。不久,部队被打散,白德胜被俘,游击队员分散隐蔽。1934年2月,白德胜与妻子白志贞在瓦窑堡就义。
1933年7月23日,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高起家坬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游击战争,开辟安定、绥(德)清(涧)、神(木)府(谷)3块游击区,扩大游击一、二、三支队,创建革命根据地,在成熟时在巩固的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府。8月,陕北特委6位负责人被敌残杀。为更好的坚定信心做好工作,陕北特委在佳县寨子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特委委员分头到各地巡视,整顿组织,帮助各县创建红军游击队,使得革命武装迅速发展起来。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后,陕北的游击战争从组织准备、初创阶段转向全面发展和迅速壮大的阶段,由秘密活动转向公开武装斗争阶段,由小规模的出击转向大规模活动、由创建小块游击根据地转向建立全陕北的巩固的根据地时期。1933年8月5日,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清涧县王家山成立。支队长罗永宽,政治委员高朗亭,队员十余名。红二支队成立不久,即镇压了绥德县南区反动区长薛永通,没收其财产,并出示布告历数其罪恶。11月7日,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在神木县松树峰由神木特务队改建成立,支队长王兆相,政治委员马万里。红三支队在沙坡西沟、呼家庄、红交寺等地镇压了几个土豪劣绅和收款委员。
1933年12月,中共陕北特委派马佩勋到佳县木头峪,联系在木头峪民团任教练的共产党员刘子义,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随后,特委又派马佩勋到吴堡,领导成立了抗日义勇队,队长薛俊山,政治委员马佩勋。1934年2月15日,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决定,义勇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四支队,支队长薛俊山,政治委员马佩勋。下设两个分队,活动于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的边界。后配合红二支队袭击清涧县店则沟李成善民团取得胜利,缴枪十余支。
为加强对陕北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谢子长郭洪涛回陕北工作。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以西北军事特派员身份,回到清涧领导陕北游击战争。在谢子长等人领导下,陕北红军得到迅速发展,陕北安定、清涧、神木、佳县、绥德等县都建立了游击队。1月底,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召开党团联席会议,传达中共北方代表对陕北工作的指示,决定按中共北方代表的要求在陕北普遍发动群众,进行“抗债、抗捐、抗税、分粮、吃大户”的斗争,进而发动群众分配土地,继续开展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一个师的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3月,红一支队在安定县刘家圪崂村恢复。恢复后的红一支队坚持打击土豪,摧毁地方保甲,消灭小股民团的斗争。7月,中共陕北特委成立了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9月,总指挥部撤消,组建了陕北红军第一、二、三团。从1934年4月下旬到年底,红军游击队在陕北大部分县相继建立,有绥德县第五支队、佳县第六支队和府谷县第七队等14支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在配合红军反“围剿”战斗和保卫各级苏维埃政权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红军和游击队的活动区域,赤卫队也迅速发展,到1934年10月,神木、佳县、横山、靖边、吴堡、绥德、清涧、安定、安塞的赤卫队建立并发展队员一万五千余人,陕北根据地向南发展到延长、延安和宜川一带,与清涧、安定、安塞、靖边四个县连成一片,赤源、佳县、神木、清涧、吴堡、绥德、延川、秀延、延水等九个县的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1934年8月25日,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在涧峪岔景家河村成立,刘光显任主席。11月下旬,在龙嘴子河村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将安定县苏区定名赤源县,选举成立了赤源县苏维埃政府,薛兰斌任主席,康润民任副主席。1934年9月12日,清涧县革命委员会在鹿儿原村成立,白世杰任主席,王文随任副主席。
直接危胁榆林和晋西北沿黄河地带,因此长期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包围分割的以神木为中心,包括府谷、佳县、榆林部分地区,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的神府苏区,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2月,中共陕北特委派张达志到神木整顿党的组织,帮助开展武装斗争。当年底,中共已在神木建立了20多个党支部,发展党、团员200余人。中共府谷县委在二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在中共陕北特委的指导下得到了整顿和恢复,到1933年府谷有党共中员140余人。1933年7月前,神木南乡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斗争的尝试。9月,中共陕北特委派马文瑞到神木南乡传达7月召开的特委扩大会议关于开辟安定、绥德、神府三个游击区域,扩大和建立游击队的决定。不久,又派王兆相、王宗光、李成兰、李成荣等人来到神木。10月18日,神木南区特务队在神木县温家山成立。11月7日,奉陕北特委指示,特务队在神木松树峰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有队员二十余人,枪七八枝。