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强大的人,都会“脱敏”
userphoto

2023.04.19 北京

关注

过度的敏感让人无力招架,适当的敏感却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富书作者二兮;主播:李鑫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与人聊天,总会因为对方回复的慢、甚至一个表情包而浮想联翩;

和同事一起吃饭,总是察言观色,开个玩笑都要担心对方会不会多想;

与朋友有了冲突,就在脑海中不断重演各种情形,甚至因此失眠……

有些人,一点小玩笑也会引起他们的万分注意,一点小举动也会使他们想入非非。

这类“敏感人群”往往疲于人际,容易内耗,活得很累。

过度的敏感让人无力招架,适当的敏感却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能否掌控好敏感度,是立世为人、取得成就的重要一环。

会“脱敏”的人,才能与别人拉大差距。

适度的敏感是优势,过度的敏感是负担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读空气”,简单来说,就是“察言观色”的意思。

即使话不直说,有些人也可以敏锐地体察出他人的情绪变化,感受周遭的氛围。

这些敏感的人,往往观察细致,能换位思考。

无印良品设计师深泽直人就将这种“读空气”的能力用在了设计工作上,大获成功。

他说:“对方即使什么都不说,心里也有想要表达的东西,这需要你去观察,去推测。体察对方的情绪,才会知道对方需要什么。”

正是凭借这个天赋,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客户的侧重点,制作出合人心意的作品。

此外,他还将“敏感”渗透至日常生活中,这个举动也给他提供了众多设计点子。

他发现过很多人关冰箱最后一层抽屉时,喜欢用脚而不用手的习惯。

于是在设计冰箱的抽屉手柄时,他特意采用特殊材料,做得很细很薄,让人们会下意识地去握住它。

正是因为敏锐,他的设计之路才能走得更顺、更远。

可见,适当敏感是通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但凡事过犹不及。

适当的敏感是优势,而过度的敏感便会成为压垮你的包袱。

自媒体人@都靓amber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次打车经历。

她上车关门时,不小心用力过猛,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即使她已经向师傅道了歉,全程仍惴惴不安。

于是在接下来的路途当中,但凡有个急转弯或者加速,她都会怀疑是刚才的举动令师傅不开心了。

因此她决定下车时再和师傅道一次歉,可就在她准备开口前,师傅很自然友好向她点头示意,并祝她路上小心。

她这时才发现,原来一路上的忐忑不定,终究只是“想太多”。

可见,无穷尽的揣测和想象,只会推动事情偏离事实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极容易误解他人,而且更可能使自己陷入内耗。

当敏感过度地拿捏了你,它不再是你成功的助推器,而会成为刺伤你的利器。

唯有学会提升你的钝感力,在利器上插上刀鞘,才能为之善用。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敏感度,在重要之事上敏锐,不在无意义之事上纠结。

时刻敏感的人,最后都活成了易碎品

看过这样一句话:

敏感的人都有一颗玻璃一样的心,看似坚固到密不透风,实则轻轻一碰就会碎。

看似外表十分强大,实则内里过分柔软。

而这,往往会打乱原本的生活节奏,使自己不堪重负。

闺蜜小林就是这样一个“易碎”的人。

前几天,她打电话来向我诉苦:“就在会上,我当时还站在上面,领导就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我做的方案不好。”

她说,当时所有坐下面的人都抬头盯着她,走神的同事一下子全回神了;

领导的表情比评定别人方案时严肃多了,肯定是觉得她能力不行;

平时脾气温和的几个同事也都皱着眉头,与她视线相交时都主动避开,肯定要和她保持距离;

下会之后,她担心领导会因此扣她的工资或贬她职,整个人都很焦躁,连午饭都没吃几口;

接下来几天,她躲着领导,又避开和同事的交流,一个人绞尽脑汁地修改自己的方案。

社交吃力,工作低效,压力太大休息不好,身体与精神每况愈下,这让她极度崩溃。

而导致这一切的终极原因,就是她的“过度敏感”。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太敏感是不快乐的过敏原。

太敏感的人,往往活得很痛苦。

他人一笑而过的事,自己却琢磨了好久。他人未曾在意的事,自己却一直惦记。

倘若事事敏感多心,一颗心终会不堪负重,支离破碎。

唯有成为“敏感”的掌控者,才能强化那颗易碎的心,才能把它打磨成闪光的钻石。

人到中年,记得只保持50%的敏感度

在快节奏的当下,“钝感力”这个词非常流行。

何炅曾对这个词做过解释,他说“钝感力就是你对很多事情不要那么敏感。”

