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句不经意的抱怨,暴露一段失败的亲子关系

主播:迷路的九尾狐,出品:爸妈内参(shenduwenhua)

作者:鱼它君(爸妈内参作者)

爸妈内参的新栏目「兰妈问答」颇受好评,宝爸宝妈依旧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写下你们的困惑和不解,会由兰妈给大家答疑解惑。北北会为你们整理出来,你们的问题会出现在第二条哦!
1

周日早上,我一个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电影院看书。说来也奇怪,我去了无数次电影院,却每次都不是去看电影的。

这家电影院建于解放后不久,建筑风格带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朴素与简约。放映厅外是一片幽美静雅的园林,中间一个大湖,偶有三两只水鸟惊起几处涟漪。岸边杨柳依依,草木环绕。三四座黄琉璃小方亭点缀其间,时有微风习习,鸟语花香。一个人独坐园中,品味方寸,美景美文尽入心中。

坐不多久,一名场务大叔走过来,原本似乎是要来驱走我的,见我在看书,就没多说什么。因为一场电影要持续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中间这段时间很无聊,于是他干脆就坐下来跟我瞎侃。

感觉自己像是被溺水者逮住的一根稻草,不过大叔口才极佳,掌故很多,听听故事也无妨。听他从老汕头情结,聊到建筑消防设计,再到电影放映知识。最后说到家庭的时候,他讲了这么一件事。

大叔有个朋友,今年差不多60岁了。年轻的时候因为事业不顺利,经常带着一肚子气下班回家。在单位里对领导毕恭毕敬的小人物,一回家就成了“暴君”。

虽然也不至于对儿子拳脚相向,但是动不动就冷言冷语,抑或高声呵斥。儿子犯点小错,例如洗脸的毛巾没拧干而滴水不止,或是不小心摔碎了汤匙,他就是跳起来一顿骂,顺便数落儿子之前犯下的所有“罪过”。

这样的父亲,对儿子的学习自然也非常看重,因为他要将自己没能完成的梦想统统寄托到儿子身上。在父亲的严格敦促下,儿子终于考上大学。

可是大学是个自由的天地,习惯了在父亲的威严下生活的年轻人,一下子像挣脱了牢笼似的“获得”了自由,反而不知所措。

对人生没有规划,没有主见,每天跟着一帮同学逃课、玩游戏、泡妞、睡觉、混日子,一学期下来,唯一收获就是挂了几门功课。

后来儿子英语四级连考五次未果,报考人力资源证,花了家里四千多块,最终也没拿到证。得知这些事情之后,做父亲的更是暴跳如雷,一放假在家就每天念叨他各种各样的失败历史。

毕业后,这家儿子也没找到工作,因为不擅言辞,不懂交际,偏偏大学学的又是销售。于是他父亲要他去跨专业考研,这一考又是5年,也当了5年啃老族。

如今这家的儿子已经二十五岁,在家他爸仍然把他当成小孩子对待,因为那些毛巾汤匙的小事就不断数落他。还说:“要不是因为你,我跟你妈早就去环游世界了”,言下之意,儿子亏欠他太多。

后来他儿子被诊断出得了社交恐惧症,不敢与人对视,内心极度敏感,容易陷入焦虑,人家随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是他自我斗争一整天,无法走出这个阴影。

由于没勇气去面试工作,又引发了父子之间新层面的对抗,只有小学学历的父亲自然无法理解什么是心理疾病。

其实这个年轻人在美术方面颇有能力,也拿过一些奖,简历投出去很多单位都主动联系他,只是他的症状阻止了他的前进。父亲却只觉得儿子就是懒,没出息,要不就是故意气父母。

大叔说,有一次这位年轻人跟他谈心的时候说道,在家里,父子关系就像警匪一样,开个电脑看本闲书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爸爸发现。

感觉从小到大,爸爸都不是站在身边支持和鼓励他的亲人,而是永远置身对岸骂他,将所有失败责任都推到他身上的局外人。

而大叔跟他这位朋友也聊过,这位老人在别人面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根本想象不出他凶孩子是什么模样。只是偶尔闲聊之中,他会不经意地抱怨几句,自家孩子太不孝顺,只会每天让他操心,养儿防老,结果到老还要养儿。