红三支队提出取消苛捐杂税、打倒毫坤地主的口号,到处打击豪绅地主,没收粮食、布匹等财物分给贫苦群众。1933年底前后,红三支队接连杀了6个当时群众最为痛恨的催粮逼税的衙役,声威震动神木、府谷、佳县等地。1934年3月16日,在陕北特委委员高长久的主持下,中共神木县委在神木县崔白家沟成立。6月,陕北特委派王达成以特派员的身份,领导神木、府谷两个县委的工作。9月18日,神木县委在一区王家庄将红三支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谟,参谋长刘鸿飞。同日,神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呼子威,副主席王恩惠。红三团成立后,将府谷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七支队。在红三团的主导下,红军和游击队打退了1934年9月至11月间陕北地方军阀对神府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这期间,神木县一、二、三、四区苏维埃代表大会陆续召开并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府。11月7日,在呼家庄召开了神木县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神木县苏维埃政府。神府地区的武装斗争胜利发展,许多群众主动要求红军去开辟他们村庄,不少青年农民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到1934年秋,神府地区公开的游击区域已发展到南至秃尾河下游两岸,东北沿伸到府谷县城附近,西北逼近高家堡周围和神木城南一带,形成长二百余里,宽百余里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内普遍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和革命政权,有党支部52个,党员七百余名。红三支队发展到二百多人,一百多条枪。先后建立了陕北游击队第二十一支队、十一支队和六支队,各区亦成立了特务队。1935年初,国民党调动5000余兵力对神府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敌由府谷、佳县分进合击,神府苏区遭受严重损失。5月,神木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神府工作委员会。为便于反“围剿”斗争,将神木县委分为东、西、北三个县委。由于敌人的封锁,神府工委与中共陕北特委失去了联系。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神府根据地的二十三个苏维埃区被敌占领了十八个,各级党团组织和群众团体也大部分遭到了破坏。神府根据地人民没有被敌人的镇压所屈服,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9月12日,中共神府工委正式恢复。神府工委恢复不久,接到了中共西北工委关于神府红军向佳县、米脂方向策应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的指示信。按中共西北工委的指示,红三团转向外线作战,工委派出干部到各地恢复基层组织,打击敌人的“肃反”活动。11月25日,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了杨和亭任书记的中共神府特委。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进入神府根据地,配合红三团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神府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4月,神府特区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乔钟灵。7月,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独立第一师成立。到1936年底,神府特区先后建立了神木、佳芦、府谷3个县委和榆林、赤绥、神城、佳北四个工委及神木、佳芦、府谷、榆林、佳北5个县级革命委员会及其所属的区、乡政权。1937年4月,神府特区与国民党八十四、八十六师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结束了神府地区的内战,进入了联合抗日的新时期。
1935年1月25日至27日,陕北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赤源县白庙岔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50余人,会议讨论了加强和建立各级农民政权、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等问题,通过了《陕北省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法》《陕北省工农兵代表大会组织法》《陕北省工农代表大会土地法》《陕北省工农代表大会婚姻法》等法令,正式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马明方任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任副主席。 [1]
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 [2]
参考资料
1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之一)   .陕北党史网[引用日期2022-06-15]
2  陕甘革命根据地——伟大长征的落脚点 伟大抗战的出发点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2-06-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创建和发展见闻(下)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粉碎国民党的一二三次“围剿”-4
刘景范同志1983年第二次书面发言:陕北苏区是郭洪涛同志创建的吗?
红二十七军的创建
【电视剧】神府红军游击队 20集全
八路军;冀东抗日根据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