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颜值弱于林徽因,成名晚于张爱玲,却惊艳了世人,温暖了岁月


她是从民国走来的女子。她是贤妻、才女、朋友的完美结合。

她是名门闺秀,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是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她是深得旧式家族齐声夸赞的“洋派媳妇”;她是令女儿骄傲的全能妈妈。

她是一位世纪老人。生于乱世,历经战乱、学潮、内乱······任凭风雨飘摇、栉风沐雨,始终淡定从容、沉浮自若。93岁写出《我们仨》,近百岁高龄译出《斐多篇》······

她是杨绛,一个刚且柔、温和韧的女子,一名勤而专、敏而谦的学者,一位历经沧桑、将生命磨砺出无数切面的智者。

这是怎样的奇女子,将自己活成了众人眼中的传奇、风华耀眼的才女?使自己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优雅动人、堪称楷模?

1

最好的成长,来源于家庭的和睦温馨

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父母的远见卓识

杨绛出生于一个旧式大家庭。世居江苏无锡,几代为官。

在杨绛自己的描述中,杨家被称为“寒素人家”。“寒”指经济状况,而“素”说的却是家风的朴素严谨、为官清廉。

正是这样“寒素”的家风,生于书香门第的父亲杨荫杭执着刚正。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回国后担任民国初年的江苏审判厅厅长,是一位眼界开阔、思想富足的学者,也是一位和一般封建家长不同的开明父亲。

母亲唐须嫈,出身富商之家,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早年就读于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学“务本中学”,贤惠文静,心灵手巧。

父亲刚烈开明,母亲温婉和顺。在父母熏陶下的杨绛,既有父亲的刚正,又有母亲的柔韧和稳健。

母亲是旧式大家庭中得体的女主人,宽容大度,温婉和蔼。一肩担下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虽然每天忙里忙外,总是和颜悦色、不温不火,将家里的一切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对任何人都宽容和蔼。

纵然生活在旧式的外壳下,但这个家庭是自由开放的、民主和睦的。

父母送给彼此的,是最好的时光,带给儿女的,是幼时美满和睦的家庭及日后行走世界的底气。

后来,杨绛嫁给钱钟书,面对钱家这个旧式的大家族,能够从容应对、相处得体,或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虽然没有特意指导,但一天天、一年年的耳濡目染,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中。

父亲杨荫杭是刚直不阿的法学之人,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读书更是他最基本的爱好。正是因为父亲对阅读的热爱,指引和影响了杨绛,把她也带进了美妙的书籍的海洋。

父女间有一次关于“一星期不读书就白活了”的对话,足见这对父女对共同爱好的痴迷。杨绛也因此成为父亲最疼爱、最欣赏的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父亲都给予了杨绛最大自由的选择和支持。

这一爱好也为杨绛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绛那句关于读书意义的总结也被读书人奉为经典: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用生活所感去读书。

这也是对杨绛一生最好的概括。

杨绛是幸运的,有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开明博学、疼爱孩子的父母。

生于杨家,从小就接受新派的思想,使杨绛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父母的新潮和渊博,让她比一般的女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和快乐的生活,滋润着、也守护着杨绛的成长。

2

最好的爱情,莫过于心甘情愿

最好的婚姻,莫过于我爱你,你惜我

世上有一种爱情,没有心机算计,两人三餐四季,始终相敬相爱,没有生离,只有死别。

世上有一种爱情,朴素到只是在静室相对读书,却可以像两尾鱼一样,畅快地在精神世界相应和。

这种爱情叫杨绛和钱钟书。

1932年早春,执着于清华梦的杨绛辗转来到清华求学。

古月堂前的偶然邂逅,开启了俩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佳话。

1935年,钱钟书考取英国牛津的公费留学。为了照顾生活低能的钱钟书,正在清华研究生院苦读外国文学的杨绛毅然办理了退学,回到无锡与钱钟书仓促成婚,而后一同踏上前往英伦的邮轮。