2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在《余生皆假期》一书中写过的一件事:做父亲的也是因为事业不顺,每每暴打妻儿,还搞小发明,自制了一些特殊“刑具”。

一位好事者利用“假扮时空穿越”的办法,用伪造的照片告诉他,二十年后他将被儿子暴打的情景,以劝告他应该有所收敛。

给我讲故事的大叔最后也得出一个结论:朋友是自作孽,因果报应。年轻的时候粗暴管教,老了之后就不得不受子女的气。

“现世报”的说法似乎有点悬,但也不是全无道理。父母教育子女,总是倾向于横加干涉、拳打脚踢,要不就是言语暴力,“严父出孝子”,却在孩子心中埋下可怕的种子。

不管是身体暴力还是精神暴力,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都是在告诉孩子:“以后你对别人也可以这么干,心情不好就这么对别人发泄吧。”

另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教育理解失当,以为教育就是把子女送到学校学知识。其实课本里的知识有限,为人师者又不一定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榜样。

而家长才是跟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把教育责任全都推给学校,整天想着以后孩子能前程似锦,其实就是什么都不干,却等着坐享其成的可悲行为。

而更多的父母则是打着“我这么做都是为孩子好”的旗号给自己挖坑,殊不知这世上能做到好心办好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在好心办坏事,而自己并未察觉。

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单是给孩子进行错误示范,还会严扭曲孩子的心灵。

民国时期有很多觉醒的有识之士反思国人的“奴性”问题。所谓奴性,就是皇帝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把你拉出去大打一百大板,回来你还得谢主隆恩。

而封建家庭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则。家长用专制的态度对子女严加管教,子女长大以后,还得遵从孝道,对长辈惟命是从。

原本这种情况下成年子女也该对老人施以同样的战术,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他们对守孝习以为常。

但是人的心理却不会因为自我暗示和欺骗而改变,长期的“棍棒阴影”沉淀为潜意识,深入骨髓,且不断挣扎。在被压制的情况下,造成不可逆转的扭曲。这就是“奴性”的由来。

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类人,在威严的长辈面前唯唯诺诺,在上级领导面前点头哈腰,私底下只能对他们不断咒骂,做事小偷小摸,见不得光。

表面上又能够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对晚辈指手画脚。而这些人的出现全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由于错误的教育而形成根深蒂固的人格缺失。这些人里平庸者称为“奴隶”,优秀者称为“奴才”。

相对应的,家长施行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群奴”的队伍,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在给孩子进行“奴化教育”。

孩子们终身都自带锁链,这些锁链恰恰就是他们的父母亲手打造的,坚固无比。

3

相反地,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很放松,亲戚朋友甚至会替他们担心,这样“管教不严”会不会让孩子走上歧路。

记得当初刚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经常从老家打来电话。聊的内容无非就是各种千叮咛万嘱咐,要多吃点,多穿件衣服以防着凉,学习也要抓紧等等。一般情况下,打电话过来的大多是母亲。北京大学毕业的作家余杰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

“当我求学北京之后,母亲每天都关注北京的天气预报。父亲说,看北京的天气预报是母亲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在蜀中 的母亲,居然能像把脉一样,把出北京的体温。

而母亲,至今没到过北京。北京1000多万人口中,母亲只认识她的儿子一个人。关于爱,没有比这更好的定义了。”

世间父母皆如此。

不过我们宿舍偏偏有个哥们不是这样。他也经常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一般都是他老爸。他爸在电话里从来不关心他伙食冷暖,每次打过来都是问他买哪支股票。

所以父子俩的对话有如股票交易所,他老爸炒股经验不足,他就经常“教训”他老爸,总抱怨他乱买,有一次还很生气地跟他爸说:“好心你买点炒股的书去看啦!”

