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式太极拳(6-10式)(小架)
userphoto

2025.05.17 北京

关注

2025大吉

NEW YEAR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行拳若流水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所传拳式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杨式太极拳原本就有大架和小架的区别,而吴式太极拳正是在杨式小架拳式的根基上,逐步修订形成。其起源于满族的全佑(1834 - 1902),后来全佑之子吴鉴泉(改汉姓吴,1870~1942)对其进行改进与修润,从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太极拳流派 。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的特点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绵不断,拳式小巧灵活。其拳架从舒展开阔逐渐趋于紧凑,但在紧凑之中又不会显得局促拘谨。在推手动作方面,吴式太极拳严密、细腻,讲究守静而不轻易妄动,同样以柔化之术见长。

(6 - 10式)

六·搂膝拗步

1. 左掌下按:练习者以小指带动,将左掌掌心逐渐翻转,朝左前方(正东方)向下按压,直至左臂完全伸直,手掌落至与左胯平齐,此时掌心朝下,指尖朝正东方向。与此同时,右腕放松,将右手提至右耳旁,掌心朝内,指尖向前。练习者通过视线带动上身,随着左掌食指尖方向向左转动,左脚向左前方移动半步,面朝东方,脚跟着地(图1)。

用法:当对手试图用右腿踢击练习者左腿时,在其刚刚提起膝盖的瞬间,练习者迅速用右掌掌心轻轻搭在对手右膝盖上方,但不可用力按压。若对手执意发力踢腿,自身会因失衡而后退。

2. 右掌前按:右掌以无名指尖引导,从右耳旁向前(正东方)推出,形成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向上,拇指竖立,指尖与鼻尖遥遥相对,手腕与肩同高。在推掌的同时,左脚尖落地踏实,重心向前移动,右脚跟微微向外展开,重心集中在左脚上,呈现左弓步姿势。此时,左掌自然垂于左胸外侧,虎口朝前,练习者视线穿过右拇指尖,望向远方,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2)。

用法:当对手右脚踢击落空,必然会向前下方落步。此时,练习者迅速进左步,紧贴对手右脚内侧,同时发出右掌,击打对手面部或胸部,使其失去平衡而倒地。

3. 右掌回撮:右膝放松弯曲,练习者身体向后坐,形成右坐步姿势,左脚尖翘起,膝盖微微放松。右肘放松,右掌逐渐转向左方,沿着内弧线微微向下收回至胸前,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上;左腕放松上提,指尖向下,掌心向内,重心集中在右脚上。练习者目视正前方远处,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3)。

用法:若对手攥住练习者右手腕并向后拽拉,被拽的右手臂无需用力抵抗,只需用意使左肩与右脖靠近,如此一来,对手不仅无法拉动练习者,反而会因失衡被拉过来。

4. 左掌前掤:动作与(二)揽雀尾1中左抱七星的左手动作相同,唯独方向朝正东方(图4)。

用法:当对手用右拳击打练习者前胸时,练习者迅速用左肘贴住对手右肘,同时用右掌粘住对手右腕,使其右臂伸直无法弯曲,进而失去重心,任人控制。

5. 左掌下按:左掌以小指引导,向左前下方翻转按压,直至掌心对准左脚大趾,指尖向前,练习者视线跟随左掌食指指向下方。与此同时,右腕放松,垂肘上提至右耳旁,掌心向内,指尖向前,重心依旧在右脚上,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

用法:若对手用右脚踢向练习者腹部,练习者立即用左掌对准其膝盖向下按压。对手若强行踢腿,便会因自身失衡而后退失败。

6. 右掌前按:右掌以无名指引导向前推出,掌心向外,拇指与鼻尖遥对,手腕与肩同高。左掌随着重心前移,自然垂于右胯旁,掌心向下,虎口朝前。同时,左脚尖逐渐落地踏实,练习者抬头,目光平视前方,弓左膝形成左弓步,重心移至左脚,视线看向右掌指尖方向,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5)。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对手右脚踢击落空并向前下方落步时,练习者左脚紧贴其右脚内侧,同时发出右掌,击打对手前胸或面部,使其倒地。

7. 右掌下按:右掌以食指引导,向前下方按压,直至左膝前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伸展,练习者身体微微前倾(注意保持头顶上提)。与此同时,左腕放松,上提至左耳旁,掌心朝内,指尖朝右前方。在左腕上提的同时,练习者抬头立腰,视线望向远方,右脚跟虚提,右膝伸直,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形成左正步坐式。视线先跟随右掌食指尖,再转向正前方,意念集中在右掌心(图6)。

用法:若对手用左脚踢向练习者腹部,练习者迅速用右掌对准其膝盖向下按压。对手若强行踢腿,就会因失衡而后退失败。

8. 左掌前按:左掌以无名指尖引导向前推出,右脚尖逐渐落地踏实,形成右弓步,左按掌的要求与右按掌相同。同时,右臂放松,右掌随着重心前移,自然垂于右胯旁,掌心向下,虎口朝前。练习者视线穿过左手拇指尖,望向远方,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7)。

