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褚时健之子回忆父亲,评论炸了:我渴望得到一个肯定


文|董若晗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前几日,褚时健的儿子褚一斌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回忆起父亲时苦涩感慨:

老爷子(褚时健)这辈子只表扬过我一次。

这个表扬还是褚一斌通过别人的口中得知,然而当时他却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一直以来无论褚一斌做什么,得到的都是父亲的打击与反对。

随着这段采访视频的播出,“为什么中国父母总喜欢打击式教育”这个话题上了热搜。

“这辈子都没被夸过,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最差劲的那个。”

“我渴望得到一个肯定。”

“会很自卑。”

在微博话题下面充满了类似的评论。

这些文字的背后,藏着一个又一个曾经被父母打击过的孩子。

“打击式教育”似乎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教育习惯,他们故意漠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却会将孩子的短处时不时拎出来谈论。

一位网友表示:“成长还是需要鼓励的。”

深以为然,打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孩子不会在小小的成就下迷失自己;可一旦使用过度,也会为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


打击教育,击碎了孩子的自信

在近期播出的一档儿童真人秀节目《小巨人运动会》中,主持人提问:“谁觉得父母对自己太严厉?”

小岳昊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毫不犹豫的第一个举起了手。

还没等主持人继续询问,他就开始自顾自地说起对父母的“不满”:

“我每次有些厉害了,妈妈总说我离别人还远着呢。”

“妈妈每次都说,严厉是为了我好。”

“从来不夸我。”

小岳昊一边说一边强忍着泪水。

一旁的主持人心疼地赶紧搂过他说:“你是个很棒的小朋友,你帮我们班赢得了很多荣誉。”

很少听到鼓励的小岳昊,终于忍不住内心的委屈,哭出了声音。

坐在后台观看的妈妈也红了眼眶。

但当问到为什么不给予孩子夸奖时,妈妈却解释说:孩子的努力,爸爸妈妈都看的到,不说只是不想让他那么骄傲。

可事实上却是,孩子根本无法看到父母心里是怎样想的,他们只能感受到父母嘴里是怎样做的。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满心是爱,却满目狰狞,伤孩子最深。

他们的打击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让孩子感到痛苦与自卑。

美丽优雅的董卿,曾多次在节目中说起父亲的严苛,每每提及就潸然泪下。

父亲对她一贯实行打击教育,吝啬对她的夸奖,甚至为了不让她浪费精力在打扮上,在一个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对她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现如今的董卿,虽然功成名就,但心里却永远留下了一个自卑的角落,和无法弥补的空洞。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写到: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够好,也不配被爱。

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无论怎么成功,也会伴随自卑的孩子。

父母的每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如此,父母也是孩子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还记得,有一次带大宝去楼上赵姐家找同学馨馨玩,两个小朋友一见面大宝就说:“今天我们玩写优点的游戏吧!”

没想到馨馨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说:“我好像没有优点。”

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赵姐的脸上难掩尴尬,连忙催促馨馨:“你这个榆木脑袋,好好想想,怎么会没优点呢!”

我突然感到扎心,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礼貌待人的小姑娘居然说自己没有优点。

这与赵姐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在家的时候经常听到赵姐的“狮吼”:“怎么就这么笨”、“懒死了”、“就知道磨蹭”……

在赵姐每天对馨馨的数落中,馨馨渐渐以为自己只有缺点。

最新出版的《青春期对话法》中说:“孩子会长成父母描述的样子,你的每一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孩子是不能够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的,他们大多通过父母对自己进行系统的判断。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变“打击”为“鼓励”,赏识孩子的长处,那孩子也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提到赏识孩子,就不得不说“赏识老爸”周弘。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一岁半时因病导致双耳全聋,所有的亲人都觉得她的未来没有了。

然而周弘却没有放弃,偏要教婷婷学说话,在周弘的鼓励下,婷婷苦练三年,终于能喊出“哥”的音。

周弘还拿了一张“天才儿童表”给婷婷看,让婷婷感觉每一条都和自己很像;告诉婷婷她的生日与海伦凯勒很近,一定也能像她一样有成就。

周弘用自己独创的"赏识教育",点燃了女儿心中的火种与渴望。

最终,婷婷不仅能够读完正常小学,而且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获得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

从一个双耳失聪的“倒霉孩子”,到留学国外的“别人家的孩子”,周婷婷成长的过程,显示了鼓励对于激发孩子潜力的力量。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赞赏。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基础。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认可孩子,适时地、真诚地夸奖孩子,会给孩子持续的能量,让孩子自己逐步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学会正确的评价孩子

很多父母用着“骄傲使人落后”的借口,对孩子进行打击。

但却不知真正能够使孩子进步的,并不是否定与挖苦,而是在正确的评价下给孩子以终身成长的能力。

1、打击批评要合理、就事论事

“打击式教育”之所以有那么多弊端,是因为很多父母在过程中很容易掺进个人的负面情绪,把重点变成了“打击”而忽略了“教育”。

除非孩子触碰到家庭与社会的原则性问题,最好不要轻易的打击孩子。

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批评与建议。

比如,孩子向父母炫耀:“考了99分,我是班里最高的啦!”

单纯打击式家长会说:“又没满分,有什么可高兴的。”

而以教育孩子为目的的家长会说:“真替你感到高兴,看来你的努力没有白费,如果你能再认真一点就更好了。”

2、鼓励赞赏要真诚、科学具体

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夸奖孩子,但有时却只是应付式地说你真棒,你好聪明。

但是这种模糊且过于关注“天赋”的夸奖方式,是很难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父母要耐心地了解孩子做出的进步和成绩,基于事实赞赏孩子的行为或某项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的关注。

樊登老师曾讲过,有一次在儿子嘟嘟三四岁的时候,早上起来发现他一个人弹钢琴。

于是他对嘟嘟说:“你能早起弹琴,爸爸很高兴,这就叫作自律,就是自己能够管住自己。一个人能够自律,学什么东西都能够坚持得下去。”

父母如果能够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自主能力,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孩子的成长中不能只有被打击的“苦”,也该多些被鼓励的“甜”。

给孩子多一点正确和适度的鼓励,就是在给他们的人生多一点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弘--《谈赏识孩子教育》,让我们认知我们的孩子
周弘赏识教育视频 【值得试听】
赏识教育_翘起你的大拇指
巧用赏识教育 “夸”出优秀的孩子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十一)
赏识教育≠一味夸奖,99%的家长没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