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
userphoto

2024.05.31 北京

关注

进化妈说:父母的爱不要求回报,是在他们成年后可以得体地退出,父母与子女的爱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段历程的陪伴。


作者:亦城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蔡元培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现实中,很多家长不以培育孩子心灵为目的,只希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所以对他们各种威逼利诱、施压。

于是,孩子的恐惧产生了。

家长无比高傲地站在家庭权力的顶端,毫无顾忌地让他们害怕,却不知孩子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父母。

而父母的每一次的打压,都意味着他们长大后,面对这个世界多一分怯懦、多一分恐惧。

为人父母,要警惕自己无形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高压维系下的亲子关系,是深渊

《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这样写道:

“看似在谈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为任何人好前,先为自己好,让自己好起来是为别人好的前提。”

这句话,一语道破以爱之名控制孩子的亲子关系本质:

当家长自己无力前行时,就把这份疗愈的解药放在孩子身上,不断地向他们索求这份安全感。

因为生养之恩很伟大,所以就有很多人被这份道德裹挟,不得不一直屈从于爱控制的父母。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位30岁的男博士被确诊为癌症,临终前却没有流泪,也丝毫没有显露对生命的留恋,反而是长长舒了一口气,说:“我终于解脱了。”

大家都感到奇怪,怎么会有人不怕死?一经了解,发现男博士的一生都活在父母的控制里。

在外,他是成绩优异的,前途无量的,一个优秀的人;在家,却遭受着父母无时无刻的压制和操控。

吃饭时,筷子拿高拿低父母要管,饮食上是否均衡父母要细细研究;

买衣服鞋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行,他永远只能接受父母的调配——穿黑白灰三个颜色;

毕业后,他以为能够搬出去独立生活,不料母亲却骂了他四个小时,随即就和他进行冷战。

他每一次的反抗,只能换来父母的哀嚎,“活着太不容易了,你竟然敢辜负我们的期望?”

在这个家里,他无法出走,活得窒息又无助,怨气每天都在积累,压抑的情绪最终在身体上开了病灶,并且无法挽回。

父母的爱本是伟大的,如今却害了他,难道只要父母打着爱的旗号,所有的事都必须遵从吗?

热播剧《二十不惑》里,女孩梁爽对爸爸的一番控诉让人心疼:

“为什么你总是这样,永远不站在我这边,永远指责我的不是?”

工作上被人误解,梁爽的事业陷入低谷,情绪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本想从外地赶来,寻求爸爸安慰。

结果,梁爽的爸爸却不分青红皂白,让女儿去给领导道歉,以保住工作。

梁爽不为所动,被爸爸用过来人的姿态狠狠教训了一番,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家庭本是温暖的港湾,如今却被外界侵袭,让父母用所谓的大局观来伤孩子的心。

这种不听不信的打压式教育,给了梁爽重重一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父母是孩子们永远的心安处,很多时候是为了孩子好,所以不得不摆出严厉的姿态来进行教育。

可我们未曾想到的是,人生永远能前行,唯有父母的鼓励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对孩子,不需要居高临下地控制,要允许他有自己的思想,让孩子感受到平等,被尊重。

一味打压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玛丽莲·弗伦奇曾说:

“好的人生,就是任何一部分自我都没有被扼杀、被离弃,各部分自我之间也不曾相互压迫的人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才拥有成长的空间。”

自我,是在儿童时期不受压迫、被强烈肯定时形成的,一个孩童时期就被否定的人,他可能在成年后都无法拥有自我。

而这一残缺,将用许多教训才能换来觉醒,更甚者,就会因此被埋没。

网上曾看过一个视频,戳中无数人的心。

视频中的小男孩,从小到大都活在父母的否定和打压中。

看到邻居家很多玩具,小男孩也想有,父母却告诉他:“学习都没人家好,还想买玩具,省省吧。”

考出优异成绩后,父母又说:“你没有人家乖巧、让人省心。”

当他被人欺负时,父母的反应不是为他出头,而是质问他:“堂堂男子汉,你为什么不还嘴,不早点说,活该被欺负。”

