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导引法 动静内外调·延年益寿高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在古代养生文化中,练气士提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核心理念,这一智慧同样贯穿于五禽图功的修习过程。五禽图功在具体练习时,对姿势、动作、呼吸和意念均有明确要求:姿势需松柔舒展,避免僵硬紧绷;发力讲究刚柔并济,切忌使用拙力;呼吸要求均匀绵长,杜绝急促粗喘;意念需若有若无,不可过度执着。
五禽图功依据中医理论,将人体的肾、胃、肺、肝、心五个重要脏器,与猿、鹿、虎、熊、鹤五种动物形态相对应,形成五部功法体系。为进一步提升修炼层次,还在鹤功基础上衍生出顶功和底盘功,重点强化心肾功能。其中,猿、鹿、虎三部功侧重练精化气,熊、鹤两部功注重练气化神,而顶功与底盘功则追求练神还虚的境界。尽管精气神各有侧重,但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需要修习者全面理解和把握。
猿功作为五禽图功的基础功法,建议初学者重点练习。鹿功主要针对胃肠功能进行锻炼,适合与猿功搭配练习。长期坚持猿、鹿二功,不仅能改善食欲和睡眠质量,还能增强精神状态和身体抵抗力,起到良好的防病治病效果。正如五禽图功前辈所言:"猿鹿二功是防病治病的基础,虎功可使身体由弱变强,鹤功则能引领修炼者探索长寿奥秘。"
在五禽图功的练习过程中,意念起着统领作用,协调着姿势与呼吸的配合。动作的节奏快慢由呼吸的长短决定,气息悠长时动作舒缓,气息短促时动作稍快。每个动作都蕴含着意念引导,伴随着气息流动,形成意念、气息、姿势三位一体的练习体系。每一次呼吸都要做到"息息归根",将气息沉入丹田。用气功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要始终保持"心息相依""意气相随"的状态。
练习前,需先调整身心状态,排除杂念,放松全身肌肉,调匀呼吸节奏,尽量做到忘却外界事物;练习过程中,更要进入忘我的境界,抛开对自身存在的感知。因为只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才能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修炼境界,体会其中的玄妙。
具体练习时,牙齿轻叩,嘴唇微闭,舌头抵住上腭。若无鼻部疾病,建议采用鼻吸鼻呼的方式,吸气时要缓慢悠长,呼气时要轻柔细密,如同春蚕吐丝般连绵不断。
若希望通过练习增强体力,可以选择睁眼练习;若以调养身体、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则建议采用似闭非闭的垂帘式,有助于集中精神。古人云"努目以生力,闭目以养神",因此在练习时可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灵活选择。
【猿功】
猿功主要作用于人体肾脏。肾中精气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础物质,被中医视为"先天之本"。肾脏具有五大重要功能:一是藏精,储存人体的精华物质;二是主水,调节水液代谢和排泄;三是主骨,促进骨髓生成;四是主纳气,辅助肺部完成呼吸功能,肾气虚弱会导致呼吸困难;五是开窍于耳,肾气充足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听力。正因肾脏如此重要,猿功作为五禽图功的基础功法,对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表明,重症患者坚持练习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
『猿功具体练法』
预备姿势: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头部微微前倾,将注意力集中于丹田位置,调整呼吸,全身放松,保持此状态1-2分钟(如图1)。
