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价格,刘润错了

最近读了知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的价格,由什么决定一文。

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经济学知识,通俗易懂,适宜传播。但文中有几处明显的错误,本着对知识的求真态度,我试着对这些错误进行论述。

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读者朋友留言指正。

1

文章开篇就是一个断言:商品的价格,会围绕着它的价值上下波动。

这是一个客观价值论的典型错误。

好像在说商品有一个属性叫“价值”,就像商品有质量、密度、颜色等等客观存在的属性。

那商品的“价值”是什么东西呢,能像质量、密度那样测量么?假设地球上所有的人消失了,商品的质量、密度等客观属性还是存在的,可“价值”还存在吗?

之所以这么问,我是想强调:价值是有主体的,价值不是商品的客观属性,而是商品对人来说有用,它才获得了价值。

既然商品因人而获得了价值,那么必然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有人喜欢榴莲喜欢的不得了,对他来说价值比较高,而对于我这样一个闻到榴莲味就犯恶心的人来说,榴莲价值基本为零,甚至为负的。这样的话,商品的价值是以谁的标准为标准呢?

也许有人会说,可以把所有人对某件商品的价值求和再求平均数。先不谈这种统计工作量巨大以至于不可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说明这种方法的不可行:

第一,人对商品的价值排序是一个序数概念(序数:第一,第二,第三……),不是一个基数概念(基数:一个,两个,三个)。比如我想吃苹果胜过雪梨,也就是在我此刻的价值表上苹果的排序高于雪梨,仅此而已。我不能给苹果和雪梨赋予某个数值进行计算。

第二,我们的偏好是时刻变化的,比如我讨厌榴莲,但未来也可能喜欢上它。

基于这些原因,一个商品的所谓“价值”根本是无法计算的。

2

那价格是什么呢?

张三用两个鸡蛋换了李四一个苹果。此时,在张三那里一个苹果的价值高于两个鸡蛋;而在李四那里,两个鸡蛋的价值高于一个苹果。

也就是说,交易双方必须对交易的产品有互为相反的评值。这样交易一但达成,双方都将获益。

在这笔交易中,一个苹果的价格可以用两个鸡蛋来表示,或者说一个鸡蛋的价格可以用1/2个苹果来表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绝非说一个鸡蛋价值等于1/2个苹果的价值。

交易双方评值是互为相反的,所以也不存在等价交换。也就是说,价格仅仅是一个交换比例。

在复杂的经济中,引入货币——在市场中普遍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之后,对这一结论也不会发生改变。

3

那么在复杂的的市场中,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呢?

简单来讲:在市场中某一商品会有许多卖家,构成了供给;也有许多买家,构成了需求。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会趋向于均衡价格。所谓均衡价格,就是在这一价格下供给量刚好等于需求量。

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用的是趋向于均衡价格,这么说原因有二:

一、价格是需要企业家去试探和发现的,市场中不会有一个大大的均衡价格写在那里,或者谁告诉你。

二、市场是随时变化的,消费者的偏好、市场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等等都是在动态变化之中,也就是均衡价格也是一直在变动。所以长期来说,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而永远不会达到均衡价格。

4

那么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呢?

其实只要能改变供给和需求的因素,都能改变商品的预期价格。

比如说某地发洪灾,粮食减产,供给减少,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预期会升高;又如某专家说吃燕窝没有特别的效用,而且民众们都信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减少,燕窝的预期价格降低。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刘润老师的文章。刘润老师列举了四个影响价格的因素: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效率、信息。

截图来自刘润老师原文

生产成本和效率其实都是一回事,作者如是说:“我们直接从供应链源头拿到茶叶,没有开线下门店,没有请售货员,更没有砸广告,缩减了许多中间环节”。这其实不就是降低成本么,即使效率指的是办事效率提高了,那也是节约了时间成本。所以把生产成本跟效率完全可以归为一类,就是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升降对价格的影响,终究也还是通过需求供给来改变的。

假设某商品的生产成本由于某原因大幅降低,如果还按原有价格销售,利润也将会提高;利润的提高就会吸引资本快速进入此行业,商品供给就会增加,那么预期价格就会降低。

但在实际市场中,很可能某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会主动降价、扩大生产占领市场,因为它如果不这么做,其他企业也很可能很快学会技术而进入该行业,挤占市场。但这些都是营销经营方面的学问,跟经济学关系不大。

另外,作者举了信息影响价格的例子。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的一种常态。确实在有些商品交易中议价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我想说的是,商家做交易一般来说不是一回合交易,而是要虑长远的信誉。买家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也是要成本的,比如花时间去对比,查看各种网站信息。

买家是否愿意去获取信息,这取决于他在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预期价格降低的额度之间如何取舍。对于大宗商品,因为交易价格比较大,买家通常都会多家做对比。但这种某一具体价格的形成,可能已经不是经济学范畴的事了,经济学研究的是一般化的价格的变动。

如非必要,勿增实体。在我们熟悉的“供需决定价格”这一经济学规律之外,刘润老师凭借自己的多年的商业经验添加了成本、效率和信息。但这种添加,其实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的。
本文为作者为不如读书社群小伙伴。
了解不如读书社群:
招募 | 用一年时间,我们一起来读书写作
配图来自:卡纳莱托《威尼斯大运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
傅海棠:期货交易的哲学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逻辑,如何与已经建立的商业秩序适配?(上)| 企鹅经济学
2002年西方经济学试题B卷(专升
经济学与价格学基础理论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