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背后的真相很戳心
userphoto

2022.06.28 北京

关注

进化妈:好的亲子关系是听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作为父母,懂得听比会说更重要。

作者:蓝希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因为孩子想和你沟通的时候,你置之不理或者一味地说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和你沟通了。

面对孩子跟自己沟通交流时,意识不到要专注地倾听,长久下去,除了会让孩子不愿意再述说之外,对他的内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曾有机构针对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做了280份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52%的孩子,处在和父母无话可说的状态,26%的孩子偶尔和父母说几句,只有22%的孩子是经常和父母沟通的。

而在对父母的调查中,70%的妈妈都没有耐心去倾听孩子。

孩子是否乐意沟通,往往取决于父母。

作为父母,重视倾听、学会倾听,这不管是对孩子,还是亲子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不懂倾听,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线

在纪录片《镜子》中,有一位高一的学生,家明。

开学两周他却还没有去上学,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后来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

家明中考前,父母答应他中考结束就给他去旅游,结果他们却没有兑现承诺。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从来不信任他、不肯定他。对他提出来的要求,或者想做什么事,还没有听完就直接拒绝了。

他从小喜欢小猫小狗,多次提出要养都没如愿,就算自己买回来也会被父母丢掉。

平时生活所需,也都是父母买好,从来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只是要求他努力学习。

不愿意倾听的父母,从来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更不知道他的爱好是什么,只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

由于一直被父母否定、压抑,渐渐地,他通过上网、逃学来反抗父母,导致亲子间的关系变得很是糟糕。

家明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多次沟通无果,才让他再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可他内心深处,却是渴望父母能够倾听他的心声,理解他想法的。

孩子和父母沟通交流,为的就是引起父母的关注,关注他所说的这件事、关注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或者是关注他当下的心情。

如果父母不懂倾听,或者是不愿意倾听,在孩子看来,是父母不关注自己,不爱自己的表现,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想通过一些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又没有耐心倾听理解孩子,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无休止地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越来越糟糕。

倾听,是通往孩子内心的钥匙

写作老师猫姐,曾分享过她和孩子之间的一件事。

某天晚上,她带孩子去坐商场门口的游乐车。

游乐车每排是两个位置,她孩子高兴地爬上车,坐在右边座位上,这时来了一位小妹妹,想坐在孩子的左边位置。

当小妹妹往位置上坐时,孩子迅速伸手打了小妹妹一下,猫姐出于本能呵斥了孩子。

孩子被呵斥后缩回了手,委屈地瘪着嘴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于是,猫姐想到他最近在表达方面的阻碍,转变了态度,轻声问他:为什么要打人呢?

没想到孩子拍拍左边的位置说:这里妈妈坐。

原来每次坐游乐车,猫姐都习惯坐孩子的左边,所以在孩子心里,这个位置是属于妈妈的,别人是不能坐的。

幸好猫姐转变了想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没有误会孩子的行为。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倾听真的很重要,它会让父母更深层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从而不会误会了孩子,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认真倾听,会让孩子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重要的、是值得被尊重、被爱的,这会让他更加地懂得自尊自爱,同时更加愿意表达自己。

孩子愿意表达,父母才有机会了解他,才能知道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才能更好地相处。

重要的是,当父母愿意倾听孩子时,孩子也会更加愿意听父母的话,并尊重父母。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用心,孩子自然也对父母走心。

倾听,需要讲究方法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那么你的努力将成为泡影。

作为父母,懂得倾听很重要。因为懂得倾听,才能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

但是倾听,也需要掌握好方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

1、倾听时要专注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说:

“真正的倾听不论时间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首先,它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

你不可能一边倾听别人说话,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

父母应该把事放到一边,真正全心关注孩子说的内容。不愿意把手上的事放一边,就意味着你不愿意真正倾听。”

在听孩子述说时,专注很重要。当孩子在认真地跟你说某件事,不妨放下手机,停下手上的事情,认真地听孩子说。

同时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回应“是的”,“对”,“原来如此”等,或者点头微笑,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在听他说话。

平时孩子在跟我说他幼儿园的趣事时,我都会认真地听他说,时不时做出回应,直到他讲完。

所以,孩子会经常跟我分享他的事情,也能勇敢地表达他的想法。

孩子是否愿意表达,往往取决于父母倾听时是否专注。

有一句佛教格言是这样要求倾听者的: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2、倾听不做反驳

一位妈妈买回两根玉米,让孩子分一根给奶奶吃,结果孩子说她要先把两根都尝一下。

这位妈妈听后生气地训斥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是自私的行为,赶紧拿一根给奶奶。”

没想到孩子哭着说:“奶奶牙齿不好,我想挑一根软的给奶奶吃。”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在听孩子讲述某件事或者说某个要求时,即使这件事在我们看来是错的,也不要急着下定论,去反驳、教育孩子,可以先听他说完,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倾听不做表达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过:“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卢森堡博士的女儿某次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

于是卢森堡博士就安慰道:“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然而女儿却一脸不高兴地摔门而去。

这时卢森堡博士意识到安慰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或者更应该留意她的感受,问一句:“你对你今天的形象很失望吗?”

作为父母,在听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需要说话,更不用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有时候孩子在表达某件事或者某个观点时,他需要的并不是父母对这件事的评价,或者提出建议,而是要父母了解他的处境或者体会他内心的感受。

这时候的父母若是对他进行安慰或者建议,只会让他感觉到不舒服。

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指出:真正的倾听者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真正爱孩子,就需要给予孩子关注,认真倾听。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他相处。

特别是对于较大年纪的孩子来说,倾听比讲道理更加有用。所以,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讲述者,我们成为他的听众。

当父母成为了听众,孩子成为了主角,他才能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在这样的前提下,父母给予孩子的,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才不会导致矛盾的发生。

点个赞,好的亲子关系是听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作为父母,懂得听比会说更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如何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非暴力沟通模式——感受与需求
做好这两件事,孩子就不需要通过'问题'来表达自己
亲子沟通的这几大法则,你知道吗?
朋友(845)亲子沟通一如何进行亲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