用法:与右掌前按的用法相同。

9. 左掌下按:动作与本式第7步相同,只是左右肢体互换(图8)。

搂膝进掌的用法:对手用脚踢击时,必然先提起膝盖,然后才能踢出小腿。因此,搂膝的目的在于用一只手按压对手膝盖(对手踢右腿,就用左手按;踢左腿,就用右手按)。对手一旦踢腿,自身就会失去平衡;若不踢,脚就会落在练习者下按的手侧面,而练习者的脚则落在对手脚的内侧。此时,练习者抬头看向对手,发出另一只手,手部既不要用力过度,也不能软弱无力,轻轻粘着对手,前臂向外旋转,后脚跟向外打开。旋转手臂后,向前按压,肘部弯曲并微微下沉,产生下沉的劲力,身体也随之下降,手心发热,后腿蹬直,后脚产生支撑力,这样就能将对手击退。

10. 右掌前按:动作与本式第8步相同(图略),左右侧肢体互换。

11. 右掌回撮:动作与本式第3步相同(图略)。

12. 左掌前掤:动作与本式第4步相同(图9)。

搂膝拗步的动作要领:

左(右)手以无名指尖引导前进时,需经过前脚上方,前脚落地踏实后,重心暂不向前移动。在立掌过程中,意念从无名指尖传至中指尖,再到食指尖,最后下达掌心。立掌的同时,重心由后腿逐渐移至前腿。

右掌回掤时,同样要经过左脚上方。

向下按掌时,上身微微前倾,腰部舒展拉长,但膝尖不能超过脚尖。

七·手挥琵琶

1. 左掌前合:左掌以小指引导,向右前方伸展,掌心逐渐翻转朝下,右掌心随之翻转朝上,左脚逐渐落地踏实,形成左弓步。接着,以食指引导,左掌继续向左前方舒展,超过脚部后,停在左前方1/16处,右掌跟随左掌移动,两掌始终保持固定距离,重心集中在左脚上。练习者视线跟随左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0、11)。


用法:若练习者右手腕被对手右手攥住,可先掩右肘,趁对手身体向前倾斜时,迅速抬起左掌,先下压对手右肘,然后用左掌中指尖触碰对手左耳后的翳风穴,贴住后,意念穿透至对手右翳风穴。

2. 左掌上搠: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左前上方(东南方)伸展,掌心逐渐翻转朝上,以掌引领身体向上,指尖与眼睛平齐,右脚自然跟随,形成自然步。同时,右肘下垂,右掌后撤至右肋下,掌心朝内,指尖朝左,重心在左脚上。练习者视线跟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2)。

用法:当对手右臂被练习者控制伸直,身体呈背势且试图逃脱时,练习者用左掌掌心向上托住对手右肘,同时右掌心向下粘住对手右腕,左右两掌上下同时发力,反撅对手肘关节。此时对手被控制,无法逃脱,若强行较劲,手臂可能折断。

手挥琵琶的动作要领:

左掌向右脚右前方下合时,重心随之向右脚转移,这样左脖才能放松,左脚虚落踏实。

左掌向左上摽起时,先由食指引领掌、腕、肘、肩,最后带动身体向上。

八·上步搬拦捶

1. 左掌下合:左肘放松,左掌掌心逐渐向右胯处下按,练习者屈膝下蹲,右掌微微下沉,掌心逐渐翻转朝上,左右两掌心上下相对,左掌在上,掌心向下;右掌在下,掌心向上,两掌间距约一拳,位于右胯外侧,微微下沉,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虚点地面,形成右正坐步。练习者视线跟随左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3)。

用法:若对手用右掌击打练习者面部,练习者迅速用左掌或前臂轻轻覆盖在对手背上,向右下方合采,同时右掌翻转向上,握住对手手腕,使其无法逃脱。

2. 左掌前掬(搬):左掌以食指引导,向右前方呈外弧形移动,逐渐上升至与胸平齐,到达右前方1/8处(东南方),右掌跟随移动,左脚落地踏实,弓膝,重心前移,形成左弓步。随后,两掌向左前方1/16处沿外弧线移动,手腕与肩同高,重心集中在左脚上。练习者视线依旧跟随左掌食指移动,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同图11)。

用法:当对手用右拳击打练习者前胸部时,练习者用左右掌分别前后粘住对手臂腕,向左搬开,改变其发力方向,同时左脚向前上一步,落在对手右脚后外侧,配合重心前移,使对手倒地。

3. 左掌回擐(拦):练习者放松腰部,重心逐渐移至右脚。左掌仍以食指引导,沿外弧线向左后方回攫,至左脚上方,右掌跟随移动,重心移至右脚,形成右正步坐式(图14)。

腰胯放松,左掌翻转向右,继续沿内弧线向上移动,掌心向右,指尖向上,手腕与肩同高,拇指对准鼻尖。同时,身体后坐,右掌向右后撒,逐渐变成拳,收至右肋下,拳眼向上。练习者视线在左掌拇指尖上方望向远方,意念集中在左掌掌心(图15)。

