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出心理健全的孩子有多重要?



进化妈:心理生了病的孩子,表面上很难看得出来,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开解孩子,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情绪中无法自拔。


作者:心海一隅(爸妈进化论主笔)



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结局有多可悲

22岁的黄某阳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担心拿不到毕业证书,休学回国后一直居家不出,陈教授夫妻俩曾想找他之前的玩伴来开导他。

而且陈教授的同事说,陈教授还曾带黄某阳去看精神科医生,估计黄某阳有轻微的精神问题,如果严重的话,应该不会去英国留学的。

但是就是这样心理已经生病的孩子,最后把积攒起来的负能量,全都撒在了父母的身上,不仅要了父母的命,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就在8月22日,四川泸州15岁的女孩,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自己坐在25楼顶层的图片,并配文说:“世界,再见…”

女孩跳楼的瞬间,楼下的父亲试图接住女儿,结果父女二人经抢救无效双双去世,很多人指责是父母对女孩要求太高才导致悲剧。

可是据女孩母亲说,女孩之前患上抑郁症曾住院治疗,还在女孩胳膊上发现划痕,但是怎么沟通都不肯说,女孩还说过“不想活”这样的话。

心理生了病的孩子,表面上很难看得出来,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开解孩子,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极端情绪中无法自拔。

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指出,青少年阶段(12-18岁)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原本就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如果父母在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孩子要求过高,很容易让孩子的情绪不稳定造成心理疾病。

而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造成孩子的病情越发严重,等到孩子终于承受不了,用伤人或者自伤的方式解决痛苦困境的时候,父母后悔已经来不及。

父母如何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符合特征的标准心理状态。

具体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分神、郁郁寡欢、暴躁易怒、固执孤僻、攻击性强等状态时,需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尤其是当孩子出现懒散无力、沮丧颓唐和寻死觅活的身体行为时,建议带孩子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一定不能听之任之。

而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孩子出现不正常状况时,才想起来关注孩子,应该在平时的相处中,做到以下三点,才能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首先,顺应孩子的心性,不过于逼迫勉强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便会给孩子强加很多学习压力,同时为了保证学习效率,又会过多限制孩子的交往自由,诸多逼迫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越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越是容易导致孩子心态失衡,父母一定要注意,顺应孩子的心智发展特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

其次,引导孩子的社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据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败而来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干涉过多,成绩不好的不让玩,有坏毛病的不让玩,最好跟谁都不要玩,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最近热播的《一家人之名》中的女主李尖尖,虽然成绩常年倒数,但是她能很快跟大哥凌霄和小哥子秋成为好朋友,离不开爸爸李海潮的示范。

李海潮从不因为凌霄性格孤僻和子秋妈妈不要他,而阻止尖尖跟两个哥哥玩,反倒是自己经常热心帮忙,最后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但是不能一味阻止孩子的交往,如果让孩子活成一座孤岛,必然会引起心理状态的颠覆。

第三,建立和谐沟通法,有话直说才能关系畅。   

我同事家上初二的女儿,曾跟妈妈说不想上学校,妈妈眼睛一瞪说:“那你想干什么?上天吗?”一句话噎得女儿眼泪汪汪。

同事觉察到女儿情绪不对,赶紧拉着女儿安抚,并在他的引导下,才知道女儿在学校被同学围堵在厕所里羞辱的情况。

在同事跟老师的沟通下,事情很快得到解决,而女儿后来再遇到任何事情,都愿意跟爸爸讲,这让同事很是欣慰。

英国作家赫兹里特说,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父母要跟孩子建立和谐畅通的沟通机制,让孩子遇到问题敢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而父母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发现孩子情绪和表现异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交流,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轻松成长。

从现在开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

我们即使不奢望孩子有旺盛的创造力,至少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正是容易被很多父母忽视的地方,以为孩子只要身体好就没有问题。

其实不是这样的,滋养孩子的心理,跟给孩子准备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穿暖同等重要,当然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力和努力。

如果不想等到孩子抑郁了暴躁了,或者出现更严重的行为时,才来寻根究底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那就从现在开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知道,相比一个成绩好但是心理残缺的孩子,父母宁愿养出一个快乐的普通孩子,才能让孩子的一生顺遂平安。

作者简介:心海一隅,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头条号签约作者,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的文,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给孩子一份“走心”的爱?
如何给孩子一份'走心'的爱?|世界精神卫生日
兜兜转转,何以心安?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心理辅导-高考学习网
拒绝改变,等于放弃自己的选择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