要知道,清华大学对于杨绛来说意义非凡,是她少年梦想的终点。为了爱人,这个梦只能遗憾收场。杨绛没有犹豫。

回国后,杨绛开始了剧本创作。带孩子之余,写出了《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成为上海戏剧界的红人。

此时的钱钟书,一部小说也正在脑海中渐渐成型,这就是著名的《围城》。

杨绛知悉钱钟书的计划后,主动为他扫清了一切障碍。尽可能地节省开支,摇身变成钱家的“灶下婢”。照顾家人、孩子,还要抽空写自己的剧本《风絮》。

钱钟书看杨绛如此辛苦,很是心疼,决定尽己所能帮杨绛分担一些家务。可没做过家务的他总是帮倒忙。杨绛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也从不戳破。

杨绛的任劳任怨得到了钱家上下的一致好评:笔杆摇得,锅铲握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出水能跳,入水能游。

成为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父亲杨荫杭却不高兴:钱家倒奢侈,我花心血培养的女儿给你们当不要钱的老妈子了。

为钱钟书付出这么多,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她这样回答:为什么?因为爱。我了解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因为爱,心甘情愿;爱他,也要疼她。

钱钟书这样评价杨绛:遇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对一个女人的最高奖赏,概莫如此。

3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相比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等民国才女,杨绛出道早,却成名晚。

她总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一切。犹如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温暖的人,值得被岁月温柔以待。

杨绛成名于戏剧,小说、诗歌等作品并不多,最终成就却在翻译领域。

《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甚至在48岁为翻译《堂吉诃德》,杨绛在打扫厕所的间隙自学西班牙语,最终将《堂吉诃德》完美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曾经北大教授朱光潜的学生问他:全中国翻译谁最好?朱光潜想也不想地回答:杨绛最好。

杨绛和其他民国才女不同,除了提笔写书,以书怡情,还能搁笔做饭,相夫教子。各种身份转换自如,游刃有余。

这样的女子,尝遍人间百味,洞察世间百态。温润如玉,淡雅如菊;面对艰难困苦,弱柳扶风,却韧而不折。

面对钱钟书病重,女儿病故,80多岁的杨绛以瘦小的身躯挑起了三个人的重担。

独自一人的杨绛,93岁时,用平和的语句、用旁人无法言表的痛,写下《我们仨》。

96岁高龄整理出版钱钟书的文稿,让其流传世间。

102岁出版《杨绛文集》。

这样坚强睿智的老人,不知该怎样形容,只能由衷的敬仰!

翻看杨绛先生每一时期的照片,温润的气质,端庄的容颜,优雅的身姿,淡然的微笑,仿佛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似静水深流,韵味隽永。

归结为两个词,淡雅,从容。

一如先生百岁感言的那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先生用一生的经验和经历,指明了人生该有的态度。


4

从洋派的女学生,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贤妻良母,到“我一人怀念我们仨”的孑然老人,杨绛先生始终以淡然的微笑、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每一阶段,迎接每一场风雨。

看多了人生无常,看淡了生死,在纷繁的世界一隅独守淡定。坦然处之,静好岁月。

不变的是严谨执着的治学和淡然如菊的品格,不惧风雨、随风摇曳的坚韧。

周国平这样评价她: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这样的奇女子,世间唯一。

余生,愿做这样的女子,人淡如菊,柔韧如柳。不惧光阴,温暖岁月。

作者:原来是你,汤小小写作班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妒
杨绛评价张爱玲:长相难看、爱出风头,你们太高看她了
美妙轻松莫过恋爱时 // 尚诺
杨绛张爱玲的矛盾是文人相轻?还是女人间的嫉妒?还是另有原因?
杨绛批张爱玲长的丑、意境卑下,钱钟书批林徽因丈夫最驯良,更毒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杨绛指责张爱玲,张嫌弃冰心,冰心讥讽林徽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