广东俚语里商议讨论称为“针一针”,这哥们整天就跟他老爸在电话里“针来针去”,活像一对股友。宿舍其他人有时候笑他,他还跟我们讲了一件趣事。

当年临近高考的时候,有一次开家长会。其他家长一拥而上,争先恐后要求老师对自己孩子管得严一点,才能考出好成绩。

这哥们他爸却坐在座位上玩手机,因为舍友他素来成绩优秀,有望考到名校,为学校争光,所以老师特别热心地走过去跟他爸闲聊,言语间是要他爸也多敦促儿子戒骄戒躁,切勿轻敌。

没想到他爸一脸无所谓地说:“我倒是看他太累了,让他放松一下也好!”一句话把老师给说傻眼了。这事还是高考结束后班主任向他透露的,他老爸则根本不当一回事。

就这样一个“缺乏管教”的人,在大学里却表现非常活跃,大一担任班级团支书,大二担任学生会常委,在台上演讲声情并茂。

广东学生一般普通话口语不行,因而能少说则少说。他却是少数可以与北方同学比口才的。他学习虽算不上刻苦努力,成绩却很好,大学四年里有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只有一年例外,拿了国家奖学金。毕业后回到老家,在佛山的中国移动上班。

有时候家长的“不作为”就是最有效的作为,你的“放手”就是给孩子留下大片飞翔的空间。不要把孩子当成吊在家里的沙包,要知道沙包就是沙包,去到哪里都是别人的沙包。

4

最近在富书部看到姚瑶姐的一篇文章非常喜欢,也使我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字。其中提到美国儿科医生吉诺特的理论:父母应该把子女当成客人。

这让我想起中国有个成语叫“相敬如宾”。虽说它指的是夫妻相处,但是用在亲子关系上不也很合理吗?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把他当作发泄烦恼的工具,或是将他当作小猫小狗对待,那么长大之后父母收获的就是一个冷面无情的敌人,小猫终究变成老虎。

而假设父母能够把孩子当作朋友,或说是客人,给他帮助、启发、鼓励,但又不强迫、不命令、不推卸责任,那么老了之后,收获的就是一个知心的可靠朋友。

春天播下的是什么种子,秋天就收获什么,如果子女不孝顺,不要埋怨他们不懂事,也不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一切都在于自己。

一位朋友的妈妈在微博发了这么一句话,朋友截图给我看:

“儿女不是财产,有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只要我跟你爸爸有能力,就会尽量协助你们完成你们的梦想。”

有这样一位开明的家长真是幸福。子女不是父母的延伸,也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不是在子女身上寄托梦想,这样只会让他们成长得很累。试着单纯去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如果生而为人,却连建设梦想都没有“我”,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强势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将各种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灌输给子女,为了将子女设计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只闻棍棒丁当之响,不见鲜活血肉之心。

即便“成功”,也不过是将旧有的观念多延续几十年。错误的观念,不管时间多长,都只会导向失败的人生。

现如今参加老同学聚会,那位哥们还会带上老婆过来。两人举止得体而默契,恩爱与甜蜜从一个个细微末节的小动作就可以洞悉。别人无不惊羡,我却觉得理所当然。

有那样一位“待子如朋”的父亲,自然也有这么一位与老婆相敬如宾的好青年。这就是他爸爸留给他最宝贵的财产,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点无关遗传。

我想他与他父亲的关系,肯定也算不上儿子孝顺老爸的关系。但是他爸也绝对不会抱怨儿子不孝顺。因为自家儿子就像一个最可靠的朋友,可以聊人生,可以聊股票,可以谈生意,可以一起唱K一起喝酒一起疯一起玩。非要让“朋友”孝顺自己,岂不是很可笑吗?

作者简介: 鱼它君,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管理学专业。好读杂书名作,偶有所得便撰文分享。希望每一篇文字都能让不止我一人受益,也希望能通过写作交更多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狼虎式家庭教育悲剧何时休
中国父母的迷之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爱子女是天性,爱父母是人性
多少人当了父亲忘了爸
我常对儿子说的三句话
(1027)2021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