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北大博士相亲,从和他对话的第3句开始,我就对他好感全无

文/小文

大家好,我是小小老师团队的编辑小文。

在我老家亲戚眼里,我是一个十足失败的大龄剩女。

从我25岁生日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开始贬值。单身、未婚、在外地打工、名下没车没房,皮肤越来越松弛,如果30岁再不结婚,最后只会落得连小孩都生不出。

即使我不遗余力的和她们解释,我在外地工作挺开心的,能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是幸运,没有的话我自己也过得逍遥自在。

她们听了只会觉得我悲哀,是借口,赶忙劝我:不能再拖了,女孩子过了25岁就不值钱了,以后找二婚带小孩的男的都配不上,我这里有个小伙子,是个铁路工人,有编制的,你过年去见见,好好掂量自己,不要太挑了。

我狗头保命发誓,我对铁路工人这个职业没有偏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25岁前,我的相亲对象还可以“匹配”上北大博士,几年功夫,我在相亲市场里的议价权已经明显降低了。

1

我的第一个相亲对象起点就很高,是北大博士,我老乡,和我一样准备去德国留学。

他是工科出身,可以说学成回来,即使不留京,可以任教的学校也是随便选,据说还有人才补贴,分房福利。

而当时的我刚毕业,22岁的年纪,面临着直接就业,还是出国读研的抉择,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忧虑。

因为我们两家人有共同好友,听说我要去北京培训语言,就安排他照顾我。

表面上是老乡见面,事实上,双方家长都在打小算盘,撮合我和他交往。两人要能成,一起出国再一起回来,到时候就是“留学精英,光宗耀祖,说出去多气派。”

我上课的地方在中国地质大学,离北大4站路,博士他们学校给配了校外休息的房子,正好可以借我暂住,他则回学校宿舍住。

这可帮了我大忙,要知道,在北京城最难的就是租房,我只是来短期学习,天天住酒店太奢侈,租房很多地方都是3个月起租,而且价格也不便宜,那个时候在海淀区,单是一个10平米的小单间一个月就要3000块,还要押一付三。

他能爽快的借我住,让我很是感激。所以还没有见面之前,我对他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

可是,这个好印象在见面后,他说第三句话时就被打破了。

2

我曾经看过一个段子,你永远不需要问高学历的人从哪儿毕业,因为他会自己告诉你。

我来北京的第一天,北大博士来车站接我,

说的第一句话是,等下咱们直接坐公交不坐地铁;第二句是,这有位子,你坐这里;第三句是,我是北大的,你是哪个学校的?几本啊?

我心想可能亲戚只对我说了他的基本情况,我的资料他却不是很清楚。便老老实实报了校名,是个普通到榜上没名的学校,勉强算是个小二本。

他听后沉默了,没有再接话。

这种沉默其实比直接学历鄙视更可怕,那种空气停滞般的尴尬,每分每秒都在提示我,你高攀了。

当时我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的,但我忍住了,安慰自己,也许我只是太自卑,太敏感了。再看看,再相处一下再来判断一个人。

北大博士帮我安顿好住处后,带我进了北大食堂吃饭,他刷学生卡的时候,我甚至想,我吃了北大的米,是不是也能变聪明变成学霸。

但是当他再次刷学生卡,想带我进北大图书馆的时候,我被拦在了门外,现实告诉我,北大图书馆只能是本校的学生才配进的,你只是一个参观者,看看大门外观就够了。

虽然将来我可能要去德国读书,他也要去德国读书,回来都将会被称为“海归”,但是我们两个本身的起点就是不一样的。

被图书馆拒绝后,北大博士只好带我去未名湖散步。未名湖小情侣多,蚊子也很多。

聊天时,他说得最多的四个字就是“我们北大”,我知道他有这样的资本做谈资,换了我可能牛皮要吹到天上去。只是当时的我听完话,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3

在北京的一个月可能是,当时的我22岁人生中最努力的一个月,甚至比高考还要用功。

和我一起参加辅导的同学,很多都是人大、交大的高材生。我在自己的学校成绩还好,到了北京城,我就是个大傻蛋,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我很努力很努力,也总是追不上他们。

我想去的柏林洪堡大学可能在世界排名排不上太前,但是在德国国内还是叫得上号的,爱因斯坦、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还有海涅都是荣誉校友。

因为我本科出身一般,即使我在校的成绩在全年级前几名,绩点不错,想要去这样的好学校,德语成绩将近要达到20分满分才有胜算,所以我的压力一直很大。

北大博士则很轻松,虽然去德国留学,但是他们是英语授课,对语言要求不高,加上又有高校背书,出国是板上钉钉。

期间他约过我好几次吃饭,本来的相亲大会,变成了学术研讨会,吃饭间全是听他在说“我们北大”如何如何,我每吃一次饭就要受一次打击,学霸和学渣之间毫无浪漫氛围可言。

之后的考试我真的尽力了,但是离满分还是差了3分,不要小看这3分,基本上就离好学校无缘了,剩下的可以去的学校,需要再补上语言成绩,这意味着,要让爸妈养着,备考一年再战。

比起坦然接受我是个学渣的事实,我更意识到了,其实我想去留学,根本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只是为了一张更漂亮的毕业证书,一个更响亮的学校名号,来证明我是一个优秀的人罢了。

这比皇帝的新衣,还要自欺欺人。

4

在离开北京之前,我请了北大博士吃饭,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虽然我可能去不了德国了,但是也祝他灯与河川,夏日人间,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他只说,你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段相亲经历不算太浪漫,甚至有点狼狈,有彼此好感的时候,也有彼此失望的时候,连带着一点点的小暧昧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

后来他出国又归国,娶妻又生子,事业顺利家庭美满,是典型的北大成功人士生活范本。

而我则完全活成了他的反面。

在亲戚眼里,我错过考研,错过留学,错过北大博士,错过很多相亲对象。如今大龄未婚,在外打工,无房无车,简直好可怜,给我介绍铁路工人是抬举我,要是再错过,就没有更好的了。

对于他们,或者大多数人来说,过了25岁,年纪越大在相亲市场越是贬值,最后可能真没得挑。

可是,年龄的“贬值”是客观不受控制的,人的贬值却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来评定。

我觉得现在的我才是最好的时候。

原来的我不懂得爱自己,自卑又胆怯,更不要提去爱别人。

现在的我,在每个和我相亲过的对象身上都领悟到了很多(有机会下次分享其他相亲故事)。不是他们主动教会了我什么,而是经历过一些人和事,我自己更懂得自洽,活得更加自在。

我没能留学成功,没能和爱因斯坦成为校友,没能成为博士后夫人,没能在25岁前把自己嫁掉。而是转换赛道,安安静静做了一枚打工人。

我原谅了自己的平庸,也认识到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

我用几年的时间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努力去寻找我真正喜爱的东西,去做我擅长的工作,不再为了一纸证书向世人证明自己。

即使在25岁已过,30岁未到,这个世人眼里不算成功,不算优雅的年纪,也可以自得其乐,悠然向前。我不拒绝新的姻缘,但也不再慌乱我的未来。

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学生“含泪吐槽”,别羡慕我们学校好,来了才知道有多累
第一次相亲,你居然带来二十多个亲戚?
博士硕士勇士相亲,笑你三天三夜
博士硕士相亲,笑三天三夜!
这些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他们为何而相亲?
北大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