诚然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钝感”地去处理事情。

与其草木皆兵,让外界干扰你的人生,不如学会脱敏,让它成为你的武器,助你一臂之力。

接人待物,试试这四个方法,让自己只保有50%的敏感度。

1、学会间接性糊涂,凡事不过度解读

不论是自媒体人@都靓amber还是我的闺蜜小林,她们都有一个致命的共性问题,就是“想太多”。

这也是几乎所有的过度敏感的人,都有的弊病。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至中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人生需要糊涂一点,不较真、不细问、不深究、不怀疑。

领导安排你多值几次班,便揣测他在欺负你,于是完成本职任务时就没了动力;

同事和你讲话时面色严肃,便认为他对你不满,于是与他交接时就多了丝恶意;

爱人因小冲突与你争吵,便怀疑他对你的感情淡了,于是美满的家庭关系就出现了裂痕……

对细小之事臆想揣测,过度衍生解读,看似关注细致,活得很清醒,实则太过感性化,活得太糊涂。

即使关系再亲密,一个人也无法完全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更无法揣测到事件的全貌。

不如相互保有基本的信任与尊重,小事不追问,大事少想多沟通。

在复杂的社会上,学着做一个简单的人,少思少想,才能活得更加恣意。

2、心大一点,凡事不往心里搁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的遗憾。

努力做的事情失败了,没抓住机会后悔了,多年的感情淡没了……待人接物,终究无法时时顺心,事事如意。

遇到使自己不快或拿不准的事情很正常,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快速忘却这些不开心的方法。

把眼界放宽,把心放大,才是解决烦心事的最佳手段。

遇事纠结时,相比一个人胡思乱想,不如去依赖你的朋友或亲人,诉说你的不顺心,及时倾倒你的负面情绪;

遇到烦心事,相比一个人纠结深陷,不如试着依靠自己,在当天写写日记、看看电影、外出运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一味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现状也无法改变;只有懂得放下,及时排解,才能大步向前。

人生只有一次,不妨把心放大一点,给自己开辟一片清明之地,直面困难,笑对明天。

3、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划定社交距离

美国的爱德华·霍尔博士曾划定过4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

亲密距离,0-0.5米,多存在于夫妻、家人之间;

个人距离,0.5-1.2米,多存在于朋友之间;

社会距离,1.2-3.5米,多存在于公开关系之间;

公众距离,3.5-7.5米,多存在于正式交往的个体或陌生人之间。

体面的社交距离能帮助我们更舒适地与人交往。

但其实我们不仅要注意实际的社交距离,更要注意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心理性社交距离。

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明明是小组任务,同事却想偷懒,希望你做完他的部分,让你无所适从;

明明是你不喜欢的话题,朋友却总是拿它开玩笑,让你很不适;

明明是个人的恋情婚姻这类私事,亲戚却不断插手干预,让你尴尬难堪。

一味让人“入线”,在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横冲直撞,受伤的只有我们自己。

规范好自己的社交距离,敢于拒绝别人,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敏感的折磨。

明确自己对外界的接受度,划清自己的心理界限,才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

4、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摆脱他人的束缚

在奇葩说中,蔡康永说过:“永远不要把喜欢当作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我们无法要求那些给你恶意的人转变心意,唯一能转变的人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受到了恶意,可是我们有办法,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

的确如此。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终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无法规避那些不好的评价。

不必因为他人的三言两语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服饰;

不必根据世俗的眼光去选择自己的职业;

不必依靠他人的肯定来决定自己的伴侣……

不用被他人的喜好所桎梏,不求活成他们期待的模样,专注自身,活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人生苦短,不要让不重要的人束缚了我们的潜力,更不要让世俗的规则束缚了我们的梦想。

听过这样一句话:

敏感是把双刃剑,用于消耗自己,很锋利;用于让自己强大起来,探索世界,更锋利。

敏感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好好运用,它会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超能力”。

过度的敏感,只会让人自卑,把人搞垮。

唯有懂得敏感做事,钝感做人,才能做事出色的同时兼顾好自身。

愿你我都能驾驭“敏感”这项能力,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作者简介:二兮富书作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持敏感,就是保持高贵
洗牙时间有讲究
关于敏感
宗筋敏感度过高,毫无固涩力可言,中医可用脱敏汤
宗筋敏感度过高,倒戈太快,更有效的脱敏方法是什么?
降低敏感度的方法,男性朋友可以尝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