要求:保持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保持平和心态,默念"松"字诀,从头顶开始,依次放松肩颈、胸背、腹部、腰腿,直至全身。放松到位时,部分人会感觉到轻微的触电感,这是全身放松的标志。
保持预备姿势,双手变掌,掌心向上,两手中指指尖相接,置于小腹下方耻骨位置,距离身体约2-3厘米。双手启动时开始吸气,吸气完成后呼气,此为第1个呼吸。保持目光和意念注视丹田(如图2)。
呼气结束后,双掌保持姿势不变,缓缓上移至与肚脐平齐,移动过程中吸气,到位后呼气,此为第2个呼吸。继续保持意念和目光注视丹田(如图3)。
保持姿势不变,吸气后呼气,同时双掌下沉,身体随之弯腰,弯曲程度以自身可承受为宜,尽量向下但不可勉强,避免拉伤。手与腰的动作需协调一致。呼气结束,此为第3个呼吸(如图4、5)。
呼气结束后立即吸气,双手保持姿势不变,向上、向前举至头顶,双臂伸直,掌心向下,目光随手动上移(如图6)。
吸气结束后呼气,双掌沿面部前方下落至小腹下方(如图7、8、9),目光随手下移注视丹田。随后双手上移至肚脐处,沿带脉向两侧分开,置于腰际。
呼气结束,此为第4个呼吸(如图10、11)。
此时,指尖向前,掌根向后下压,低于肚脐位置,指尖上翘与肚脐平齐(参考图11)。身体微微前倾,重心移至前脚掌,脚趾抓地。
保持此姿势,连续完成5个缓慢呼吸,分别为第5-9个呼吸。
第9个呼吸呼气结束后吸气,身体下蹲,膝盖弯曲,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同时双手从腰际上举至胸部,在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如图12、13)。
紧接着,双手从胸部分开,沿身体两侧上提,然后平伸向前,交叉重叠(如图14-19)。至此吸气结束。
双手分开,翻掌成拳,拳心向上,缓缓收回至腰际(如图20)。
收拳同时腰部前弯,呼气结束,此为第10个呼吸(如图21)。
腰部弯曲角度以30度左右为宜,避免影响呼吸或达不到锻炼效果。
此时,双脚间距约为自身九个半拳头宽度,塌腰,头部微低,脚尖内扣,脚跟外展呈内八字形,保持意念和目光注视丹田。
保持此姿势,连续完成9个呼吸,分别为第11-19个呼吸。
第19个呼吸呼气结束后,腰部缓缓伸直,坐胯(如图22)。
左脚收回,抱膝恢复立正姿势,双拳相接,拳心向上,注视双拳交接处(如图23、24)。
开始吸气,双拳上提至肚脐处,拳面朝上(如图25)。
继续将双拳提至鼻尖(如图26)。
抬肘至与肩平齐(如图27)。
拳心向内,拳背向外翻转(如图28)。
双拳下落至喉头位置,吸气完成(如图29)。
吸气完成后立即呼气。双拳向两侧分开至腋窝处,松开成掌,从腋窝插入后背,双手虎口交叉,沿脊柱轻抚至尾闾,然后自然下垂,呼气结束,此为第20个呼吸(如图30-33)。
至此,猿功一遍练习完毕。
要求:
①五禽图功的握拳方法为:四指并拢内握,大拇指指尖紧扣食指第二节,保持拳面平整,其余四指紧贴掌心。这种握拳方式既能发力又不会使用拙力,还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即使在寒冷天气练习也不易冻手。
②猿功可根据个人体质、健康状况和时间安排,反复练习10余遍,以练习后感觉精神饱满且不疲劳为宜。
『猿功拍气导气法』
①猿功建议每日练习1-2次,早晚练习效果更佳。坚持练习约两周后,多数人会感觉到丹田部位有内气充盈,部分人会出现打嗝、排气等现象,这是肠胃功能改善的正常反应。此时可开始进行拍气导气练习,可使用手或铁砂袋。
②具体拍击方法:被拍者双脚并拢,双手护腰,男性可袒胸露腹,女性穿着合身的针棉织内衣即可。拍击者站在侧面,呈斜马步姿势。拍击者抬手时,被拍者吸气;手落下时,被拍者短促呼气,以接触皮肤瞬间呼气为准。被拍者呼吸要自然无声,不可用力抵抗。拍击者将手或砂袋扬起约30-60厘米。从肚脐下方二指处(丹田部位)开始试拍3下,判断被拍者气息强弱后调整力度。随后向左右呈新月形拍击,最后回到起始点结束。拍击次数控制在40-60下。初期可用手指、手掌或拳头,随着功力提升可改用铁砂袋。拍击过程中若仅感皮肤疼痛可继续,若出现内脏疼痛需立即停止,待功力增强后再练习。(可参考猿功拍击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