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
太阳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咱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城墙一样,专门抵挡外来的风寒暑湿燥火这些邪气。这道防线主要由一个叫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系统来负责。
它遍布咱们的体表,包括皮肤、肌肉这些地方。这个太阳啊,它不光是条经络,还与一个叫膀胱的脏腑是表里关系,就像一对好兄弟互相配合。膀胱呢,主要负责管理体内的水分,也就是津液。所以,当太阳经这条防线被攻破后,邪气可能就顺着这条线往里走,影响到膀胱。
这就叫传变。如果太阳经的阳气不够强,或者邪气太厉害,甚至可能直接跳过中间几道关卡,深入到更深层的少阴肾经,这在中医里叫直中,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太阳病呢?这么说吧,得了太阳病,会发现脉象是浮的,就是感觉脉搏跳动在皮肤表面,轻轻一按就能摸到。同时,你会觉得头和脖子后面发紧发痛,还特别怕冷。这三点就是太阳病的总纲,是所有太阳病的共同特征。不管是风寒感冒还是中暑初期,只要是表证,都可能符合这些特点。
在太阳病这个大类下面,最常见的两种情况就是中风和伤寒。先说中风,这里的中不是指被什么东西打中了,而是指风邪侵袭了太阳经。风邪这玩意儿比较轻飘飘,喜欢到处跑,所以病位相对浅一些,主要影响的是我们身体的卫气,也就是保护我们皮肤的那层屏障。
这样一来,卫气被风邪干扰,反而不能好好守住营气,导致营气外泄,我们就开始出汗了。同时因为发热,所以怕风。脉象呢,因为有汗出、营阴外泄,所以摸起来会比较缓和。治疗上,就是要用桂枝汤来调和营卫,把风邪赶走。再说说伤寒,这个伤寒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流行性感冒,虽然症状可能有点像。它是寒邪直接侵袭太阳经,寒邪这东西性质比较重浊,喜欢往下沉,所以病位比风邪更深,不仅伤了卫阳,连带着也伤了营阴,导致营卫都受到了损伤。所以,伤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恶寒,而且是那种非常严重的怕冷,盖再多被子都不够。同时,因为寒邪收引,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浑身疼痛也比较明显。脉象呢,因为是寒邪束表,气血紧张,所以摸起来是浮紧的感觉,脉搏跳得又快又有力。治疗上,就得用麻黄汤来发汗散寒,把寒邪从身体里驱赶出去。
总结一下中风和伤寒这两个“表兄弟”怎么区分呢?关键就看两点:一是有没有汗,二是脉象。中风是有汗的,脉象是浮缓的;伤寒是无汗的,脉象是浮紧的。发热、恶寒、身痛这些症状,它们都有,但程度和侧重点不一样。比如,中风的发热可能更明显,恶寒相对较轻,怕风;伤寒的恶寒则非常突出,发热可能不那么明显,甚至暂时没有。记住这个有汗无汗、浮缓浮紧,基本上就能分清大部分情况了,用药也就对症下药——中风用桂枝汤,伤寒用麻黄汤,千万别搞混了。
除了风寒引起的中风、伤寒,还有两种情况也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温病和风温。这两种病虽然也可能出现在太阳病阶段,但它们的病因和特点跟风寒完全不同。温病主要是由温热邪气引起的,特点是发热的同时口渴,而且通常不怎么怕冷,或者只是轻微怕冷。风温呢,可以理解为风邪和温热邪气结合,症状更重,比如身上像火烧一样热,自汗出,身体沉重,想睡觉,甚至说话都费劲。这些都跟典型的风寒感冒不一样,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就不能用桂枝汤、麻黄汤这些发汗的药了,得用清热解毒的药才行。
太阳病这个阶段,邪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停留在太阳经,也可能继续往里发展,传到阳明、少阳等其他经络,这就是传经。怎么判断有没有传经呢?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脉象,如果脉象变得数急,说明邪气可能已经化热往里走了;二是看症状,如果出现了阳明经的烦躁、口渴,或者少阳经的胸胁胀满、往来寒热,那很可能就是传经了。当然,这也要结合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来看,如果正气足,能把邪气控制在太阳经,那就不容易传变。
其实,无论是太阳病还是其他病,中医辨证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阴阳。简单来说,阳证就是正气还在努力抵抗邪气,所以会有发热的表现,但同时因为阳气被邪气所伤,所以也会怕冷。这种情况下,治疗上就要辅助正气、去除邪气,比如用桂枝汤。阴证呢,就是阳气已经虚弱了,无力抵抗邪气,所以不发热,但因为阳虚不能温煦,所以特别怕冷。这种情况下,治疗上就要重点温补阳气,比如用四逆汤。古人还推测,阳证大概7天能好,阴证大概6天能好,这跟阴阳的属性有关。
桂枝汤,可以说是《伤寒论》里的明星方子,专门用来治疗太阳中风的。它的组成很简单,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五味药配在一起,能够调和营卫,让身体恢复平衡。怎么吃呢?也很讲究,喝完药后要趁热喝一碗热稀粥,然后盖上被子捂一会儿,目的是帮助发汗。但要注意,不是要大汗淋漓,而是要微微出汗,感觉全身暖和、湿润就好,这样效果才最好。而且,在吃桂枝汤期间,最好忌口,别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东西,以免影响药效。
桂枝汤在现代医学里应用范围其实挺广的,最常见的就是治疗风寒感冒,特别是那种有发热、怕风、流鼻涕、打喷嚏,身上还微微出汗的类型。还有像荨麻疹,如果是因为风邪引起的,表现为皮肤瘙痒、起风团,同时伴有怕风、发热、汗出这些症状,也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来调理。总之,只要是符合营卫不和这个病机的,都可以考虑用桂枝汤。具体用不用、怎么用,还是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来,不能自己随便乱用。
原创推荐
中医养生交流群
中医资料在“群文件”里
中医养生群
微信邀你入群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博览极致医源,秉持仁心,开创医识新篇。我们专注于中医国粹传承与传播,涵盖医方、药膳、推拿、针灸、养生等,医病更医心,治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