用法:对手用右拳击打练习者胸腹部时,练习者用左掌轻援其臂,右掌在下粘住其腕,同时后坐身体,将对手控制。待对手欲回撤时,左掌继续粘住跟进。

4. 右拳前伸(捶):右拳逐渐向正前方伸出,当到达左掌掌心内侧时,左脚落地踏实,右拳继续前伸,直至右臂伸直,右掌食指中节与胸口相对,拳眼向上,左掌附于右前臂内侧,重心前移至左脚,形成左弓步。练习者意念集中在右拳拳面,视线穿过右拳,望向远方(图16)。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当练习者用左掌阻住对手右臂后,随即用右拳从对手右臂下方出击,攻打其胸部。

上步搬拦捶动作要领:

左掌心下翻的同时,要屈肘松肩,两掌相对与下蹲动作需配合协调。两手向右前伸出时,腰胯微微向右后下方转动,再上左步。

右掌变拳时,先屈小指、无名指,依次至拇指,五指轻轻攥起,拳心空虚。

九·如封似闭

1. 抽拳立掌:左掌移至右肘外侧,掌心朝右,指尖朝上。练习者放松右膝,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脚,右拳随之向后撤,与左掌平齐时,拳变为掌。两掌心转向内,然后左右分开,掌心向后,指尖向上,宽度与肩同宽。两肩放松,两肘下垂,手腕与肩同高,练习者松腰、坐身,形成右正步坐式,视线望向正前方远方,意念集中在两掌掌心(图17)。

用法:若练习者右手腕和肘部被对手抓住或按住,可通过左手环绕转动的力量,从肘的中部划拨开对手的手,从而抽出右手,并向左右分开,此时即可控制对手。

2. 两掌前按:两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向外,朝正前方推出。同时,左脚落地踏实,重心前移,形成左弓步。两掌向前按至最大限度,掌心朝外,指尖朝上,手臂微微弯曲,手腕与肩同高。练习者视线从两掌中间望向正前方远方,意念集中在两掌掌心(图18)。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在练习者分开双掌控制对手后,随即用前按的手法,直击对手两肩或身体正中部位。

如封似闭动作要领:左右两掌要配合默契,动作整齐一致,推掌时朝同一方向发力。

十·抱虎归山

1. 两掌前伸:两腕放松,指尖向前伸展,两掌掌心向前下方按压,高度位于腰与膝之间,上身前倾,重心完全集中在左脚上。以左膝与脚尖形成垂直线,且不向前倾斜为标准,练习者视线从两掌中间向前下方看,意念集中在两掌掌心(图19)。

用法:当对手在练习者按掌时向后撤身,练习者迅速将两掌向前下方按压,攻击对手胸部以下部位,使其向后倒退。

2. 两掌展开:右掌以食指尖引导,向左外侧移动1/4(正南方),此时以右脚脚尖为轴,脚跟虚起向内收回,脚尖朝南(图20)。

右掌继续向右前方移动1/4(正西方),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跟向外展开,与右脚平行。当右掌向右前方移动时,左掌向左展开,两掌掌心朝下,两臂伸直,与肩同高。练习者视线跟随右掌食指尖移动,意念集中在右掌掌心(图21)。

用法:承接上一个动作,若对手从背后突然袭击,练习者迅速展开右臂向右,通过视线带动身体右转,使背部躲开攻击。重心移至右腿后,右臂继续右转180度,将对手夹倒在地。

3. 两掌上拥:右掌以拇指引导,逐渐向右上方翻转,当掌心朝上时,微微向左转动,然后向上伸展,身体跟随手掌向上抬起,左脚收回至右脚旁,虚点地面,形成自然步。同时,左掌虚向右伸起,与右掌动作相同,两掌同时到达正前上方,腕部交叉,左掌在外,掌心朝右;右掌在内,掌心朝左,指尖向上,重心集中在右脚上。练习者目视交叉掌中间远方,意念集中在两掌指尖(图22)。

用法:若对手用双拳贯耳攻击,练习者起身扬起双臂,交叉成十字状,即可夹住对手两肘,使其无法转动。若再向下蹲身垂肘,双掌便能击打对手面部。

4. 两腕交翼:两膝放松,练习者逐渐向下蹲身,两肩放松下沉,两肘向下垂落,两前臂微微向前舒展,以手腕与肩同高为度,指尖向上,重心平均分布在两腿上。练习者视线望向交叉两掌中间远方,意念集中在两掌指尖(图23)。

用法:若对手拦腰抱住练习者,练习者可跟随其抱劲做升降动作,并将两臂交叉成十字状,使两肘向下沉采,对手便会因失衡而倒地。

抱虎归山动作要领:

两掌前伸时要达到最大限度,但需保持底盘稳固,尽量舒展腰部,左膝既不能超过脚尖,也不能向后退缩。

右掌外展,重心移至右腿后,应以右脚为圆心,旋转右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武术杂志】78
蛇形刁手传统套路
蛇形刁手传统套路之银蛇出洞(三)
少林黏衣闪翻门拳法精粹——黏衣靠打十八翻第二路(上)
【武术博览】蛇形刁手传统套路之银蛇出洞(六)
蛇形刁手套路-银蛇出洞(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