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教育最大的隐患,就是对孩子沉浸式的包办

进化妈:尝试逐步放手,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拥有独自追逐梦想生活的能力,才是父母对孩子正确表达“爱”的方式。

作者:己言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教育作家尹建莉曾分享,收到过一封关于读者自述“母亲对她事事包办”的来信。

读者署名叫“一个绝望的人”,信中陈述了母亲对她无止境的包办,让她感到绝望与痛苦。

信中自述,从小到大她生活上的事务都由母亲包办,促使她常因自理能力差、事事做不好而感到自卑与痛苦。

在信中她剖析到母亲的沉浸式包办,最终只有两种后果:一种是终有一天,自己无法忍受而自杀;

另一种是母亲老去,留下一个连烧饭、采购、与人相处和自我保护都一窍不通的自己......最终在绝望中悲惨的死去。

教育学家朱永兴书中曾言:“许多父母习惯于自己包揽一切事务,结果自己操劳一生,换来的却是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父母沉浸式对孩子的生活事事包办,让孩子无法从生活中学会自立,这无疑是在逐步“摧毁”孩子的自理能力。

被沉浸式包办的孩子

无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

在《变形计》节目中,刘思琦生于富裕之家,父母对她遵循“富养”的教育理念,给予她有求必应的物质供给。

以至于16岁的她生活毫无自理能力,“吃穿用度”全由家人们包办照料,就连吃饭都要人喂。

父母开始担忧她的自理能力,日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希望她通过变形之旅学会自立。

刚开始,刘思琦因农村生活的落差与不适应的,感到情绪低落,甚至几度落泪。

可随后的日子,她尝试过:走崎岖的山路、去赊账讨吃、日晒下务农、甚至通过脏累的劳力活才赚来50元,这些都是刘思琦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贫苦生活。

初尝到农村生活的不易,让刘思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如今的她重塑独立自主的生活姿态,成功走上服装设计的职业之路。

孩子长大后,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生活。在孩子成长教育的道路上,父母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其实是在给孩子上宝贵的一课。

反之,父母对孩子事事包办的惯性滋养,则不利于孩子在生活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网上的一段纪录片中:30岁的“巨婴”男子,将不愿意继续抚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

他叫匡泽轩,“瘫床玩手机、外出游荡”便是他的日常。无业的他在家从不干活,还要求父母每天把饭菜送到床前,如厕后还要父母善后。

皆因他在母亲的溺爱包办下成长,母亲从不让他干活。

每当父亲想教育他,母亲都会拼命阻挠,以至于他成为在家啃老多年的“巨婴”。

如今父母想逼儿子学会自力更生,狠心将他赶出家门。可非但没有激发他自立的潜能,反而换来儿子的“一纸诉讼”。

匡泽轩更是求助媒体曝光,妄想法律能制定“合法啃老的新规”,以保障自己啃老生活的无忧。

教育学家唐曾磊书中曾言:“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做符合他们自身年龄的事情,才是对孩子负责。”

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沉浸式溺爱与包办,无疑是纵容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尽管孩子长大后也难以脱离对父母的惯性依赖。

父母沉浸式的包办下

盛产“巨婴”

在《妈妈咪呀》的节目中,一位女嘉宾讲述道:自己结束与“巨婴”丈夫数十载的婚姻生活。

皆因丈夫终日沉迷网络游戏,每天吃饭要她喂,就连睡觉也要她像哄小孩一样,拍背哄睡。

丈夫从小在母亲的宠溺照料下成长,喂饭、哄睡就是母亲对他惯性照料的“后遗症”。

然而婚后,丈夫的这种惯性照料,便在妻子身上得以延续。

尽管女儿的到来,并未引起丈夫的丝毫改变,反倒感觉女儿分掉了妻子对他的照料。

终日在上班、照顾女儿与丈夫之间周旋的她,早已疲惫不堪。促使她毅然结束与“巨婴”丈夫的婚姻,孤身带着女儿积极面对新生活。

孩子儿时本是学习独立自主的最佳时期,但碍于父母沉浸式的包办照料,促使孩子惯性享受父母这种溺爱的滋养模式。

上海曾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年迈的老母亲在家病逝,44岁啃老“巨婴”冰柜藏母尸体半年,并每月骗取4000元的退休金。

吴昊在母亲沉浸式的溺爱包办下成长,随着他的年纪逐渐增长,母亲不愿儿子干保安的“苦差”,宁愿让他在家生活,并为儿子提供“全天式的保姆服务”。

家里任何事情都无需他操心,“吃穿用度”全靠母亲供养,使得44岁的吴昊不爱社交,至今依旧单身。

形成诸事嫌麻烦的个性,就连老母亲在家病故,也懒得处理,甚至走上骗取退休金的违法道路。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无可厚非,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定律,父母终究是无法常伴孩子终老。

想让孩子未来过得幸福,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习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反而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成长,才是留给孩子未来最大的财富。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从父母的放手教育开始

《阿德勒心理学》书中曾言: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重中之重。”

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不妨摒弃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与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地成长,在引导孩子的教育中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实践,学习生活技能与培养责任感

一位二胎妈妈通过抖音视频,分享记录自己2岁半的儿子,成为妈妈的家务小能手。

男孩年纪虽小,但做饭、煲汤却色香味俱全。不仅烹饪了得,还不时帮妈妈照顾只有几个月大的妹妹,可谓是一枚独立贴心的小暖男。

2、多让孩子尝试应对困难,锻炼受挫力与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不要小看我》的儿童教育节目中,设计了一项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跳板实验”:

父母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克服恐惧,尝试跳跃到对面的跳板拿到心仪的玩具。

一位4岁的女孩接受挑战,在妈妈的鼓励下:从开始的不敢跳、积累第一次试跳失败的经验、收获第二次跳跃的成功喜悦,女孩在实验中收获了克服困难的成就感。

父母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面对挫折时鼓励孩子勇于克服困难,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再尝试挑战,继而锻炼孩子的受挫力与提升孩子克服困难的决心。

3、多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学会独立思考与增强自信心

《人生第一次》节目中,4岁的欣颖第一次尝试独自去菜市场采购食材。

最初的她不自信且抗拒,随后通过妈妈和路人的鼓励,欣颖终于勇敢接受挑战,独自完成采购食材的任务返回家中,见证到自己的独立成长。

父母有意识培养孩子自主独立的自信,鼓励孩子尝试独立执行任务,让孩子在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通过完成任务让孩子收获成就感与增强自信心。

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 在书中曾言: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

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

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过度溺爱与事事包办,其实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自主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在未来生活上摆脱对父母的惯性依赖。

父母“爱”孩子是必然的,但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更值得父母深思!

父母要有意识对孩子表达正向的“爱”,用爱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提高孩子扛挫折的耐受力、构建孩子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点个在看,尝试逐步放手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拥有独自追逐梦想生活的能力,才是父母对孩子正确表达“爱”的方式。

作者简介:己言,富书专栏作者,热爱写作,从文字输出中感受写作的独特魅力,坚持原创、持续输出,在写作道路上稳步前行,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避免成为直升机式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要怎么做?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怎么样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王为愿的回答,2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