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曼学习法:​以输出倒逼输入

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一生成就斐然,他不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精通多门语言,在音乐方面也造诣颇深。他之所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后人将之总结为费曼技巧或费曼学习法。

本书就以《费曼学习法》为名,核心理念是以教代学,以输出倒逼输入。费曼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简单地解释一件事,那么你就还没有真正弄懂它。——费曼

通俗的说,真正掌握一种知识的标准:用直白浅显的语言,向从未接触过这个知识的旁观者讲清楚,无论它多么复杂。

本书目前豆瓣评分6.6分,可读性一般,不建议精读。

图书截图

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切实改变行动,以写作倒逼输入和思考。所以最近重新启用尘封已久的公众号,督促自己胡思乱想之余,写点笔记,输出文章,比如这篇书评。

学习的理念

传统学习模式,重吸收轻应用,以记忆背诵居多,推崇权威唯尊,书本至上,遇到问题生搬硬套,不能很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所有书本和课程上的知识,都受到一定的现实条件约束,问题场景变换,老办法不一定能解决新问题。

高质量的学习,应该让人与时代同步,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与真实世界建立有效联系。

书中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学习的主体是人,最终的落脚点理应是人。那末,学习最重要的事,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建立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框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的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以「输出」为载体的选择性输入。这不就是主题式学习么!

为什么要持续输出?

自我加压,转变学习模式

一旦将输出作为既定任务加入学习计划时,大脑会有意识从被动接受状态切换到主动学习状态,关注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否则,一旦有机会,大脑就会开小差偷懒。

梳理内容,加深知识理解

一旦进入输出状态,大脑不得不回顾所学,将既有的知识梳理、强化并形成系统。在此过程中,还可能发现很多学习时被忽略的细节。

展开联想,思维碰撞获新知

输出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往往能激发闪光点,产生的灵感火花,带来意外收获,弥足珍贵。

接受反馈和质疑,不断修正认知

输出时,有些认知盲点会浮出水面,曾经你以为自己知道,但你讲不出来道不明白,实则是认知盲区。输出过程,实则是对自身的一次认知体检,此其一。输出到自媒体平台等公开场所,接受他人的评价和质疑,修正自己的认知,这是第二次认知体检。

多数时候,我们的学习不过是在朗读一页有一页PPT,发现自己不会说的便直接翻过去。我们没学到,别人也不知道你没学到。——费曼

保持「绿灯思维」

与绿色思维相对应的就是红灯思维,即自我中心主义。这种人,在交流或表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观点或立场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挑战时,第一反应不是与对方交换看法,填补认知盲沟,而是充满警惕,加强防卫捍卫「自我尊严」,关上沟通之门,拒绝反省。

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拥有开放的心态,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会耐心倾听,将之视为打开新世界的钥匙。根据信息论,雷同观点提供的新信息几乎为零,质疑意见提供大量新信息,无疑会进一步加深或扩宽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

因此与人交流,涉及观点或思想问题时,需时刻警醒,注意区分什么是「我」,什么是「我的想法」。

我们经常把别人对自己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这个人的彻底否定,当对方和你争论某个学术问题时,我们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去思考是否真的有问题,而是认为对方是在针对我,是在挑衅我。——费曼

以慢为快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常伴身侧不离,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五分钟教你看懂XX」之类的短视频充斥各大平台,从技术上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不求甚解快餐行为。这种快餐式的知识或信息,往往只给出结论,而不知其所以然,省略中间过程。看似干货,实则毫无灵魂。你以为你懂了,实际上还是不明白。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任何形式的学习——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思维方式,最终物理层面都涉及到改变大脑神经系统。成年人的大脑具有一定神经可塑性,但需要持续的练习以促使大脑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蜻蜓点水般的「自以为知道式」学习,仅能产生神经冲动,远不足以形成稳定的新的神经回路。花那么多时间,干了无用功。

给自己点信息,给大脑点耐心,以慢为快,专注于既定的学习对象,学懂弄通,深刻理解其核心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如臂使指。

内化知识的四条建议

勤用善用笔记

学习、思考、讨论时,随时记录核心要素。即可帮助我们后续对知识再加工,也是一种辅助记忆手段。实践中,可借助讯飞语音转录文字技术,及时形成文字稿记录。

结构化整理知识

对输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删除不需要的内容,重组留存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经历和需求,形成自己的见解,结合卡片笔记法,建议以内容块为单位,归纳整理为知识卡片,方便进一步加工或输出,实现知识块高效复用。

输出发布自己所学

把经过整理的知识发布出去,收取人们的反馈。如果有人点赞,那是一种支持和鼓励,属于正反馈;如果有人质疑,那可以弥补自己的认知不足,完善思维,开阔视野,也属于正反馈。横竖你赢!

简化吸收并内化

对收到反馈的精华版知识,再次简化,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己所用,转化为长期记忆,至此算完成一次轮次高效学习。

一些遗憾的地方

也许因为两位作者合著的缘故,内容统筹方面存在瑕疵,有些内容放在一起更合理,但却被拆开作为不同章节。如「第十章 第一次复述」「第十三章 用“输出”倒逼“输入”」和「第十四章 第二次复述」,讲的是同一件事,大部分内容相似或紧密相关。

还有一些内容前后顺序安排可以更合理点。比如「内容留存率」这个重要概念,在「第十二章 以教代学」中已经引入,但后面第十八章专门用一个章节来论证学习效能与内容留存率的关系。其实完全可以将第十八章内容往前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费曼学习法”更实用、更有效、更简单、更适用的高效学习法!
一些令人相见恨晚的学习方法
每日思维模型——费曼学习法,帮我们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
读《费曼学习法》:原来我们都学错了,输出才是学习的本质
《费曼学习法》第7篇 复述的作用
要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这3本书不能错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