在这样的打压下,男孩为了让父母满意,就不断地讨好父母,希望获得肯定,他给家里添置家具,父亲又不忘挖苦讽刺:“你买的东西和垃圾一样,我不稀罕你买的东西。”

在这种打击式的教育下,男孩活得唯唯诺诺、患得患失。

以至于工作时被人构陷,都误以为“社会就是这个常态”,因为他从来没见过标准答案。

被打压的孩子,没有成为父母期望的知耻而后勇,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金牌调解》中有个女孩,每次和妈妈在一起,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恐惧、害怕。

这个妈妈以自我为中心,看到孩子干活不利索,就会乱骂她一通。

有次看到女孩在自家饭店门口玩小狗,妈妈骂她偷懒,一怒之下把所有的小狗全扔掉。

有时小女孩想解释,妈妈更是变本加厉,骂得更凶更狠,直接让她闭嘴。

久而久之,小女孩变得敏感、胆小,和妈妈待在一起就紧张。

长大后,小女孩会因为同事的一句嘲讽,让她觉得“我不够优秀,我活该被嫌弃”;

因为领导的一句指责,让她产生耻辱感,认为所有的问题、错误都应该由自己来买单。

她相信了父母的差评,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活得无助又无奈。

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像王小波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作响,翻腾不休,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育儿其实就是在育己,无论我们曾经的行为是否在复刻上一辈的糟粕,但从这一刻起,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再养一遍,不要轻视在亲子关系中那种无形的压迫

懒惰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做领导,紧紧抓住孩子过于弱小无法反抗的心理而一通打压;

好的父母,他们会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活泼、快乐,不会去压抑他们的天性。

亲子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平等和尊重

很多时候,一个人最初受到最深伤害的地方是来自家庭,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尊重和平等。

当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冷静地去爱孩子时,家就变成了伤人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去反思和精神成长,不要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1、换位思考,我是孩子时,我也……

家长和孩子之间是要多沟通的,只有知道孩子为何这么做,才能把错误或误会化解。

过多的责备只会让孩子遇事畏缩,怕责骂,想想从前,是不是因为害怕家长的惩罚而提前恐惧好久,那样的心里面不好受吧?

当问题出现时,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倾听孩子的想法,不仅会让亲子关系变得亲密,也有助于孩子人格的成长。

2、平等是孩子学会独立的前提

平等意味着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一个从小就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的人,长大后必定不会过于依赖他人,而是能够独行。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替他做出选择,既没有尊重他作为个体,也将他的独立性扼杀,变成一只不会飞的小鹰。

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理想爱好,学会鼓励,尊重他们的隐私,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待。

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家庭的平等是在提前培养他到社会上处事的原则。

3、父母的爱不会让人恐惧

真正的爱是我养你,却不捆绑你,你应当像鸟儿,自由地飞,孩子可以在学会说“好”之前说“不”,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家长的思想阻碍了孩子的选择。

一句“为了你好”就是在要求回报,自我感动式的牺牲、过多的索要,那孩子的想法呢?你根本就是把孩子当作工具,撇开父母的身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所以,父母的爱不要求回报,是在他们成年后可以得体地退出,父母与子女的爱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段历程的陪伴。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真正的开始。”

亲子关系和其他情感关系是没有差别的,是平等的。在幼时,我们给予孩子温柔的陪伴,长大后,可以像朋友一样引导他们前行。

亲子关系的课题,在于爱自己,爱孩子,而不是那种自我牺牲式的感动,无意义的打压。

最无能的父母,最残忍的教育,就是将陪伴的关系弄混乱,变成你替孩子生活、替孩子做选择。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做智慧的父母,给孩子最安全的陪伴,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屏蔽力》畅销2万册,加印5次,卖出3个版权:繁体版+韩国版+越南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父母家规新十条
父母“欺骗式”教育,给亲子关系制造“信任危机”!
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想过对娃的影响吗?成年后都难消退
孩子并没有义务孝顺父母,亲子关系的好坏,与孝顺程度成正比
1秒的巴掌打出后半生的恶果,别让亲子变仇人
樊登:这些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希望你没在其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