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是这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吗?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面目可疑的科学。

它以质疑经济学前提“理性人假设”肇始,结合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它自称经济学,其实更像心理学。至少许多流行的行为经济学著作都给人这种印象。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就是其中的一本。

行为经济学绕开了奥地利学派从米塞斯到罗斯巴德对“理性”一词长篇累牍的阐释(-1),《稀缺》一书的两位作者则绕开了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与对“稀缺”的诸多阐释(-2)。本书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但“贫穷”与“忙碌”的主观性并不在作者的关注范围内,因为这有碍本书论述的展开。有碍作者用“稀缺”来解释无数种问题。套用那句流行的话,作者拿着“稀缺”的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常常自感贫穷,山村里的土鳖万元户常常炫富。日理万机的人未必觉得自己忙碌,无所事事的人未必觉得自己闲暇。在本书的论述中,“贫穷”与“忙碌”变成了一种客观存在。

一个人不用工作学习,可以整天打游戏,他会经常感到打游戏的时间“稀缺”吗?只有他自己知道。“贫穷”与“忙碌”都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作者却将它们当做客观事实来展开“研究”,这是一种学术缺陷。这种缺陷导致本书的结论未必靠谱。

然而,这本书的畅销不是因为它的精准性,而在于它的启发性。正如批判行为经济学的学者并不否认这门学科的价值。“(它)对各行各业都有用,包括乱搞男女关系。”一位学者带着嘲讽的语气如是说。

注意力是稀缺资源,父母生病的人难以专心工作,老婆在生小孩的人难以专注比赛。这是因为注意力被分散了。作者将我们的大脑比作电脑,发明了一个词“带宽”。何意?即我们同一时间操心的事情越多,就像电脑启动的程序越多网速越慢一样,我们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越差。分心影响我们的发挥。

为什么穷人的学习不好工作不好?因为要忧虑生计,“带宽”被占据了;为什么忙碌的人永远忙碌,减肥的人总是不能成功,因为“带宽”被食物和事务占据,总是被分心,难以有效率。

没有效率,就没有改善。

匮乏总源于充裕,正如衰败常始自繁华。穷国的农民如果在秋收后控制收支,亦不至于春日窘迫;忙碌的人若在闲暇时管理好时间,何至于经常手忙脚乱。“带宽”如此重要,没有“余闲”则损害高效。正如长远看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的人生产力比不上一天工作八小时的人。“稀缺陷阱”带来的“管窥思维”让人鼠目寸光,穷人只关注财务,忙人聚焦于手头,以管窥天则一叶障目,太多重要的事被忽略。

“忽略”酝酿着未来的灾难。正如消防员急于救火以至于上车时忘记戴安全带,成人忙于加班忘记去幼儿园接小孩,青少年忙于打游戏忘记保护视力。

按照本书的解释,此皆“稀缺陷阱”带来的“管窥”之祸也。

“稀缺”亦有好处。截止日期让人专注于要务,资源有限让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生命若没有尽头,多少事都注定无法完成。

这本书的结论就是提醒我们要注意“稀缺陷阱”,注意自己的“带宽”,小心“管窥思维”。要对穷人有同情之理解,政府扶贫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带宽”。陈兴杰老师批评今年的诺奖得主用行为经济学研究来支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本书的作者和诺奖得主是一丘之貉。都在鼓吹“更科学的干预”。这种科学,听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是扯淡。

因为穷人忧虑生计,总是处于“管窥思维”,难以考虑长远,所以需要来自政府更多的更科学的帮助(干预)。这就是两位作者的逻辑。至于这更多的更科学的干预需要纳税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作者并没有去推理。

两位作者把贫穷、忙碌、减肥失败、次贷危机都众多问题都归因于“稀缺陷阱”,按照这种方法,也可以写一本书叫《干预》。也许,我们之所以陷入贫穷和忙碌,并非因为“稀缺陷阱”带来的“管窥思维”,而是因为本书以及无数类似的鼓吹政治干预经济的愚蠢的“科学理论”。

既然这些我都不信,那么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我以为,意义在于对我个人的启发。对每个读者关注自己的“带宽”,警醒自己的“管窥”,利用“稀缺”来提高效率,利用“余闲”来防患于未然……对于个人处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乏启发性。

至于书中那些高屋建瓴的政治献策,就让它们见鬼去吧。

注:

1. 米塞斯《人的行为》与罗斯巴德《人、经济与国家》两本书中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是运用理性来进行选择的。比如我们面前的食物包括蛋糕、牛排和毒药,我为了满足自己吃甜食的偏好而选择蛋糕,你为了健康而选择牛排,他为了逃避痛苦而选择毒药。大家都是运用理性做出选择满足目的。不能因为目的没有达到(比如服毒自杀失败)或者目的本身不健康(想吃甜食)、科学而否认选择者的理性。理性是中性词。

2. “稀缺”在经济学中的含义是需求大于资源的实际存在量。任何人都面临稀缺,富豪也面临金钱的稀缺,闲人也面临时间的稀缺。在《稀缺》一书中这个词汇则主要指向穷人的金钱稀缺和忙人的时间稀缺。


按照《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的逻辑,还可以写一本:《通货膨胀: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通货膨胀背后的“货币陷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陷阱,我们虽然不是坐井观天的青蛙,但每个人都真真切切的活在这口井中。认识货币,也就成为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堂常识课。有这样的常识课吗?——本周日晚上九点,听比特币研究者马骏讲《站在技术和经济学的十字路口认识比特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怎样帮助穷人才能不流于美好愿望
【教育读书】关于普通人赚钱的五个扎心真相
贫困真相与扶贫路径 ——读诺贝尔奖得主班纳吉作品《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荐书一本 | 《贫穷的本质》
今日分享|贫穷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