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子被老妈催睡崩溃到报警:控制欲越强的父母,孩子越不幸福

文|蔷薇花开
作为父母,要接纳与孩子的分离,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近日,杭州萧山110指挥中心接到一通报警电话,经过警员一番询问后,一名男子称自己报警的原因是:自己把自己给杀了。

开始还以为是一场恶作剧,详细了解后,原来是该男子与自己母亲之间的矛盾。

这名95后的男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因为儿子平时是跟爸爸睡的,所以当晚9点后,男子的母亲见孙子有点困,便一直催儿子带孙子去睡觉。

没想到这一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让男子崩溃了。

即使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平时对于他的工作、生活,母亲处处都要管,甚至是休息时也不放过地唠叨。

他认为他的母亲不是一般的母亲,嫌弃他,以至于向警察请求拘留,不想回家。

往往压死骆驼的并不是最后那根稻草,而是日积月累的压力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结果。

天底下哪有嫌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不管孩子有多大,母亲的所做所为都是发自内心的爱。

可是当母爱超出了界限,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爱,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被控制后的痛苦和压抑。

父母控制欲过强

会给孩子带来终生心理伤害

还记得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的北大留学生王猛吗?

他从小品学兼优,成绩一直都是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生物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名的大学研究生......

然而这一系列的光环,都弥补不了他内心在长期压抑下导致的心理问题,他将这一问题归根于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母亲为了保护他,没有让他上过幼儿园,小学期间,也是经常被母亲关在家里,不许出门,还事事办包。

学校搞活动,老师要求穿短裤,母亲却偏让他穿长裤,怕着凉,结果让老师不满,让同学嘲笑。

高中时,因为调座位影响了学习环境,向父母请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父亲的打骂:“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公平”“你凭什么要求学校优待你,就凭你学习好?”

就如王猛自己说过的一名话:“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的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模范,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也许王猛学业上的优秀归功于父母对他的严格管教,看似培养出了一个成功人士,但是这种过度控制的教养模式,孩子不接受,感受不到幸福,甚至会恨父母一辈子。

韩国偶像金硕珍,曾经也发表过一篇类似的感言:

他希望自己早点能够经济独立,去一个远点的地方工作生活,离开父母。

他想告诉他的妈妈,不要认为每次买了什么衣服,看了什么电影,去哪里旅游,跟谁一起去,花了多少钱通通需要报备就是为了他好。

其实那句“我真的是为了你好”就像五指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而父母的这些行为在很多家庭中比比皆是。

他们总是认为对孩子的事情做到事必躬亲就是履行了一个作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满分父母。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问题的关键:你所给予的,所关心呵护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会到痛苦。”

这种一味地付出,带着强烈控制欲的爱,不是爱,是深深的害。


父母控制欲过强

孩子体会不到爱和幸福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其负面影响堪比丧亲。

太多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控制却不自知。

明明是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却偏偏强加给孩子,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你好”。

还有两月就要高考的儿子,因为过去疫情隔离在家二个多月,有机会在一次深夜偶然的聊天中,意识到我和他爸早已经开始对他实施了管控。

小学期间的他,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小升初时,我和他爸为了能给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把他安排在了一个全省属一属二的名校。

这所学校基本都是来自各市级地区学校的拔尖学生,以为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提高学习,提高自己。

没想到普通学校的他来到重点中学后,成了班里成绩靠后的学生,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落差。

同时,我们也蛮目地给他报了很多一对一的课外补习班,让孩子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成绩也收效甚微。

他告诉我,他曾经一直那么努力地想要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一直努力地向优秀的同学追赶,可是感受不到了来自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一次次的打击,让他对自己失去信心。

他真诚地向我请求:“妈妈,希望你和爸爸以后不要再擅自为我安排一切,我已经成人了。包括这次高考志愿,希望你和爸爸能尊求我的选择。”

我不禁思考:我们为孩子做这些,真的是为他好吗?

替他决定,替他选择,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结果;逼他学习,是我们自己对未知的将来感到焦虑吧。

还有多少父母用“为你好”来绑架孩子,知乎上网友的分享,真是数不甚数,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倾诉:

我今年23岁,老妈总是催着我找女朋友,甚至私自把我的照片发到各种婚恋网站,擅自用我的聊天工具跟对方聊天。

父母经常扣我身份证,不许出去租房;晚上10点必须回家;他们觉得没用的东西我就不准买;强迫我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对我的父母,我爱不起来,感觉这辈子就这么毁了,也不能反抗,痛苦的煎熬着。

有句话说得好:“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就像被剪断双翅的鸟儿,这一生都飞不出爱的牢笼。”

也许你给了他足够的保护,替他抵挡了太多的风雨,但因此,他也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如果父母不支持孩子成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即使为他做再多,目的再好,结果也不会好。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

是我爱你,但你是自由的

最近追过一部电视剧《不完美的她》,其中惠英红老师饰演林绪之养母袁玲这一角色令我感触颇深,不仅是因为她的善良和独立,还有她对待女儿们的教育方式。

林绪之虽然不是袁玲亲生的,但是对她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甚至付出的爱比亲生的女儿还要多。

林绪之为找寻亲生母亲长年不归家,甚至很少打电话回家,袁玲并没有责怪和埋怨。

即使对她有再多的思念,多么希望她能早点回家,也不会为难她,尊重她的决定,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当林绪之带着穆莲生回到家里,告诉袁玲说这是她的女儿时,袁玲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过多的询问,非常淡定,还对穆莲生特别的热情,像对待亲孙女一样疼爱。

袁玲在面对孩子的感情问题时也是非常理智的。二女儿林亦之和男朋友未婚先孕,她知道后并没有因此而大怒。

男方家庭不同意她们的婚姻,得知男朋友开始退缩时,二女儿打算把孩子打掉。

袁玲知道后,不是强硬的阻止,而是很有耐心地跟女儿讲自己的经历,并让女儿自己想清楚后再决定。

如果决定不要孩子,她会陪女儿一起去医院;如果决定留下孩子,她会和女儿一起把孩子抚养长大。

在三女儿面对男友的催婚时,心情焦躁,面对袁玲对她的关心时,以为自己的母亲催婚。

而袁玲却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不会,你怎么选择我都支持你,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能有这样一位妈妈真的是太幸福了。

遇到问题,她会给你提建议,但又不完全干涉孩子的人生,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爱的自由。

这样的母亲是伟大的,是孩子自信的源由,更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底气。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我们虽然给了孩子生命,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追逐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作为父母,要接纳与孩子的分离,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让他做自己,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愿。

最后,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温柔以待,幸福快乐地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不完美的她》,一个问题拷问灵魂,血缘和母爱是什么关系?
3年前,养父母家哥嫂,为34岁妹妹找生父,妹妹拒绝相见,为啥
母亲得知女儿的秘密后杀害两人,事发前她向丈夫说出毛骨悚然的话
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她们仨一起演戏?
12岁怀孕悄悄打胎,17岁流产三次患病...她们还只是孩子!
女子不孕 竟让14岁女儿给丈夫“传宗接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